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现代农业产业对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的需求研究
2014-01-05曾洪靖
曾洪靖,樊 燕,罗 兰
(重庆市农业学校,重庆 401329)
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重庆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点”和“生长点”,并发挥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动力引擎”和“加速器”的功能[1]。当前及整个“十二五”期间,在重庆率先成为我国首批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重庆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3],并且重庆农业迫切需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的。这种发展趋势,对重庆农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重庆农业中高职职业教育,满足“十二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职业人才的需求,就必须探清重庆中高职农业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情况,了解重庆当前农业产业的人才结构状况,避免重庆中高职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盲目性。
一、重庆中高职农业人才培养机构状况
截至2010年底,如表1所示,重庆有45所涉农职业院校,其中中等涉农职业院校42所,高等涉农职业院校3所,其独立设置的农业职业院校仅重庆市农业学校、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两所,涉农中高职教育院校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10年我市农科中高职培养机构数量比2008年增长32所,增长了近2.5倍,但由于重庆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其增长主要是中职学校的增长,而高职涉农院校的数量在近3年并未发生任何改变。
表1 近3年重庆市中高职农科人才培养院校数
二、中高职涉农院校专业设置、师资及设备情况
(一)专业设置
从近3年重庆中高职院校农科专业设置情况上看(表2所示),中高职农科专业数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首先,从数量上看,中职农科专业数量增长幅度较高职农科专业大,2008年,重庆中职涉农专业仅包括养殖、园林、园林景观与环境艺术和种植等6个专业;2009年就增至畜牧兽医、现代农艺技术、园林、养殖与农机使用与维修等11个专业;而至2010年,由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调整,重庆中职农科专业调整为10个专业。在3年内,其增长幅度66% ~83%。另外,高职农科专业设置数量呈平稳增长趋势。其次,从专业分类上看,重庆中高职农科专业设置均朝着多样化、平均化的方向发展。
表2 近3年重庆中高职农科专业设置情况
(二)师资情况
近年重庆中高职涉农院校的师资情况如表3所示。首先,重庆涉农中职学校的教职工总数、专任教师数、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双师型教师等在数量上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然而,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数量的比重,2008年最小,2009年最大,2010年略有下降。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重,2008—2010年大大提高,说明重庆涉农中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实习实训课程,越来越重视学生实作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重,2008—2010年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重庆各涉农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总之,随着重庆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庆涉农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得到加强,并且朝着更加注重专业、更注重实习实训、更全面的师资结构上发展。其次,2008—2010年,由于重庆涉农高职院校比较稳定,其院校数未增减,因而教职工总数未发生太大变化。从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重上看,在这3年间比较稳定,未有太大变化;从各级职称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比重上看,2008—2010年中高级职称的教职工比例越来越大,这说明重庆涉农高职院校的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学历分布结构上看,3年间总体上表现为本科以下学历不断减少,研究生以上学历不断增加,但本科学历仍占绝大多数。
表3 近3年重庆中高职涉农院校师资情况 人
(三)基础设施设备
表4列出了近3年重庆涉农中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总值、教学设备总值、占地面积及教学用地面积情况。总体上表现为:开设涉农专业的中职学校越来越多,其固定资产总值、教学设备总值、占地面积及教学用地面积均呈大幅增长的趋势;涉农高职学校数3年内未发生变化,但其固定生产总值、教学设备总值、占地面积及教学用地面积也呈增长趋势。2008—1010年重庆中高职涉农院校的教学用地面积占总占地面积的比重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教学设备总值占固定资产总值的比重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说明重庆中高职涉农院校近年来由于职教规模的扩大,其学校的教学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在校舍等硬件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学校的固定资产总值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尽管各学校也加大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但其增长幅度不如固定生产总值,这就导致教学设备总值占固定资产总值的比重反而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表4 近3年重庆涉农中高职院校基础设施设备情况
三、农科招生情况
(一)重庆中高职农业院校农科招生总体情况
近年来,重庆中高职农科专业招生规模增长较快(表5)。截至2010年,重庆中高职农科招生人数达到13 401人,较2008年增长了701%,其中,中职农科专业招生规模增长幅度较大,2010年较2008年增长了近12倍,高职农科招生规模相对较慢,2010年较2008年仅增加了20%。
表5 近3年重庆中高职农科招生数量 人
(二)中高职农业院校农科在校生总体情况
如表6所示,近年来重庆农科专业在校生人数总体上不断增加。其中,重庆中职农科专业在校生人数的增长幅度较大,而高职农科专业在校生人数增长幅度很小。
(三)农科分类招生情况(种植、养殖、加工及其他)
1.中职分类招生情况
2008年,种植类和养殖类专业招生占总农科招生的比例分别为15.14%和42.28%,种养类专业共占57.24%;2009年,种养类专业共占农科招生的比例为83.98%;而2010年,种养类专业仅占34.06%。这说明在2008年和2009年重庆中职农科专业招生仍以种养类专业为主,而到2010年由于教育结构的调整,种养类专业招生比例下降,而加工类及其他农科专业的招生比例增加,重庆中职农科招生类别正逐渐朝着多元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
表6 近3年重庆中高职农科在校生数量 人
2.高职分类招生情况
2008年的招生类别相对单一,仅有养殖类和其他涉农专业两类招生,至2010年,重庆高职农科专业在种植、养殖、加工及其他农科专业全面招生,招生类别逐渐多样化。2008—2010年,重庆各类别高职农科专业招生正逐渐朝着平均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结构的调整效果明显。
四、重庆市中高职农业人才就业情况分析
(一)涉农专业毕业生总体情况
2008—2010年,涉农专业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如表7所示,至2010年,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毕业生数量较2008年增加了47.6%。由于2010年重庆市中职涉农专业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因此在2013年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毕业生数量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二)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由于目前针对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匮乏,因此本研究对重庆市主要涉农中高职院校进行抽样调查,在汇总分析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了4所中职学校(重庆市农业学校、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和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和1所高职院校(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表7 近3年涉农专业毕业生数量 人
1.就业率
2008年以来,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良好,详见表8。在就业率上,中职学生的就业率普遍比高职学生要高,在3年间中职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比高职涉农专业毕业生要高近10个百分点。另外,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这说明目前市场对涉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好。
表8 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2.就业去向
由表9可知,近年来,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到企业,占毕业生总数的80%以上,其次是升学,然后是自主创业等,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表9 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
五、重庆市农业现有人才队伍结构情况分析
(一)重庆市农业产业现状
“十一五”末,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0.7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730家(规模以上),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4家、市级龙头企业355家、区县级龙头企业1 351家,分别较“十五”末增加6家、196家和212家,增长26.3%、123%和15.7%。农民专业合作社 1.03万个,较2005年增加8 169个,增长3.8倍。粮油、蔬菜、柑橘、花椒等种植业大户2.61万个,生猪、牛、羊、水产等养殖大户3.07万个,分别较“十五”末增加9 630个和 1.53万个,增长58.5%和99.4%。农村经纪人3.8万个,较2005年增加1.46万个,增长62.4%。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县城或中心镇农贸市场1 500个,较“十五”末增加300个。
2010年区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46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 338.9亿元、净利润51.3亿元,分别较“十五”末增长1.3倍、4.9倍和1.1倍。上缴税金20.1亿元、出口创汇3.2亿美元、带动农户306万户,促进基地农民户均增收2 210元。销售收入超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21家,其中1亿元~50亿元的116家、50亿元~100亿元的3家、100亿元以上2家。粮油、蔬菜、生猪等种养殖大户固定资产10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56.4亿元,分别较“十五”末增长47%和31%。农村经纪人实现销售收入518.6亿元,较2005年增加157.4亿元。
(二)重庆市农业产业组织中农业人才结构现状
由于企业是中高职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占毕业生总数的80%以上,其中特别是区县级以上龙头企业,更是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因此区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对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动将对未来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巨大影响。但对于目前农业企业的人才存量、学历构成情况和未来需求状况却知之甚少。由于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法,分别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新兴行业中选取数家企业,共31家(其中种植业9家、养殖业7家、加工业10家、新兴行业6家)企业进行调研。分别调查各涉农企业中长期从业人员数量、人才类型,及各企业具有涉农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的情况。
调查结果如表10所示:农业产业龙头化企业中人才类型中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与产业工人的比值大致为2∶1∶7,企业中以产业工人为主体。新兴行业中产业工人的比重有所降低,技术研发人才比重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新兴行业自身的性质对技术研发人员需求相对其他三个行业略有增多。
表10 31家典型龙头企业人才类型比重%
由于中高职人才毕业后到企业主要从事一线工作岗位,因此对企业中占主体的产业工人进行数量、专业、学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具有农科专业背景的产业工人占农业产业工人的比例情况①
图2 具有农科专业背景的产业工人学历分布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农业产业龙头化企业中种、养、加行业中具有农科专业背景的产业工人数量占农业产业工人总量的比重偏少,不足1/3。特别是新兴行业,具有农科专业背景的产业工人占农业产业工人数量的比重仅为13.8%。由图2可以看出,具有农科专业背景的产业工人的学历比重情况,农业产业4个行业中具有农科专业背景的产业工人的学历目前主要以接受过农业专业培训的工人为主,中职次之,主要是由于中高职涉农专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之传统农业中高职院校数量偏少的缘故。故现有农业产业企业中的中高职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高职,所占比重不足10%。
六、重庆市“十二五”农业规划农业重点产业对涉农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一)现有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数量分析
根据所调查的31家农业类企业的销售收入及农业产业工人的数量,以及具有农科专业背景的产业工人数量情况,测算出每10万元销售收入所需涉农专业产业工人数量,得到结果见表11。
从表11可以看出,种植业对涉农专业产业工人的需求较多,养殖业、加工业次之,新兴行业相对较少。
根据重庆市2010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 338.9亿元的值,测算重庆市现有农业产业工人及涉农专业产业工人数量情况,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1 每10万元销售收入所需产业工人数量测算表 人
表12 2010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现有产业工人数量分布情况测算表 人
(二)“十二五”重庆市农业中高职人才需求预测
1.中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预测
从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上看,根据表13,2010年较2008年招生培养规模增长了7倍,另外,依据表14,以2008年作为第一年,用年数和招生人数建立预测模型(图3),依据模型可得可预测到2011—2015年重庆市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情况,如表15所示。到2015年,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人才的招生规模可达到42 114人,其中,中职可达到40 989人,高职达1 125人。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2011—2015年可培养中高职涉农专业毕业生63 997人(注:2011—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按照2008—2012年的招生人数计算),其中,中职60 072人,高职3 925人。
因此,2010—2015年,重庆市应加大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力度,切实提高重庆市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规模的增长速度,不断扩大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的培养规模,尽量缩小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的供需差距,以更好地满足重庆市经济发展的要求。
表13 2008—2010年重庆市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招生规模情况表 人
表14 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招生规模预测表 人
图3 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增长趋势
2.需求数量预测
根据对涉农专业中高职学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结果可知,涉农专业中高职毕业生升学所占比重为7%左右;到机关事业单位从事辅助工种的中职生比重为3%,高职为6%;主要就业去向为企业的比重占到80%以上。因此,本需求预测主要以企业需求数量为依据,在预测中未考虑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工作效率提高因素。故根据重庆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达到2 677.8亿元),未来重庆市所需涉农专业类产业工人数量如表16所示。到“十二五”末,重庆市共需涉农专业产业工人862 813人。其中高职人才62 620人,中职人才214 281人。
3.“十二五”重庆市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供需差异分析
将2015需求的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数与2010年全市现有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总数进行对比,并结合“十二五”期间重庆市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情况,可得到至2015年,重庆市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的供需情况,结果见表17所示。结果表明,到“十二五”末,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人才还存在很大的缺口,涉农专业人才总的缺口数约为36.74万人,其中:中职约4.7万人,高职约2.7万人,接受专业培训的人才29.3万人。
表15 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人才毕业生规模预测表 人
表16 “十二五”末重庆市农业产业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所需涉农专业类中高职人才数量预测表 人
表17 2015年重庆市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供需情况表 人
七、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1)从培养机构上看,重庆市中高职院校总数呈下降趋势,而涉农中高职院校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中职涉农学校数量增长幅度较大,但独立设置的农业职业院校并未增加,仅重庆市农业学校、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两所。
(2)从专业设置上看,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数量总体上呈升高趋势,并逐渐朝着多样化、平均化的方向发展。
(3)师资方面,重庆市涉农中高职学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得到加强,并且朝着更加注重专业、更注重实习实训、更全面的师资结构上发展,且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中职教育上应进一步提高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比重,并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高职教育方面,教职工的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基础设施设备方面,在过去3年,重庆市中高职涉农院校的教学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学校的固定资产总值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校舍等基础设施设备条件不断改善。但仍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仍需继续加大投入。
(5)从招生上看,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招生类别正逐渐朝着多元化、全面化、平均化的方向发展。
(6)从就业上看,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毕业生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就业率、就业质量也不断提高,到企业就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达到80%,其就业形势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
(7)农业类企业中人才类型中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与产业工人的比值大致为2∶1∶7,人员以产业工人为主体。
(8)区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具有农科专业背景的产业工人数量占农业产业工人总量的比重偏少,不足1/3。特别是新兴行业,具有农科专业背景的产业工人占农业产业工人数量的比重仅为13.8%。
(9)到“十二五”末,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人才还存在很大的缺口,涉农专业人才总的缺口数约为36.7万人。其中:中职约4.7万人,高职约2.7万人,接受农业专业培训的人才29.3万人。
(二)讨论
(1)加大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培养规模,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涉农专业中高职人才的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支持和指导,以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农业中高职院校,对独立设置的农业中高职院校在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使用、办学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同时,针对重庆市中高职涉农专业人才还存在部分缺口的问题,除加大农业中高职院校的培养力度和规模外,可以通过如“阳光工程”等技能培训加大对现有农民工的农业专业培训。
(2)国家应继续加大对涉农专业就读学生的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减免就读学生的学费、书本费及住宿费。
(3)针对涉农专业人才就业主体是企业这一实际情况,教育管理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将“校企合作”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各院校应认真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技能培养,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培养质量,以适应企业发展对涉农专业人才的要求。
(4)在师资力量方面,应建立相关制度,规定科研、推广单位的高级职称人员应当在5年时间中有2~3个月的时间在农业中高职院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1]朱德全,林克松.重庆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理论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0(3):34-38.
[2]周永平.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质量保障现状调查[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4).
[3]范远江,袁淑清.重庆三峡库区承接产业转移与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