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工艺研究

2014-01-02王秀文

唐山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磷酸钙碳酸镁白云石

王秀文,李 悦

(唐山学院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河北 唐山063000)

0 引言

骨质瓷的主要原料为骨粉,但骨粉的稳定性差,质量和原料供应都难以保障。由于骨粉的特殊性,使得注浆泥性能差,产品合格率低,烧成温度范围窄,产品热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低。用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代替骨粉,在传统骨质瓷配方中加入磷酸镁,研制新型骨质瓷,可改善泥浆性能,拓宽烧成温度范围,提高骨质瓷各种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合成能替代骨粉的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利用白云石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工艺条件,讨论钙镁合量与磷的摩尔比(Ca+Mg)/P、磷酸加入速率、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成产物的影响,为其替代骨粉、研制新型高档骨质瓷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1 实验

1.1 实验设备及主要原料

本实验采用的仪器有:KXS箱式电阻炉,101-1电热鼓风干燥箱,PHS-25型电子天平。

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原料是工业磷酸和白云石。

1.2 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理论依据

1.2.1 用白云石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理论依据

白云石的化学式为CaCO3·MgCO3,主要是由碳酸钙与碳酸镁所组成的矿物,CaCO3与 MgCO3的比例大致为1∶1,其中CaCO3·MgCO3的含量占总成分的95.44%,纯度高。白云石含有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所需的钙、镁元素,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的碳酸根在磷酸和高温的作用下容易被替换或以气体形式放出。白云石中含有微量的石英、铁等杂质,石英不与磷酸反应,经过除铁的白云石,也能排除铁对合成反应的影响。

1.2.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理论依据

人工合成磷酸三钙的工艺方法为湿法,常温常压下进行充分反应,工艺简练,其制作工艺和化学反应式如下[1]:

选用优质方解石煅烧生成氧化钙,CaCO3CaO+;加水使其充分乳化,CaO+H2→—O Ca(OH)2;加入磷酸和添加剂使其反应均匀,混合均匀,Ca(OH)2+H3PO4经脱水、干燥、煅烧后生成磷酸三钙,

高温固相法合成无水磷酸镁与合成无水磷酸三钙有类似的反应机理:MgO与P2O5按理论配比混合,在初始的低温条件下,首先生成以MgHPO4为主的酸式磷酸盐混合物;随着温度的升高,酸式磷酸镁进一步脱水,生成焦磷酸镁(Mg2P2O7);温度再进一步升高,Mg2P2O7与 MgO形成完全中和的无水磷酸镁。以碳酸镁与磷酸的反应为例,粉状碳酸镁与磷酸的反应式如下[2]:

以碳酸镁为原料,与磷酸在高温下直接反应制备无水磷酸镁的工艺流程为:碳酸镁与磷酸加水混合造粒→烧结→冷却→粉碎→产品。

合成磷酸钙和磷酸镁使用的都是钙和镁的碳酸盐,都可以与磷酸反应,生成磷酸氢盐,在较高温度下经过脱水、干燥煅烧生成磷酸钙与磷酸镁。白云石与磷酸反应生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一系列反应式为:

当白云石和磷酸在第一步反应的时候,混合物中磷酸氢钙和磷酸氢镁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以钙离子、镁离子、磷酸氢根离子形式存在,所以第一步的反应可以写成:

第三步的反应为碳酸钙和碳酸镁的煅烧分解,分别生成氧化钙和氧化镁。

第四步为第三步生成的氧化钙和氧化镁与Ca2Mg2(P2O7)2进行进一步反应:

最终的产物就是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所以使用含有碳酸钙碳酸镁的白云石和磷酸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在适当的温度等条件下,可以生成磷酸钙镁的复合物。

白云石化学式为CaCO3·MgCO3,最终产物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化学式为Ca3Mg3(PO4)4,所以,理论上3摩尔白云石如果完全反应可生成1摩尔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因此,要研究理想的合成条件,首先要保证白云石的量和磷酸的量合适,保证既让白云石反应完全,又不让磷酸过剩。若最终产物与理论上应该得到的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量一致,则合成条件为最佳。

1.2.3 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存在的物理化学基础

Ando[3],Bobrownicki①转引自Bobrownicki W,Slawski K.Rocz Chem,1959,33(1):251-254.等测定了 CaO-MgO-P2O5体系中沿CaO(PO4)2-Mg3(PO4)2的变温截面;Troemel②转引自 Troemel G,Fix W.Kaup K.Arch Eisenhuettenwes.1967,38(8):595-605.等绘制了该体系1 600℃的等温截面示意图;McCauley等测定了该体系CaO-MgO-Mg(P3)2-Ca2P2O7成分区间的固相面投影图;Terpstra[4]则测定了该体系1 000℃富CaO-MgO边的等温截面。CaO-MgO-P2O5体系固相面投影图见图1。

分析CaO-MgO-P2O5体系在1 000℃的等温截面可知,磷酸钙与磷酸镁以1∶1的比例在1 000℃的温度下可以生成磷酸钙镁,这为我们合成磷酸钙磷酸镁的复合物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同时在等温截面还标注着焦磷酸钙和焦磷酸镁以1∶1的比例混合也是可以生成复合物的,但是它只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理论质量:是中间产物,我们最终要合成的是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

图1 CaO-MgO-P2O5体系固相面投影图

1.3 影响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工艺因素

1.3.1 磷酸浓度

磷酸浓度过大,不仅难以完全浸润白云石粉末,还会造成与白云石的反应过于剧烈,致使反应难以控制;磷酸浓度过小,则会影响反应速度,延长反应进程,所以要合理控制磷酸的浓度。本实验将85%的磷酸配成50%的磷酸溶液用于合成反应。

1.3.2 钙镁合量与磷的摩尔比(Ca+Mg)/P

白云石和磷酸反应,理想的最终产物是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其化学式为Ca3Mg3(PO4)4,所以(Ca+Mg)/P的理论摩尔比为1.5∶1。通过查看 McCauley等测定的该体系CaO-MgO-Mg(P3)2-Ca2P2O7成分区间的固相面投影图可知,当比例不为1.5∶1时,磷酸与白云石反应结束,可能生成焦磷酸钙焦磷酸镁复合物,也可能白云石没有反应完全,生成物中存有碳酸钙和碳酸镁。

当比例大于1.5∶1时,白云石加入量多,反应进行直到将磷酸消耗完,生成MgHPO4和CaHPO4,在反应中若有碳酸钙、碳酸镁没有反应,它们会在下一步的反应中经过800℃高温煅烧形成氧化钙与氧化镁,磷酸氢钙与磷酸氢镁高温处理在700℃的时候分别生成Ca2P2O7和Mg2P2O7,若相对于氧化钙与氧化镁的生成量少,磷酸氢钙和磷酸氢镁全部消耗完生成磷酸钙与磷酸镁,还会有相当一部分的氧化钙与氧化镁存在于复合物中,因此会降低合成产物的纯度和性质。

当比例小于1.5∶1时,磷酸加入量多,反应物经过800℃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与氧化镁,磷酸氢钙与磷酸氢镁高温处理在700℃的时候分别生成Ca2P2O7和Mg2P2O7,将氧化钙与氧化镁完全消耗掉,再生成的就是焦磷酸钙焦磷酸镁复合物,因此也会影响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产物纯度。

钙镁合量与磷的摩尔比1.5∶1是理论值,本实验所用白云石为矿物原料,原料中夹杂着少量杂质,考虑杂质的影响,钙镁合量与磷的摩尔比应该高于理论比例,以1.5∶1的比例为参考做对比实验,讨论磷酸相对的用量,确定最合理的比例。

1.3.3 合成温度

通过分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存在的物理化学基础可知,在温度大于1 000℃的情况下才会生成磷酸钙磷酸镁的复合物,温度过低,反应不充分,影响反应产物的纯度;温度过高,又会造成产物熔融、板结。文献[5]在磷酸三钙合成工艺过程的研究中,认为合成温度为1 050℃时对合成最有利;文献[2]在高温固相法合成无水磷酸镁实验研究中,认为该反应温度控制在1 100~1 250℃时对合成最有利。

参考前人合成磷酸钙以及合成磷酸镁的温度,考虑到本合成实验反应系统成分更为复杂,理论上反应温度应该在1 000~1 250℃之间。经初步实验发现,温度高于1 100℃时,产物就有明显的熔融现象,所以本实验将合成反应温度定在1 000~1 100℃之间。

1.3.4 保温时间

只有保温时间达到反应的要求,反应才会进行完全,否则会使生成物不纯。但是保温时间过长,就意味着成本的提高,所以保温时间不宜过长,能达到反应要求即可。本实验保温时间定为30~50min之间。

1.3.5 磷酸的加入速率

磷酸的加入速率过快,难以均匀润湿白云石粉末,易造成反应物溅出,而且反应物容易形成包裹,反应不充分;加入速率太慢,又会延长反应进程,所以应合理控制。本实验磷酸的加入速率控制在2~6mL/min之间。

1.4 实验步骤

1.4.1 实验方案

采用正交实验法,综合考虑对合成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实验表,合成实验影响因素与水平见表1,合成实验方案见表2。

表1 合成实验影响因素与水平

表2 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实验方案

1.4.2 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操作步骤

(1)称量等重白云石三份儿,称量不同(Ca+Mg)/P比例的磷酸,比例为1.55∶1,1.60∶1,1.65∶1,分别放在不同的烧杯中,并标号。

(2)随着磷酸的加入,用玻璃棒搅拌。加入速率的变量分别设为:2mL/min,4mL/min,6mL/min。

(3)放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内继续反应,直到蒸干所有水分成为粉末,备用。

(4)将步骤(3)所得粉末在1 000 ℃,1 050 ℃,1 100 ℃下煅烧。

(5)保温时间分别设为30min,40min,50min。

(6)煅烧结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别称量反应物质量,用差量法计算产物实际质量与理论质量差,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白云石和磷酸反应实验结果

2 分析与讨论

2.1 产物实际质量与理论质量差

由于钙镁合量与磷的摩尔比(Ca+Mg)/P、磷酸加入速率、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较为复杂,若最终产物与理论上应该得到的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量一致,就说明中间产物少,合成反应完全,合成条件为最佳。

从表3实验结果可以看出,5号实验产物实际质量与理论质量差为0.002 5g,最接近理论值。

2.2 钙镁合量与磷的摩尔比(Ca+Mg)/P对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合成的影响

当白云石加入量偏多时,会有一部分的氧化钙与氧化镁存在于复合物中,生成物的质量会小于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理论值,当(Ca+Mg)/P为1.55∶1时,生成物的质量都小于理论值;磷酸加入量偏多时,生成物中有焦磷酸钙焦磷酸镁复合物,生成物的质量会大于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质量,当(Ca+Mg)/P为1.65∶1时,生成物的质量都大于理论值;当(Ca+Mg)/P为1.60∶1,得到的生成物的质量都很接近理论值。所以当(Ca+Mg)/P的比例为1.60∶1时,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合成效果最好。

2.3 合成温度对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合成的影响

结合表3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合成温度为1 000℃时的1,4,7号实验,合成产物为灰白色,质地细腻,但性状与反应之前差别不大,反应不够充分;当合成温度为1 050℃时的2,5,8号实验,产物颜色变为白色,说明达到了反应所需温度,其中第5组实验的生成物为细小颗粒,质地细腻均匀,与分析纯磷酸钙很相似;在1 100℃反应的是第3,6,9组实验,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较大的颗粒,观察有产物熔融现象,说明反应温度偏高。

因此,在本实验中1 050℃为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的最佳温度。

2.4 保温时间对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合成的影响

第1,4,7组实验虽然保温50min,但是由于烧成温度为1 000℃,生成物都呈现灰白色,没有反应完全,说明若反应温度不足,靠增加保温时间是不够的。3,6,9号实验保温时间为30min,均有不均匀的颗粒物残留,保温时间偏短;第2,5,8号实验是在保温时间40min的情况下进行的,结果显示在1 050℃的情况下保温时间40min生成物的状况最好。

2.5 磷酸的加入速率对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合成的影响

由表3中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磷酸加入速度为2mL/min时反应产物呈现白色粉末状,质地细腻,夹杂的颗粒物较少。因此选择2mL/min为最佳的磷酸加入速率。

3 结论

利用白云石和工业磷酸,通过合理控制工艺参数,能够合成磷酸钙磷酸镁复合物,具备反应的物理化学基础。本实验中,钙镁合量与磷的摩尔比(Ca+Mg)/P为1.60,磷酸加入速度为2mL/min,合成温度为1 050℃,保温时间为40min时,合成反应充分,效果最佳。

[1] 张德正,张伟,李维友,等.合成β-Ca3(PO4)2制骨质瓷的研究[J].中国陶瓷,1997,33(2):4-9.

[2] 曾波,赵海燕,任思宇.高温固相法合成无水磷酸镁实验研究[J].工业技术,2010,42(3):37-39.

[3] Ando J.Phase diagrams of Ca3(PO4)2-Mg3(PO4)2and Ca3(PO4)2-CaNaPO4systems[J].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1958,31(2):201-205.

[4] Terpstra R A,Driessens F C M,Verbeeck R M H.The CaO-MgO-P2O5system at 1000°C for P2O533.3 mole%[J].Zeitschrift für Anorganische und Allgemeine Chemie,1984,515:213-224.

[5] 王秀文.磷酸三钙合成工艺过程的研究[J].中国陶瓷,2006,42(4):20-25.

猜你喜欢

磷酸钙碳酸镁白云石
轻烧白云石粉加工工艺研究
遵化市魏家井白云石矿冶金用白云岩矿地质特征
载银磷酸钙的缓释性研究及抗菌性能评价
生辅料在转炉冶炼中的实际应用
碱式碳酸镁微观结构对视比容影响
HPLC-ELSD法同时测定鹿角霜中碳酸钙和磷酸钙
磷酸钙类生物材料在口腔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价值分析
一种高效稳定的磷酸钙转染HEK293T细胞的方法
青阳白云石矿采场回采顺序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