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露醇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析

2014-01-04莫国毅张月华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甘露醇脑梗死急性

莫国毅 张月华 吴 平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53000)

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一种疾病、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为600—700万。脑梗死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治疗过程中可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病的预后往往较差[1]。我国每年都有150万的新增脑梗死的患者,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常见的疾病。SPICES是目前较为专业和全面的一种针对脑梗死的病人的一种评价的工具,该工具具有简单易行以及针对性较强的特点,这个评价标准对于提高医务工作者对于脑梗死症状的分析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该评估手段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也能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满意程度[2]。本文总结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采用甘露醇来治疗,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年龄跨度在4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6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其中,患有高血压的患者48例,梗死部位分别为:丘脑梗死44例,壳核梗死86例,脑叶梗死14例。根据从发生脑梗死到实际就诊时间,均无动静脉溶栓指征。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年龄、营养状况均无太大差异,不对该研究造成大的影响,因而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病史明确,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稳定并持续24小时以上,头颅CT、MRI证实,全部选择第一次发作的病例,排除严重的其它并发症。

1.3 治疗方法在观察组中采用20%的甘露醇,剂量为125ml,每天2-3次,30min左右静脉滴注,同时用棓丙酯或奥扎格雷、川芎嗪,每天1次,治疗时间为2周。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棓丙酯或奥扎格雷、低分子右旋糖酐、芎嗪,每天1次,疗程2周。

1.4 观察指标对患者采用的TCD检查主要使用德国EMG公司生产的C—20005型经颅多普勒仪。在检测的过程中,通过使用2MHZ的多普探头进行脉冲检测,通过患者的枕窗、颞窗依次对患者大脑中的动脉以及动脉血流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

1.5 统计学方法该研究主要通过采用统计软件包对不同组别的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比对,进而采用二次回归成像法以及x2值可行性检验法对离散的资料进行检验,最后再用函数的形式加以反应。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流学指标的变化 加入了甘露醇进行治疗的方式比传统的药物治疗的效果要好。在治疗后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表现上可以发现,80例患者TCD检测显示:频谱形态异常57.6例(78%).音频异常39例(49%),流速异常42例(53%),脉动指数异常41例(50%)。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流学指标的变化

2.2 治疗前后患者脑梗死症状表现的病例变化病人在经过系统加入了甘露醇的治疗之后,出院时在SPICES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见表2.

表2 甘露醇治疗前后患者脑梗死症状表现的病例变化

2.3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性的比较 治愈22例,有显著疗效13例,有效3例,无效2例;在对照组中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下:治愈6例,有显著疗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0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的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性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各类动脉炎以及脑动脉的主干皮层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栓塞、局部脑供血不足或中断[2],从而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并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障碍。当脑梗死发生后,梗死灶周围存在着半暗带,该区因血液灌流量减少,首先出现突出传递衰竭和电活动失灵,细胞内钾离子外流,使该区域脑组织丧失生理功能,同时自由基活跃,加快了神经细胞的坏死。因此有效的改善循环,降低了血液粘稠度,增加了脑血流量,是目前治疗脑梗死的理论基础。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与脑损害的部位、脑残血性血管的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在发病之前有没有其他类型的疾病等相关[3]。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肢体偏瘫等等。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其临床研究价值越来越显著[4]。近年来对于采用甘露醇来治疗脑梗死引发了学术界不小的争议,争议的主要方面是在于甘露醇使用的时间和用量,持续时间以及临床类型也存在着分歧。以往认为除大面积脑梗死和完全性卒中等少数脑梗死病人应用甘露醇可获益外,绝大部分病人不需用或应用后反而加速其病情进展,急性脑梗死中轻症病人,应用甘露醇治疗组较不用组疗效差,表现为疗后72小时内进展型卒中病人明显增加,影响随后早期及近中期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且越早应用预后越差,应用较为谨慎。目前脑梗死的规范化治疗,如在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主张有条件的医院应积极溶栓治疗[5],但能进行溶栓治疗的病例不多。故仍以常用药物治疗为主。20%甘露醇为高渗液体,作用性强,稳定性强,对于脑梗死的治疗具有比较好的疗效[6]。甘露醇不但不能增加血黏稠度,而且还能降低血液黏度[7]。机制(1)高渗液的扩容作用,使红细胞比容降低;(2)细胞在甘露醇的血液浆中变形性增加,聚集性降低;(3)由于甘露醇的渗透压作用,使红细胞的平均体积缩小,影响血液黏稠度,同时,甘露醇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两组经TCD血流速度比较,能够较为直观的反应患者脑部的脑供血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研究显示,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严密的比对之后,采用外加甘露醇的方式进行脑梗死的恢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肢体恢复的疗效上表现较好,风险更低,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全面改善患者的脑血液循环才是提高患者脑梗死后恢复能力的关键[8]。在不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甘露醇有效改善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是目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物药。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对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1] 吕红星,刘鸿雁,张国莉等.甘露醇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药学探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1):57.

[2] 扬亚娟,张群.急性脑卒中后甘露醇治疗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5 ~16.

[3] 金鹤.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J].上海护理.2003.3(4):37 ~38.

[4] Christian RC,Dumesic DA,Behrenbeck T,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JClin Endocrinol Metab,2003,88(6):2562-2568.

[5] 吴江主编.神经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3.

[6] 韩鸿宾,谢敬霞.MR扩散与灌注成像在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32:364-369.

[7] 傅国萍.甘露醇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1);28.

[8] 朱良付,黄如训,盛文利等.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2临00床4CT分型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11,18,1(11):483-487.

猜你喜欢

甘露醇脑梗死急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对《介绍一种甘露醇结晶溶解方法》一文的商榷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