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01-07魏宁苏永发

关键词: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因子

魏宁,苏永发

(1.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2.西北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5;3.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还关系到其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问题,近些年来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其比例高达30%左右[1]。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在近些年来不断扩大,人们对高职教育也更加重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关注和重视。目前,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将通过对西安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为基础,分析导致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进而为相应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某高职院校抽取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333份,其中男生101人,女生232人,年龄分布为19-24岁。

(二)调查问卷与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同学关系量表》以及自行编制的《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国内外应用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9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测量内容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其余7个条目反映睡眠和饮食情况,一般将其归为因子10“其他”[2],在本研究中采用了9个因子;《同学关系量表》共有28个条目,每道题采用二选一的方法,选“是”记1分,选“否”则记0分,累计总分表示被试与同学相处所存在的行为困扰的程度,该量表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级、专业、家庭经济情况、生源地等信息。实施问卷调查时,以抽样班级群体为单位,要求被试进行认真独立填写,并由主试当场收回。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并将数据录入EXCEL软件,再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333名被试的SCL-90评估结果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被试SCL-90总平均分为131.50,与常模分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在各因子分中,被试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四个因子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表明其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表1:高职院校大学生SCL-90评估分数与全国常模的比较Tab1:The comparison of the SCL-90 assessment score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ith the national norm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学生在总体调查人群中的分布状况,我们依据因子分值所代表的意义,即1-2分为“心理健康”,2-3分为“亚健康心理状态”,3分以上为“有心理健康问题”,将被试划分为不同类型,其在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分布见表 2。结果显示,从总平均分来看,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以及有心理问题的被试占9.3%;从各因子均分来看,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及有心理问题的被试中以强迫症状(27.6%)、人际关系敏感(18.6%)、精神病性(16.5%)、敌对(16.2%)、抑郁(14.1%)、焦虑(12.9%)以及偏执(12.9%)等因素较为突出。

为了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农村/城市)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好、中、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性,我们对不同组学生的SCL-90评估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生的SCL-90的总均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各因子分中,仅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在该因子上的得分比女生高;在不同生源地学生中,农村与城市学生在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来自农村的学生得分高于城市的学生,表明前者较多地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及存在心理问题,容易表现出相应的心理症状;对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评估结果中,其在总均分以及各因子分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2:SCL-90不同心理健康状态学生分布状况Tab.2:The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es according to the SCL-90 scores

表3:不同类型学生SCL-90评估分数的比较(P值)Tab.3:The comparison of SCL-90 assessment scores among different kinds of students(P value)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同学关系状况

按照《同学关系量表》的评分标准,其总分在0-28分之间,当所得总分为0-8分时,表示与同学相处的困扰较少,得分在9分及以上时表示与同学相处有一定程度的困扰。按此标准,我们对333名被试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量表总分的均值为5.41,得分在0-8分之间的学生共271人,占总人数的81.4%,得分在9分及以上的有62人,占总人数的18.6%,表明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与同学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甚至较为严重的困扰。

进一步对同学相处存在困扰的学生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农村/城市)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好、中、差)学生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4。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当中存在同学关系困扰的人数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当中存在同学关系困扰的人数分布差异显著(P〈0.05),来自农村的学生存在同学关系困扰的人数要显著多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对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评估结果中,存在同学关系困扰的人数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

表4:存在同学关系困扰的学生在不同类型学生中分布的比较Tab.4:The comparison of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who have troubles in student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kinds

(三)心理健康与同学关系的相关性

调查对象的《同学关系量表》总分与 SCL-90的总分及各因子均分均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结果见表5。同时我们以《同学关系量表》总分为指标,将得分在0-8分之间的被试归为与同学相处存在困扰较少的良好组,将9分以上的被试归为与同学相处存在较多困扰的不良组,对两组的SCL-90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见表6。结果显示,二者在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良好组被试的得分显著低于不良组。综合表5、表6的结果说明,同学关系的良好程度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同学相处的困扰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同学相处的困扰越大,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表5:同学关系与SCL-90的相关性分析Tab.5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SCL-90 scores

表6:同学关系不良与良好学生SCL-90得分的比较Tab.6:The comparison of SCL-90 scores of students who have a bad student relationship with ones who have not

三、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西安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其在 SCL-90上的总均分与全国成人常模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就总体而言,该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他们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水平,表明其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与国内部分同类研究结果相一致[4-6]。进一步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从SCL-90的总均分来看,真正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被试仅占总人数的0.9%,但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被试则达到了8.4%。由于后者已经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状态,且有发展成为前者的可能性,因此,通过调查区分出这类学生,对在高职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较大[7]。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生源地以及不同同学关系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反映了这些因素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性别学生中,男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比女生高,在不同生源地学生中,农村学生在 SCL-90上的总分以及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表明与城市相比,农村复杂的社会环境更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在不同同学关系之间,与同学相处的困扰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同学相处的困扰越多,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8]。这表明同学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因素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调查研究结果提示,在对高职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应重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以及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学生的区分,特别是对不同类型有心理健康问题和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学生的区分。然后应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工作[9]。再者,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开展有关人际交往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于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开展人际关系训练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其改善同学关系。

[1] 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26.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27.

[3] 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76-178.

[4] 黄艳苹,李玲.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 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5):368.

[5] 曹莹,赵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9(21):231.

[6] 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5):671.

[7] 马建青,王东莉,王晓刚.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1998(4):50.

[8] 朱君,赵雯,刘增训,等.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4):267.

[9] 董改宁.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研[J].西北大学学报,2003,33(2):157.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因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