发展农农业品加工业的价值取向与策略选择择
2014-01-07郝庆升马成武
郝庆升 马成武
摘要:产业的发展策略取决于政府发展该产业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指特定主体对事物多种有用性的取舍意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着多种价值,政府的价值取向与其采取的发展策略密切相连。吉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价值取向由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值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转变为发展地方经济,其发展策略也由大力发展初级产品加工业转变为大力发展深加工业。吉林省在继续以发展地方经济为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应注重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鼓励相应的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价值取向;吉林省;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11—052—04
从逻辑上讲,产业的发展策略取决于政府发展该产业的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对于象吉林省这样的农业省份来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更是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契机与战略。一般地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即存在多种价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发展策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价值取向也应随之变化,进而对发展策略也应做出重新选择。吉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很好的资源优势,其农产品加工业近些年有了较大的发展,形势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策略也应随之转变。
一、关于价值与价值取向
1.价值。“价值”一词原本是在经济意义上使用的,其内涵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效用价值,即有用性,而作为哲学范畴的一般“价值”概念经过几代哲学家前后相继的努力才逐步确立起来。本文所探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价值,是经济意义上的价值,即价值的本意,而非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2.事物的多种价值。价值是某种事物对特定个体或群体而言的有用性。虽然价值需要主观判断,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而事物往往又是多种价值并存的,即对于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而言,事物往往具有多种有用性。事物的多种价值之中,有些是相伴而生相容的,有些是互不相干的,有些是此消彼长不相容的。对于事物不相容的多种价值,人们势必要做出取舍。
3.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原本基于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归属于价值哲学的范畴。它“是介于价值观念和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判断均需通过价值取向才能在实践中实现”。而在哲学以外的文献中,“价值取向”一词又恢复了“价值”的本意,通常指特定主体对事物多种有用性的取舍意向,如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在经济研究文献中有学者提出“效率和公平问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学者将传统经济的价值取向归纳为“欲平天下先理财”、“重农轻商、不与商人为伍”、“重义轻利,甚至要义不要利”、“轻视技术改进和资本积累”,等等。当然,在经济研究的文献中也不乏采用“价值取向”之哲学含义者,如黄少安在论及合理的经济增长时,指出经济学“不可能没有人文基础,不可能没有价值观,包括经济学本身的科学观”,“人是有理性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不同的目的体现的是不同的偏好、不同的价值取向(包括道德观),或者说是不同的理念。”本文中的“价值取向”是指特定主体对事物多种有用性的取舍意向。
二、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一个工业部门,区别于以不可再生的矿物为原料的其他工业部门。因为它所衔接的第一产业是农业,而农业被人们称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在为广大居民提供衣食等生活资料的同时,还能拉动农业的发展,因此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极其重要的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与价值具体体现在,农产品加工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而以实现其某种价值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目的,即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价值取向。
1.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保鲜、储藏、加工等环节,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特别是农产品的核心产区,农产品加工原料充足,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区位优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农产品加工业为城乡居民提供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生活资料。农产品加工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皮革制品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造纸业和橡胶制品业等行业,几乎涉及了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足见其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消费品种类的增加和对质量要求的提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不断地满足居民这种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3.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需求带动农业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出现了农产品的“卖难”现象,存在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区域性过剩和阶段性过剩问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扩大了农产品的销路,解决了农产品“卖难”和相对过剩问题。依据产业关联理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长;依据产业结构理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满足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增加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发挥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同时,有利于增加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尤其是许多农产品加工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其拉动就业的作用更为明显。农产品加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在扩大农产品销路的同时,还起到价格保障乃至提高价格的作用,进而增加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而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5.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可以促进农产品原料加工品的出口;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发挥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弥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不足,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基于不同价值取向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农产品加工业的上述作用,决定了地方政府必须重视发展这一产业。而地方政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般也会有以上几个方面的多重目的,即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但在多个目标发生矛盾冲突时,就要有所侧重。这主要体现在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策略上。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农产品加工业不同的发展策略。
1.满足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资料的需求,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社会效益。这也正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但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用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社会生产活动,以达到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也就是说,满足社会需求不会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目的,因而也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策略无关。
2.带动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力就业,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最为直接的作用。将其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目的,是符合农产品核心产区地方政府的思维逻辑的。在发展策略上,从带动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政府应侧重发展原料需求量大的大宗农产品的加工业;从扩大劳动力就业的角度,政府应侧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
3.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更高追求。随着农产品加工业在地方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其在地方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越来越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过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也无疑会成为政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目的。在发展策略上,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政府不应在消耗农产品的量上做文章,而应注重原料投入和经济产出之比,发展加工产品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业,延长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从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角度,政府应鼓励增加产品的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
四、吉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个阶段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变化。
1.初期的高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速度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和工业总体。1990年与1978年相比,轻工业产值增加了2.5倍,年均增长11.0%;重工业产值增加了1.8倍,年均增长9.1%;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1倍,年均增长9.9%;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加了2.8倍,年均增长11.7%。但是,在这一阶段,农产品加工业投资水平和加工层次均较低。在“七五”和“八五”两个五年计划中,用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仅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的5%,低于全国15%的平均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加工饲料、淀粉、面粉、制糖、酿酒、烟草、肉类、皮革等初级产品。在此阶段,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其他主产区一样,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价值取向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值问题,以及农民增收问题。
2.新成长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进入新的成长阶段。1995年吉林省提出建设成为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强省的15年奋斗目标。1997年吉林省提出以玉米、猪、牛、鸡、参茸五大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构筑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从此,吉林省每年拿出1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用于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或者弥补龙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规模迅速扩大,加工层次迅速提高,生物饲料、大豆纤维饼干、卵磷脂、林蛙油等新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了总量扩张、加速发展、优化升级的新成长阶段。据吉林省农产品加工局统计,到2003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为706家,企业资产总额达471.2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69.5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3.88%,实现工业增加值115.67亿元,占全省GDP的5。7%。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仅次于汽车、已经超过石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此后,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2011年和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分别突破了3083亿元和35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5%。吉林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长为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在此阶段,吉林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价值取向,已经从单纯的农业增值、农民增收,转变为发展地方经济,培育支柱产业。
五、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的规范分析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出现了原料紧缺迹象,特别是以玉米等为原料的大宗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明显。而吉林省的粮食产品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那么政府还要不要扶持农产品加工业,以促进其发展呢?形势变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目的,也随之变化。面临新的形势,要不要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怎么扶持?这主要取决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价值取向。
吉林省利用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繁荣地方经济,仍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价值取向。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决定了农产品加工业具体行业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农产品加工行业,以及同类农产品不同的加工深度,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作用是不同的。同时,要考虑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和原料紧缺的资源约束,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提倡循环经济的今天,人们认识到农业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不够,尤其是农业生物产量中的废弃物还会造成环境问题。解决农产物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应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价值取向。
以发展地方经济为价值取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应采取产业升级策略,改善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结构,使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于以粮食为原料的大宗农产品加工业,更应重视产业效率的提高。衡量产业效率应采用单位原料消耗所创造的产值和利润,这就要向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发展,就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政府应该扶持企业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长春大成集团的玉米深加工项目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出了榜样,政府应予以积极支持,并大力推广其经验,在农产品加工业的各个领域打造“大成”式的企业。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价值取向,就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的副产物乃至废弃物,使农产品加工业向广度拓展,大力发展农业副产品的加工业,以减少农业副产物和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如作物秸秆的加工利用,玉米初加工的副产品——玉米粒表皮的开发利用。政府应该对这类农产品加工项目进行大力扶持。
责任编辑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