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句话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2014-01-07
50句话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3 年工作重大看点
1.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
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
2.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
城镇登记失业率4.1%。
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
3.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4.为市场松了绑,为企业添了力。
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
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
5.开放的持续推进,扩大了发展的新空间。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应对光伏“双反”等重大贸易摩擦。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
6.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
7.运用市场手段和差别化政策,稳增长、促转型、提质增效升级。
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
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5%、2.9%。
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8.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9.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
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
10.推进教育发展改革。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
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11.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
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村卫生室。
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
12.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扩大公益性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13.面对自然灾害等各种突发事件,既进行有效处置,又探索建立新机制。
健全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抗灾救灾应急机制,中央统筹帮助支持,地方就近统一指挥,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4.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完善相关机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
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事故下降16.9%。
15.努力让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重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
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16.推进依法行政。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
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7件。完善信访和调解联动工作体系,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17.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
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
18.外交工作开创新局,经济外交取得新进展。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活动,访问一系列国家,取得丰硕成果。周边外交工作进入新阶段,经济外交取得新进展。
2014 年工作重大看点
19.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0.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21.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确保经济巨轮行稳致远。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22.追求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23.建立权利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实施审批。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24.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坚持放管并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
30.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扩大全方位主动开放,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扩展内陆沿边开放。
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
25.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
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
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
31.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
扩大服务消费,促进信息消费,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
26.减轻企业负担。
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
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
32.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金”的带动作用。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27.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33.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推进梯度发展。
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28.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
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34.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5.不管财力多么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
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
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
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29.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
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36.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37.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38.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改进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实行国家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
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人员报酬与市场业绩挂钩机制。
39.对落后产能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40.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1.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42.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们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43.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
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
44.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45.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
46.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履行职责 。
政府坚持过紧日子。
严格执行“约法三章”
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47.密切鱼水情谊,使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
48.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香港、澳门一定会实现更好发展。
进一步扩大内地与港澳合作,促进港澳自身竞争力提升。
49.期待双方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巩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促进经济融合,推动交流合作,开展协商谈判。
50.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进人类持久和平,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版权归新华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