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消防安全须知
2014-01-02佟欣
佟欣
冬春季节火灾多发,除了众所周知的风干物燥等自然因素外,还有取暖用火、用电、用气大增等原因。传统节日期间的风俗习惯,以及一些新兴的娱乐方式,也会引发火灾。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冬季发生火灾7.6万多起,死亡1000多人,受伤800多人,直接财产损失4亿多元。为提高冬春季节火灾预防的警惕性,本文主要从用电安全与自救逃生两方面进行探讨。
电气火灾预防
冬天,随着照明灯具、电热器具的大量使用,会出现因用电高峰而导致的线路超负荷运转,其后果是电路系统长时间受热、导线加速老化时引发短路,并有可能将附近可燃物引燃而发生火灾。
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也有可能引发火灾,主要是会导致电气线路发生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等故障,引燃周围可燃物而引发火灾。使用电炉子、电水壶等电加热器具时,若使用方法不当或器具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也容易引起火灾。特别是电暖器、电热毯使用不当引发的火灾事故,每年都有发生,应当引起社会广大民众的关注。
冬天在享受各种电暖器带来的温暖时,一定不能忘记安全。任意摆放电暖器、在电暖器上堆积衣物等都易引发火灾。如今的电暖器大多具有定时、定温控制的功能,当房间达到适当温度时,就能停止加热,既可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浪费,也能避免一些潜在的火灾隐患。
发现电暖器起火后,应立即关机,拔下电源插头或拉下总闸。如果是导线绝缘层和电器外壳等可燃材料着火,可用湿棉被等覆盖物封闭窒息灭火。千万不能用水扑救,因为在没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扑救者会有触电的危险。
寒冷的冬季,使用电热毯的家庭不在少数。衡量电热毯的质量好坏,其安全性不可忽视,而安全性的关键是过热保护性能。面料的阻燃性,是电热毯安全标准所规定的主要内容之一。检验面料阻燃性的简单方法是看外观,经阻燃剂处理过的面料,手感发涩,表面上有小皱褶。其次,可从沿电热毯外罩长轴和短轴方向各抽出3~5根长度为10~15cm的布丝,用火柴点燃。如果燃烧后布丝不散开,可判定是经过阻燃剂处理的面料,反之则未经阻燃剂处理。
选购一款质量可靠的电热毯后,合理使用也非常重要。电热毯第一次使用或长期搁置后再使用,应在有人监视的情况下先通电1 h左右,检查是否安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要注意电热毯的电压要求。电热毯通电后,人不得远离,并注意观察有无异常情况。若临时停电,应断开电路,不用时要及时切断电源。电热毯最好铺在木板床上,并且在电热毯上下各铺1层毛毯或薄棉褥,防止来回揉搓造成电线短路和断裂。电热毯要避免与人体直接接触,不能在电热毯上只铺层床单,以防人体的揉搓使电热毯打褶,导致局部过热或电线损坏,发生事故。
火场自救逃生
进入冬季,许多家庭空调、火炉等取暖设施的使用频率较高,稍有不慎易引发火灾;一些农村居民在从事烧荒、沤粪、烤烟等农业生产用火作业时,一旦燃烧失控,也容易引发火灾,甚至造成重大火灾。
火灾来临时,在浓烟和烈焰中,有人葬身火海,也有人幸免于难。在消防专家看来,在火场中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切记不要盲目逃生。火场中的自救和逃生,只要掌握好时机和方法,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
火场的逃生和自救,看似是件很专业的事,其实只要掌握了原则和方法,普通人也能做好。经常出入火场的消防员认为,遇到火灾首先要冷静,那种急得四处乱窜的行为最不可取。拨打“119”报警电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报警中明确说明起火地点、被困情况及火势状况,都能为自己最终获救提供帮助。
消防专家说,火灾逃生中别太在意形象、不贪恋财物,都是赢得最佳逃生时机的法宝。遇到火灾,并不是要立即掉头就跑,如果火势不大,比如油锅等燃烧的火苗,可以试着进行扑救。若火势过大,此时要采取的才是设法脱困逃生。而且在逃生时,向头部、身上浇些冷水,用湿毛巾、湿被单将头部包好,最好同时用湿棉被、湿毯子将身体裹好,然后再冲出火区。
浓烟特别大的时候,身边又没有专业的防毒设备,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这个步骤必不可少。在烟尘中,贴近地面行进或爬行,是最有效且最能减少伤害的方式。那种在烟尘中横冲直撞,看似好像跑动的速度很快,其实伤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有时候还没冲出火场,人就已经倒下了。
在火场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员已经无法冲出去了,此时更不要盲目地逃跑。选择火场中火势相对小的地方,或者是转移到其他相对安全的房间内。到窗户边或阳台上,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可以在窗户和阳台上悬挂醒目物件,并大声呼救,提醒搜救人员及时发现目标。
消防专家强调,一旦发生火灾,如果没有能力扑救,一定要赶紧离开。福建长乐2009年“1·31”酒吧死亡15人重大火灾事故,就是由于顶棚着火后很多人仍在看热闹,没有及时逃离现场,结果葬身火海。事后调查发现,从起火到人员致死时间只有短短的50 s。这50 s就是和死神赛跑的时间,如果没有抓住,就可能永远失去机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