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易成本视角下货币供给内生性新解释

2014-01-03汤吉军孙慧宗

当代经济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

汤吉军 孙慧宗

摘要:从交易成本经济学方法角度,分析专用性资产和产品的定价机制,可以发现其定价模式为人为定价,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市场供求非人格化定价思路,为重新解释货币供给内生性提供了微观经济基础,也为治理通货膨胀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视角。由于不确定的存在,资产和产品价格的人为决定会导致货币需求的波动,并引发通货膨胀,因此治理通胀的关键在于降低不确定性和防止机会主义行为。

关键词:交易成本;货币供给内生性;资产专用性;人为价格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主流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名义货币供给是外生的,符合供给创造自己需求的萨伊定律。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银行学派反对主流经济学教科书倡导的货币学派和货币数量论,提出了内生性货币等相关理论。货币外生论认为,货币数量是由中央银行系统独立设定的,而货币内生性理论则认为,银行决定的不是数量而是价格。

然而,从经济现实来看,依据主流经济学治理通货膨胀,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为此,后凯恩斯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尼古拉斯·卡尔多和巴兹尔·莫尔在20世纪70年代系统地阐述了货币内生性理论。他们是依据凯恩斯的需求创造供给原理来解释的,即认为中央银行不得不就市场的需求来增加货币,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虽然他们涉及到宏观货币供给内生性,假设了信息完全和不完全竞争并存,但是他们往往是基于不完全市场结构,忽略了微观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的存在。有理由认为,交易成本和产权方法会对这些理论作出有益的补充。也就是说,使用“无摩擦”的竞争模型和不完全竞争模型似乎不再具有合理性,因为这些模型是建立在零交易成本、完全个人理性和外生的给定制度结构这样一些严格的假定之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则无法考虑专用性资产和产品市场的价格形成机理,由于缺乏更为现实的微观价格理论基础,从而无法解释为什么自由市场会造成宏观经济失灵,政府为什么需要干预市场。而交易成本经济学正好根植于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因此将交易成本与宏观经济学尤其是宏观货币理论相结合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则试图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尤其是专用性资产和交易成本概念,从微观经济角度深入分析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通货膨胀问题。

二、货币供给外生性:资产通用性定价与产品市场定价

在现代经济学中,主流货币理论主要是指新古典综合学派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这些理论是建立在货币供给外生性的基础之上的。所谓货币供给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独立决定,其对经济运行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是通过凯恩斯效应(利率效应)或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实现的。在资产具有通用性和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资产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的,它们的价格是由非人格化的市场供求来决定。货币供给仅仅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而按一定的增长率进行供给的,目的是达到稳定物价的作用。此时,货币仅仅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或手段。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某种商品的过剩或短缺是可能的,但所有商品的普遍过剩是不可能的。萨伊观察到在再生产过程中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作用的。在这个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为了购买一种商品,就必须生产另一种商品。换句话说,一种商品的供给就是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如果交易的两种商品都可以获得,那么供给与需求就处于平衡状态,这样也就满足萨伊定律——供给自创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是外生的,从而银行体制也是中性的,而这正是自由市场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在一般均衡市场中,作为生产函数的企业和作为效用函数的家庭,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进行交换,不存在任何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任何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市场价格瞬间变动,从而实现资源重新配置。其间不论是货币还是银行金融体制都是不起作用的,这些金融机构会因不存在交易成本或不确定性而失去存在的价值。此时,任何名义变量如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只有实际变量变动,如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才会促进经济增长。

主流经济学假定,资产和产品市场不存在专用性资产,而且没有交易成本,从而资产和产品市场价格都成为当事人决策的全部信息,此时,在商品市场上,产品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要素的边际要素成本与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之间的平衡决定了要素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亦称新古典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因此价格机制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所以,货币供给是外生的。然而这样的微观经济基础是不现实的,正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说:“经典学派之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通常情形;经典学派所假定的情形,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极限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性,恰恰不是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结果是理论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非常糟糕。”这样,我们就知道,“无摩擦”、“完全竞争”以及“完全市场”的新古典定义是一个抽象的假想体系,这个体系同真实世界是两码事。在这里同样也看不到专用性资产和交易成本所起的作用,从而难以解释现实经济中资产和产品价格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宏观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交易成本方法内涵及其研究特点

新古典经济学宣扬的是自由市场的好处,从而认为自由市场本质上是完美而稳定的,即便有政府干预,也是有限度的。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在这样的市场上理性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用尽所有的互利机会去生产产品并进行交换。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互利交易机会就会导致充分就业,从长期看来,也不会存在通货膨胀。然而,既然真理大门已经打开,那么如果竞争性市场运行成本为零,为什么还需要非市场制度?如垂直一体化就是一种异常现象。交易成本经济学是从分析企业开始的,它试图解释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存在。科斯于1937年突破新古典经济学交易零成本假设,认为交易双方具有相互依赖性,从而需要企业双方签订契约以使寻找市场相关价格的交易成本降低,从而取代市场价格机制。而交易成本则是为谈判、履行契约和获得信息所需要运用的机会成本,它也是一种稀缺资源。根据威廉姆森的看法,一般说来,交易成本产生的条件具有三个关键特征:一是不确定性;二是交易发生的频率;三是进行交易专用性投资的程度。为此,他概括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与交易有关的人为的主观因素;另一个是与交易专用性投资有关的客观因素。

所谓的主观因素指的是,进行交易的个人都是有限理性的和机会主义的。有限理性是指个人在交易过程中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意外因素,这将增加事前起草契约的成本,同时也将增加事后解决意外情况的成本。而所谓机会主义是指个人可能违反所签订的契约而狡黠地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样往往会损人利己。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结合起来,就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从而偏离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想状态。

除了人为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就是交易专用性投资,它也会导致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市场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资产专用性是与资产通用性概念相对的,它是最早由克莱因、克劳福德和阿尔钦在1978年提出,用以分析沉淀投资和敲竹杠问题。威廉姆森认为专用性资产是指用于其他方面的价值比其原定的专用用途小得多,只能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转为他用则价值非常小甚至可能毫无价值。一种资产是不是专用性资产,主要是看该资产究竟是属于用途可变的资产还是用途单一的资产,它与会计上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及其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没有多大关系,只有那些用途不可改变的资产才具有专用性质。

因此可以看到,正是由于资产专用性产生准租金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才会导致“敲竹杠行为”,使自由市场通过准租金补偿沉淀投资无法实现,从而减少投资数量。如果没有资产专用性,那么资产就具有充分流动性,一旦出现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资产所有者都会重新配置而不会发生任何投资成本损失。同样,如果没有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那么所产生的准租金就归沉淀投资的所有者所有,从而也不会出现投资损失。然而,正是由于资产专用性和交易成本的存在,才会使专用性资产和产品定价不再具有非人格化市场力量。资产专用性理论为我们研究资产定价和产品定价打开缺口,并为我们研究货币供给内生性提供了新的微观经济基础。

四、货币供给内生性:资产专用性定价与产品市场人为定价

货币内生性是指中央银行不能任意决定货币投放量。货币供给量是由商业银行借贷需求和公众需求决定的。货币供给量无法独立于市场需求而存在,也就是说,是贷款创造了存款。流通中的货币是由经济运行本身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并不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行为,而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行为。

如前所述,专用性资产是指某种资产只有当其与某项特殊的用途结合在一起时,这种资产才有价值,否则它的价值体现不出来,或者即使有价值,与为了获得这项资产所进行的投入相比,资产的所有者也会遭受损失的。资产的专用性越强,其所有者在与他人进行谈判时“筹码”也就越少,这样往往使资产所有者失去讨价还价力量,从而导致投资收益减少。贝克尔在对劳动市场激励的考察中明确地阐述了通用性人力资本与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概念以及培训成本的承担问题。

由此可见,资产专用性是准租金或垄断租金的前提,否则,通用性资产是没有经济利润的。专用性投资通常能导致生产成本下降。而所有产生收益的资本资产,由于仅仅被少数人所需求,在此意义上说它们都是专用性的。另一方面,稀缺性也是收益的来源。当稀缺与资产专用性结合起来,就会使市场经济运行必须考虑专用性资产的作用,这种特性更加适合现代工业经济固定资本投资的特点。

专用性资产会使契约发生“根本性转换”(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这种根本性转换发生在交易过程中。因为事前交易会出现大量竞争,而在事后则会造成双边垄断。事后交易有效与否,取决于所交换的商品或服务是否是由对所交易商品所进行的专用性人力资产或物质资产上的投资所决定。如果没有这种专用性投资,最初的中标者相对于未中标者并没有取得任何优势。但是,一旦出现大量交易专用性资产的投资,相互竞争的供应商就不可能在同一层次上经营了。在这种情况下,中标者相对于竞争者拥有优势,即在契约执行中开始时的大量竞价局面,实际转化为一种事后双边垄断的局面。因为如果终止持续供应关系,经济价值就会丧失。如果专用性资产被投入到其他用途,不仅供应商无法获得相同的价值,而且对于一个买方来说,如果他要另换供应商,他还必须诱使潜在的供应者进行相同的专用性投资。因此,双方勉力维持这种交易关系而不是终止交易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不存在足够的市场需求,市场机制消失,因此价格无法由独立的个体决定。所以,任一专用性资产的价格是由少数人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决定的。因此,专用性资产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们独特的价格形成过程。

进一步说,资产(自然、物质、人力和社会)专用性成为交易成本存在的必要条件,交易成本最小化动机将导致经济制度的出现。未来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以及有限理性等都会导致不完全契约出现,只有进行资产专用性投资才能抵御机会主义行为和降低不确定性。换言之,交易成本的存在将导致市场机制无效率,只有落实契约去协调经济行为,可以说制度便是为了稳定未来预期和降低不确定性而出现的。

这种情况正需要政府干预自由市场价格。定价是人为决定而不是市场决定的,因为垂直一体化和可信性承诺不同程度的存在,很容易造成契约失灵。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来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由于工人组织与雇主的讨价还价,尤其是物质资本专用性投资的存在,工人“敲竹杠”现象趋于频繁,工资出现过度增长。如果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并引起“工资-物价的螺旋式上升”,即导致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恶性通货膨胀,从而干扰市场经济秩序。

因此,降低交易成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将会导致经济更加一体化。这意味着价格由少数人决定而不是由众多企业决定。实际上,企业也不会影响资产价格,因为所有的经济制度都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而所有企业都是价格搜寻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或者价格制定者)。这样,资产专用性必然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并影响资产自身的定价过程。从而资产定价更为主观和人格化。由于资产的专用性,非人格化的市场在决定价格过程中没有任何意义,因而价格只能是人为战略型的而不是竞争型的。

不仅在专用性物质资产和人力资产市场上,定价是人为的,专用性的物质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格不再由边际生产力决定,而且在产品市场上,价格也不再由边际效用水平决定。正是由于资产专用性或固定资本的存在,边际成本定价不再适合现代工业经济特点,因而大型企业往往采用全部成本定价或标准成本定价,从而可以宣称边际成本定价不复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垄断,实际上这是在不确定性或有交易成本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因此,不仅专用性资产价格是人为决定的,而且产品市场的价格也是人为决定的,它们都无法依靠非人格化的市场来决定。运用专用性资产和产品市场的人为价格机制,可以更好地解释货币供给内生性及其通货膨胀问题。

五、通货膨胀的新解释:在于微观价格波动而不是货币供给量

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中,人为假设的全部要点在于,为确保市场交易在完全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假定所有交易人对全部价格具备完全信息和完全知识,因而货币不起任何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它和物物交换经济相似。然而,在一个未来不确定性和不可知的世界里,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货币都是非中性的:一方面,在信息不完全和交易成本较大的情况下,货币在作为交易中介协调经济活动和减少交易成本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一旦放弃信息完全的假定,家庭和企业手中就会贮藏货币,以应付不时之需。这样,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实则就是源于货币非中性,因而瓦尔拉斯的完全确定性假设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将持有货币和其他流动性资产,而不是通过劳动进行不可逆投资来生产产品。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流动性偏好的资产多一些,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就会少一些,这种状态必然阻碍经济发展。此时,货币作为一种财富形式,可以引发有效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而专用性资产是为了支撑某种交易而进行的耐久性投资,一旦形成并投资于某一领域,就会锁定在特定形态上,若转为他用,其再生产的机会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这样一来,交易双方的具体身份(Identity)很重要,也就是说,关系持久性是有价值的,它是经济关系相互依赖或双边开展贸易的重要条件。

为此,我们分析专用性资产和产品市场的人为价格决定如何导致货币供给内生性。显然,货币供给内生性是由存在显著的货币需求波动所引起的。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需求波动的存在,恰恰是因为不可计算概率的不确定性的存在,致使不论从短期看来还是从长期看来,货币都是非中性的。通常,货币需求往往是由四大动机组成: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和金融动机。由于资产和产品价格是人为决定的,所以产品价格变动就会导致货币需求的波动。此外,由于产品价格的主观性,交易动机也是不稳定的。或者说,在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条件下,交易动机可能是引起货币需求波动的最主要原因。

交易动机不同于投机、预防和金融动机,因此,产品价格人为决定可以引起交易货币需求的波动,这样就将资产专用性和产品价格搜寻与内生货币供给联系起来。由此可以说,转型经济国家通常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银行欠款问题。其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由专用性资产联系的,它是人为的而不是自然的。在市场经济中,资产专用性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产专用性是需要中央政府治理的必要条件。一旦出现经济转型和价格自由化,某些垄断一下子就凸现出来。产品价格上升将导致交易货币需求的增加,而欠款就成为对货币需求的一种反应。通常是,欠款越多,价格越高。

实际上,其他动机也会引起货币供给内生性。当对专用性资产的未来收益产生乐观预期,金融动机就会起作用。因此,金融体制有动力去进行金融创新以增加额外货币。由于投资活动的频繁和有利可图的未来预期收益,货币需求就会增加。当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的企业家预期会得到更多的利润时,银行就会创造出额外的货币。反过来,如果由于产品价格偏高导致货币需求短缺,那么银行就没有动力去创造额外货币。因此,交易货币需求导致产业部门而不是金融部门去创造货币替代物。

在主流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增多造成的,但如果考虑到资产专用性和交易成本,我们发现,通货膨胀有可能是由人为产品定价造成的。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货币供给外生性所表达的是,货币供给是通过完全竞争的资产市场和零交易成本实现的。在这个理论框架下,自由市场是永恒的主题,无需政府干预。然而,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交易成本以及不确定性的存在,会对专用性资产和产品市场价格的形成及其变动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不仅仅简单地与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直接相关,而且还与资产和产品定价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自由放任,在资产专用性条件下,经济体会在丧失竞争力和巨大浪费中走向衰退。此时政府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行为。“资产专用性一人为产品价格一货币供给内生”这一因果关系,完全摆脱掉“资产通用性一市场价格一货币供给外生”这一阿罗一德布鲁竞争范式(Competition Paradigm)。由于资产专用性和价格搜寻的存在,交易货币需求可能成为货币供给内生性形成的基础,使“政府干预主义”和“市场自由主义”两大思潮出现再次融合,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和政策调整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我们需要打破货币供给外生与内生两分法,寻找各自理论的适用范围。货币供给内生性是否会向外生性转变,完全取决于市场完善程度,尤其是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交易成本的大小,这与斯蒂格利茨和维斯的信息不完全范式是相通的。

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来说,要深刻理解“华盛顿共识”背后的新古典经济学极其严格的假设前提。一旦假设前提不能得到满足,简单套用新古典框架就会很糟糕,如俄罗斯休克疗法转型方案就是如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程度大、不确定性明显,尤其是转型的不确定性,任何产品价格定价具有人格性,自由放任反而会产生通货膨胀,因而更需要考虑货币内生性理论,为此,我们需要做到:

第一,要渐进实行价格自由化,避免增加不确定性,逐渐完善产品市场价格决定机制,关键性产品价格需要政府制定上限或下限。尤其是对国计民生产品的价格,需避免机会主义定价,这必须通过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来维持价格稳定或控制价格,减少交易成本,以治理通货膨胀。

第二,尽量减少专用性资产投资,允许长期契约和垂直一体化,目的是稳定资产定价,同时也应允许国有银行与私有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不能任由金融性资产价格变化。

第三,政府干预市场,目的是降低不确定性或将不确定性转化为风险,以此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但同时,也要防止政府失灵,因为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及其制度缺陷所带来的巨大的交易成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四,对于治理通货膨胀,除了加强总需求管理之外,还需要加强总供给管理,包括加强对稳定市场的存货管理和对价格上下限管制,制定就业保障计划和法律法规(限制资本自由流动)等以增强经济体制的稳定性,减少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对通胀的治理必须兼顾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两只手”的作用,实行有管理的市场竞争体制,这样才能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还能保持长期的价格稳定。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
专用性资产、生命周期与企业价值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高等教育收费之本质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不同运营模式P2P平台信用风险比较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