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2014-01-07曾永鸿刘金海岑章建
曾永鸿,刘金海,邱 波,岑章建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对口生是指通过对口高考录取的学生。对口高考是国家为了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满足职业中专优秀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毕业时参加中职阶段所学专业的升学考试(对口高考),被高校录取后,继续学习该专业,其中医学类对口生占很大的比例,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近年来招生数量快速增加。与高职普招生相比,高职对口生入学前进行了医学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实习,有较好的人体解剖学基础,且有一定的临床实习经历,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及其临床运用也有一定的体会。如果教师按传统方法把解剖学知识从头至尾讲授完,不仅时间紧张,而且枯燥乏味,特别是理论课,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1]。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医学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基于工学结合,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学思路[1]。
笔者近几年在高职对口生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对口生与普招生不同的学情特点,使用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对口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对口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2],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将学习与未来职业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校内、校外教育资源,让对口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在校内、校外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提高对口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现将一些体会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以共同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1 对象和分组
对象为2012级、2013级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各100人。将2012级随机编成1班和2班,每班50人;将2013级随机编成1班和2班,每班50人。1班均为实验组,2班均为对照组。实验组对口生入学时的学业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教学计划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材均采用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案例版),使用同一课程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在总学时(96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实验组各章节的学时安排,同时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学时,实验组的教材内容及学时安排见表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的安排计划(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为3:2)。
表1 实验组的教材内容及学时安排
2.2 课堂教学
实验组采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与本章解剖学知识相关的临床病例,供对口生分析、讨论,对口生结合学过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实习等经历进行探讨,拓展对口生的解剖学理论知识并提高其分析病例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泌尿系统时举例:患者,女,28岁,已婚,晨起后感觉乏力、头痛,下午出现畏寒,继而出现发热、腰部酸痛伴尿路刺激征。既往身体健康,近两周有过会阴部皮肤感染史。体检:急性病容,体温39.5℃,脉搏110次/分钟,血压130/80mmHg,右肾叩击痛阳性。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量15×109/L;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少许。临床诊断:尿路感染(逆行性)。问题:(1)诊断依据是什么?(2)请分析其解剖学基础知识。让对口生在分析病例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泌尿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及结构等知识。以案例为中心,以对口生为主体,步步深入,使对口生掌握必要的解剖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口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3]。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可适当引入PBL等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法。
2.3 实验教学
实验组:在每次实验课前,教师除准备必要的系统解剖标本、模型外,还应提前制作相应的临床应用解剖标本和模型(如注射术、穿刺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鼻饲术、心内注射术等解剖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临床操作器械(如腰椎穿刺包、胸腔穿刺包、骨穿包等)。对口生先观察系统解剖标本和临床应用解剖标本,再在大体标本或模型上模拟临床相关操作(如注射术、穿刺术、静脉输液术、气管插管术、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鼻饲术、心内注射术等),在操作中回顾、思考相关解剖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对口生可相互提出与操作相关的解剖学问题,相互讨论,并在解剖标本上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对口生代表结合操作对本次解剖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补充。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先示教,对口生再观察标本、模型,最后教师总结。
3 结果
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口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意测验,并对对口生进行访谈、技能考核等,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见表2。采取统一命题及考试的方式,对两组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4],见表3。
结果表明,实验组对口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及学习情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引入工学结合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教学效果更好。
4 讨论
4.1 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学结合就是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提高对口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是由卫生职业高中、中等卫生学校毕业生经过高考统一录取的学生。与普招生相比,对口生入学时有比较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对口高考科目有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医学专业课程)及一定的临床实习经历,为工学结合(案例教学和模拟临床实验操作)模式教学提供了人体形态结构和临床基本操作的理论基础,对口生不需花过多时间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进入状态快。但由于中专(或职高)阶段实验条件有限、实习时间短、实验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欠缺,所以实施工学结合为对口生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提供了更多机会。
4.2 对口生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模拟临床操作、案例分析等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对口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其学习兴趣及自主参与意识;让对口生直接面对临床问题(案例、临床操作),从实际出发,逆向学习解剖学知识,使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用,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使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加深了对口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对口生之间的合作、师生的教学互动,增强了对口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了对口生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对口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4.3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1)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欠缺。大部分教师长期单纯从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工作,学历低,临床理论知识更新不及时,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对于案例编写的合理性、临床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把握不够,甚至个别教师不适应教学改革,耐心不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2)教学资源(标本、模型等)不足等也是制约教学改革的因素。为了提高工学结合在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校积极组织人体解剖学教师脱产学习,到临床一线强化临床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请临床一线医师介入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并积极筹集资金购买应用型标本、模型,以保证该项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和推广。
表2 两组对口生学习情况评价(人)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n(%),人]
[1]周更苏,李朝鹏,孙孟军.专科层次护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78-79.
[2]李英,程建青,邓超,等.护理本科教育中加强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55,69.
[3]高黎明.成人解剖学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8):87-88.
[4]余寅,李玉彬,韦素丽.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