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2014-01-02李义鹏
杨 倩 李义鹏
(1.北京工贸技师学院机电分院通州校区,中国 北京 101149;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
1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1.1 中职学生心理特点
中职阶段是人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时期,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育正处在一生中比较重要的心理时期,是人格发展和塑造的形成期,也是叛逆性最强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重要的年龄和心理阶段,学生们都在面对许多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殊”问题,有的学生心理状态不佳,引发诸多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经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趋向严重之势,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抑郁和心理承受力弱;学习焦虑,甚至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以“自我”为中心、孤独、离群、缺乏责任感、没有明确的目标;冲动倾向,遇事易冲动,自制能力较差等等。
因此,要从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中总结心理问题的原因,再进行分析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避免心理障碍问题的产生,做好中职院校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迫在眉睫。
1.2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形式
1.2.1 我行我素,不服管教
凡是学校或家长要求的偏偏不为;凡是学校或家长提醒或明令禁止的,偏要为之;为了彰显自己与众不同,事事与规章制度背道而驰,课堂上不仅很少听讲,还经常故意在老师讲话时打岔,接话;严重的甚至以考试成绩差为光荣。在生活方面,虚荣心强、穿奇装异服、理怪异发型或者染发、说脏话、故意寻事滋事等。
1.2.2 自尊心强,推卸责任
对老师的教导置若罔闻,对善意的提醒和批评抵触甚至扭曲,为了维护所谓的尊严甚至与老师和同学冲突;对别人锱铢必较,却又不愿严格要求自己,不论自己做错什么事,总能找到借口,把责任都归咎于他人,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
1.2.3 缺乏信任,不善沟通
由于知识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增强,青少年不再事事依赖父母,对老师的话也不完全言听计从。他们对人、对事有了独立的见解,觉得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因此很少主动与老师沟通,主动找其谈心也被敷衍和搪塞,对他人缺乏信任。
1.2.4 是非观念弱,难分善恶
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性较强,他们对新风尚很容易接受,觉得冷漠、叛逆、与众不同、抽烟、喝酒是酷的表现,重哥们义气,做事不分好坏对错,只要哥们有难便“两肋插刀”[1]。与社会上无业混混交往,看限制级影片及书籍,道德底线沦丧。
1.3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具有一般中学生存在的普遍特点,还有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影响,这些因素给中职学生带来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1.3.1 学习基础不足
中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方面与高中生相比有一定差距。无庸讳言,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自普通中学学习较差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心智水平与认知发展程度相对迟缓,成熟独立的步伐相对艰难,踏入中等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从而导致学生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对未来的迷惘和彷徨,使其慢慢的丧失了信心,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1.3.2 自控力薄弱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受个人欲求的驱使,缺乏坚忍的自制力,经常惹事生非,在所谓的“青春叛逆期”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注,为了引起众人注意,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非常规的举动,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例如,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伤害了他人的自尊;用满不在乎来掩盖自信心不足,用违反校规行为来补偿内心的失落感。还有一些学生进入中职院校后认为自己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缺乏自信,在新的环境中不被他人所理解,自我封闭进行自我保护,不断地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1.3.3 家庭教育缺乏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和价值判断。
调查显示,有嫉妒猜疑、自闭孤僻、偏执敌对、暴力倾向等不良品质学生的家庭问题主要来源于:(1)受家庭成员某种恶习的浸染和不良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2)学生的不良品行得到家庭成员的默许甚至是家长的唆使;(3)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或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4)父母工作忙,或居住外地、父母不和或父母双亡、单亲家庭、无人管教等。家庭教育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因素[2]。
图1 产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
1.3.4 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在1936年提出的著名公式:
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社会环境及舆论对中职学生的评价不高,更有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因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中职学生长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一些人对中职学生偏见和歧视,使得中职学生出现了许多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2 改善中职学生心理状态的途径与措施
2.1 改善中职学生心理状态的途径
2.1.1 通过体验成功塑造自信和乐观
中职学生虽然屡次失败,但他们对成功依旧渴望强烈,所以给中职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在教育教学中给他们以成功的体验和希望尤为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坚持有所专长即人才的人才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从课堂参与、社会实践、集体活动等锻炼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进步和成功、走出自卑的阴影,实现自身价值,找回自信和乐观。
2.1.2 通过理解鼓励增加信任和沟通
在初中阶段,中职学生作为弱势群体,没有得到老师们充分的尊重关爱,信任与鼓励,在中职阶段给他们更多的信任渴望更需要教师的情感支持[3]。中职学生的很多问题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问题也决不是靠简单的训斥、指责和处分等就能解决。因此,教师要以平等、关心、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倾听,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处分。让学生在肯定激励中体验自尊和荣誉,实现个性的完善。
2.1.3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团体训练和强化、小组咨询、个别咨询等措施,矫正不良的心理问题。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应付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和谐发展,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面对现实,正确处理个人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2.2 改善中职学生心理状态的措施
2.2.1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网络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建立心灵驿站—心理社团的三级心理健康预防网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的防治。第一级预防网络是由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与其下设的心理教育指导中心组成,第二级由有专业心理辅导知识的教师组成建立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室、团体活动室等辅导站,第三级是在学生当中成立心理社团,在每个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然后由学生会设立的心理部进行统一管理。学校要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起到桥梁作用,及时地发现并反映本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2.2.2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一种职业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中职院校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多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班主任要经常到学生中间去,做深入细致的观察、调查和研究工作,了解学生,把握学生,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帮助学生一起克服,经常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2.2.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建设
根据学生入学的阶段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要结合本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心理状况,以适应新环境和重塑自我为主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阶段中。
有计划、有目标性地在班级中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让在学习、生活中有困惑和心理问题的同学融入到团队中,准确给自己定位,学会接纳自己,学会调适自己,学会与他人交往,提高心理素质和团队融入能力。
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如校报、校广播等等途径来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保健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要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基础、以心理辅导方式改革为重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根据中职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掌握新时期学生心理动态,针对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一线专业技术工种的特点,不断改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以满足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1]郭鹏.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08,8:69.
[2]文代君.中职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职教育,2010(4):57-60.
[3]严以德.职校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付方式的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0(10):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