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青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2014-01-07刘庆旺
刘庆旺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1 总体情况分析
表1
从成绩统计表分析得知:
1)我上学期担任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十一个班课程。其中一年级157人,二年级109人,共266人。
2)从缺考率上看一年级的缺考率要好于二年级。一年级的学生从出勤、学习态度等方面看得出纪律性强于二年级的,二年级学生随着年龄和周围的氛围对自己的要求有所下降,对于有些事物自控力变得比较弱小。
3)从优秀率上看二年级的明显高于一年级的。二年级体育课为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项目与学生的兴趣直接相连,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催化剂,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所以学校要在体育项目设置上花力气,多开项目,开新项目,满足学生兴趣的选择。
4)从良好率上看则是一年级的好于二年级的。
2 主要成绩总结
以上成绩的取得说明:
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终生受益”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办法、教学手段的改个和创新,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将德育、智育、美育贯穿于体育教育之中,以全面育人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教师教学观念和角色意识增强。大多数教师课改的热情和意识持续保持,老教师课堂兼顾全体重视对学困生的关注指导和不良学习习惯的督促矫正能适时调控课堂节奏,主动有效的调动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之下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师生关系和谐亲和力增强使学习活动变得富有激励性。
3)从优秀率上看二年级的明显好于一年级的,主要是二年级进行的是选项课教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他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考试的成绩得到了提升!
4)从缺考率上可以看出,二年级的明显高于一年级的,主要原因就是一部分学生进入二年级,自控力有所下降,开始出现多次旷课现象,导致没有考试资格。
3 存在的问题
1)对学习钻研课标核心理念和教材的精髓缺乏一些主动创新性,课前准备中精心设计还不足。
2)个别班主任班级管理不到位、工作不扎实,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差、学生出勤率上不去。
4 改进措施
1)正清质量观念正确指导教育教学。我们所要的质量不是单指教学成绩而是指以学科教学成绩为主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既要求全体学生达到课标的基本水平—合格,又希望有更多的学生争取优秀。
2)强化质量管理确保管理效果。教学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求真。要在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上狠下功夫坚持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反馈、评价制度使教学管理在走向精细化的同时追求科学化。
3)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备好课、上好课。因为不少教学专家都认同教学设计得好课堂教学将成功70%。
4)强化教学技艺提高教学能力。要组织指导新教师、薄弱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精熟教材内容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强化行为内化实践苦练教学基本技能。
5)创造成长环境树立教学典型。要积极创建教学先进典型和优秀骨干快速成长的环境、平台和机制在不同层面培养树立提高教学质量的典型鼓励、引领更多的教师向先进看齐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勇于创新。同时还要弘扬一种崇尚先进典型和优秀骨干的风气让他们在学校有地位有市场。只有这样学校的教研学术氛围才能日渐浓厚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5 教学计划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国内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角度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长青学院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之前的教师想要学生去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己状态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选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大三、大四期间进行体育课选修,不再对大学体育课程的选修时段做限制。
6 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是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科学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学纲要[Z],2002.
[2]罗纲.校园体育文化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