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研究
2014-01-01熊吉峰
熊吉峰
(武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81)
一、引 言
传统的家庭成员承担了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护任务,长期的、沉重的照护给照护者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他们对社会支持具有强烈的需求愿望。当前,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照护者对这种需求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探索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规律,对于构建照护者社会化支持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中国失能老人的增长趋势,彭荣运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2005—2050年中国处于失能状态的老年人口数将从2 173.0万增加到7 077.6万[1]。关于对家庭照护者进行社会支持的对策,一些学者提出了制定适度普惠的、生产型的、发展型的家庭政策[2-4];另一些学者提出了构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等[5—7];楼玮群等研究了强化照护者资源等问题[8]。
现有的文献较少从照护者需求角度研究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问题,相关的实证研究则更为少见。本文利用相关实地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研究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对不同的社会支持的需求差异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调查地点是湖北省潜江市老新镇、熊口镇、龙湾镇、浩口镇共4个镇。潜江市在湖北省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个县级市,2011年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湖北第3位,同时潜江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也非常普遍,而调查的4个镇经济水平在潜江市属于中等程度。调查对象为60岁及以上、且失能时间达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笔者完成了以上调查,共获得数据309个,其中老人的子女照护与配偶照护数据共303个。本研究中主要使用这303个调查数据。
(二)因变量的选择、赋值与描述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调查中的实际情况,笔者将资金帮助(Y1)、上门服务(Y2)、喘息服务(Y3)、日托服务(Y4)、养老院服务(Y5)五个方面变量作为反映照护者社会支持需求的因变量。在因变量指标方面,为了准确反映照护者对社会支持的强弱程度,调查问卷对五个因变量都采用三级量表作为计分方式,Y1~Y5的选项分别是:“不需要”=1,“比较需要”=2,“很需要”=3。调查结果详见表1。
表1 照护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情况表
从表1中可见,在照护者对社会支持的5种需求中,需要频数均值大小依次为:资金帮助,上门服务、喘息服务、日托服务与养老院服务。资金因为其无可比拟的流动性备受照护者青睐,尤其是一些老年照护者除了新农保收入之外,基本上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82.5%的照护者表示需要政府提供资金帮助,这也反映了当前农村老年人普遍存在的贫困现象。上门服务因老人不离开自己家门也得到大家认可,72.6%的照护者希望有组织能够提供上门服务。40.9%的照护者因为长期从事照护,身心俱疲,希望有人能够暂时替换一下自己,但很多照护者对托老服务仍心存疑虑,一方面,有人担心要出钱(有的照护者表示出钱就不送去,不出钱就送去);另一方面,也有人怕麻烦(有照护者表示每天送去接来,太耗费时间),因此只有30.4%的照护者希望将失能老人送托老所。只有16.1%的照护者有意愿将老人送养老院。究其原因,其一,失能老人大多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其二,一些照护者怕将老人送养老院后,别人说闲话;其三,一些照护者担心把老人送养老院要花钱。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配偶照护者愿意将失能老人送养老院,但前提是老两口子一起去,这样能够方便自己照护老伴。
(三)自变量的选择、赋值与描述
在现实生活中,照护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受到失能老人情况、照护者可以支配利用的资源情况以及维持照护者生存的生计情况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按照Hsiu和Yun的分析思路,资源又包括照护者的内在资源与外在社会资源两个方面[9]。家庭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属于照护者的内在资源;老人的其他子女、邻里、村委会等属于照护者的外在社会资源。
1.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是照护者每天必须面对并付出一定帮助的照护对象,显然失能老人的特征对照护者社会支持需求有直接影响。本文将失能老人特征设定为失能老人年龄与失能等级两个方面。理论上,老人年龄越大,失能的可能性越大,失能等级也越高,照护者对社会支持需求就越大。
2.照护者人力资源。本文引入照护者年龄、性别、文化、健康等4个方面的因素作为照护者人力资源变量。一般来说,照护者年龄越轻,从事生产、养育子女等方面的生计压力也越大,所以越需要得到社会支持;年龄越大,虽然从事生产、养育子女的任务已经完成,但体力越差,也需要得到社会支持。年龄对照护者社会支持需求的影响方向还需要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确定。在性别方面,虽然妇女务农、打短工或者外出务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女性比男性在照护老人上的职责仍然要多,本文预计女性比男性可能更需要获得社会支持。照护者文化程度越高,外出谋发展的机会也越多,本文预计文化对照护者寻求社会支持具有正向影响。照护者健康状况越差,则体力与经济状况也越差,因此越需要得到社会支持。
3.照护者经济资源。本文引入照护者经济等级、获得借款的机会等两个指标作为代理变量。照护者经济条件越差,需要社会支持的可能性越大。照护者获得借款的机会反映了照护者的能力与社会交际圈,一般而言,照护者借款机会越多,能力越强,照护失能老人的机会成本也越高,因此越需要获得社会支持。
4.照护者直系亲属资源。本文选择老人子女数、老人儿子帮助、老人女儿帮助等3个变量作为照护者直系亲属资源变量。从理论上看,照护者的直系亲属资源对照护者帮助越多,照护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就越小。
5.照护者的社区资源。邻里、村委会(在潜江,村委会帮助照护者的主要方式是向镇民政办推荐低保)等两个资源是照护者最直接的社区资源。邻里与村委会对照护者帮助越多,照护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就越小。
6.照护者生计压力。本文选择耕地面积、子女能力、打短工、外出务工、盖房、债务、儿女婚事等几种常见生计活动作为照护者的生计压力变量。当前,生计与照护之间是一种零和游戏关系,照护者面临的生计压力越大,越没有心思和精力从事照护,对社会支持的需求越强烈。
综上所述,选取的具体指标及其符号详见表2。
表2 解释变量的含义、赋值与描述表
三、最优尺度回归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一)最优尺度回归
根据本研究数据的特点,本文采用最优尺度分析法对照护者对社会支持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是由荷兰Leiden大学DTSS课题组研制并在SPSS10.0之后新增的一个应用程序。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如下:Yi=F(W1;W2;W3;W4;W5;W6),i=1,2,…,5,其中Yi表示照护者对五种社会支持的需求;W1表示失能老人因素,W2表示照护者经济资源,W3表示照护者的人力资源,W4表示照护者直系亲属资源,W5表示照护者的社区资源,W6表示照护者的生计压力。
(二)最优尺度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在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过程中,本研究首先将所有20个自变量都引入模型。但为了增强模型的效果,按照退步法,根据概率值(P值)从大到小的顺序逐步删除一些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最终得到5个模型结果,统计指标与结果分别见表3~5。
表3 模型摘要表
表3显示,五个模型的调整R2分别为0.177、0.361、0.210、0.190、0.107,表明六大微观变量的解释力分别为:17.7%、36.1%、21.0%、19.0%与10.7%。五个模型的F值分别为4.057、8.033、5.175、5.116与2.782,相伴概率值P<0.01,表明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各个自变量的容忍度(见表4)在变换前、后都大于0.2,表明模型不存在显著的共线性问题。
表4 容忍度指标表
表5 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模型表
(三)自变量的显著性与影响方向比较
以下利用表5结果,分别对各个自变量在10%的水平上的显著性与影响方向进行比较。限于篇幅,本文仅分析自变量对社会支持需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影响的情况。
1.失能老人。失能老人年龄对喘息服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失能老人年龄越大,照护者对喘息服务需求越大。
失能等级对上门服务、喘息服务与养老院服务需求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老人失能等级越高,照护者对上门服务、喘息服务与养老院服务需求越大。
2.照护者人力资源。照护者年龄对上门服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资金需求、喘息服务、日托服务与养老院服务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年龄越轻的照护者对上门服务需求越低,但对资金帮助、喘息服务、日托服务与养老院服务需求越大。
照护者性别对资金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上门服务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喘息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男性照护者比女性更需要资金帮助与喘息服务,但对上门服务的需求低于女性。
照护者文化对资金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喘息服务与日托服务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文化程度低的照护者更需要资金帮助,而文化程度高的照护者更需要喘息服务与日托服务。
照护者健康对资金需求、上门服务与养老院服务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健康状况差的照护者对资金帮助、上门服务与养老院服务的需求都比较高。
3.照护者经济资源。经济等级对资金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养老院服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的照护者对资金帮助需求越强烈,而经济状况越好的照护者对养老院服务需求越强烈。
借款机会对日托服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养老院服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越是难以获得借款的照护者,对日托服务的需求越少,但对养老院服务需求越强烈。
4.照护者直系亲属资源。老人子女数对上门服务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日托服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老人子女数越多,对上门服务的需求越少,但对日托服务需求越大。
老人儿子的帮助对资金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老人儿子帮助越多,照护者对资金帮助需求越低。
老人女儿的帮助对喘息服务与日托服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老人女儿帮助越多,照护者对喘息服务与日托服务需求越少。
5.照护者社区资源。村委会帮助对上门服务与养老院服务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村委会越是向镇民政办推荐低保,照护者对上门服务与养老院服务的需求越强烈。
邻居帮助对上门服务与养老院服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邻居帮助越多,照护者对上门服务与养老院服务需求越低。
6.生计压力。耕地面积对上门服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喘息服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耕地面积越大的照护者对上门服务的需求越低,而对喘息服务需求越大。
照护者子女的能力对日托服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照护者子女的能力越强,照护者对日托服务的需求越大。
打短工对资金需求、上门服务与喘息服务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照护者打短工的倾向越强烈,对资金帮助、上门服务与喘息服务的需求越强烈。
外出务工对上门服务与养老院服务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外出务工倾向越强烈的照护者对上门服务与养老院服务的需求越强烈。
盖房压力对养老院服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照护者盖房的压力越大,对养老院服务的需求越强烈。
债务压力对上门服务、喘息服务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照护者债务压力越大,对上门服务与养老院服务需求越强烈。
儿女婚事对上门服务、日托服务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有儿女需要近期成婚的照护者对上门服务与日托服务需求都比较强烈。
(四)最优尺度回归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比较
由显著性水平、标准化系数及重要性系数可以对五种社会支持需求模型中的自变量影响作用力进行排序,本文将五个模型中影响力排前3位的因素界定为重要影响因素(如表6所示)。
表6 照护者对社会支持需求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比较表
资金需求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照护者的经济等级、照护者文化、照护者健康。上门服务需求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失能等级、打短工、照护者健康。喘息服务需求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照护者年龄、耕地面积、债务。日托服务需求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照护者年龄、儿女婚事、借款机会。养老院服务需求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照护者年龄、外出务工、盖房。在五种社会支持需求模型中,生计压力的影响力共7次进入前3位,人力资源的影响力共6次进入前3位,经济资源与失能因素的影响力各1次进入前3位。值得注意的是,照护者的直系亲属资源与社区资源变量的影响力没有一次进入前3位。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主要结论
1.照护者人力资源、生计压力是影响照护者对社会支持需求的关键因素。年龄轻、生计压力大、创造财富能力强的照护者更需要喘息服务、日托服务与养老院服务。文化程度低的照护者更需要资金帮助,而健康状况差的照护者对资金帮助与上门服务需求都较高。
2.老人的失能等级与经济资源是导致照护者对社会支持需求的重要因素,表明照护者承担高等级失能老人的照护能力有限,而家庭困难的照护者特别需要资金帮助。
3.照护者可以利用的社区资源与照护者的直系亲属资源对照护者的帮助作用不大,表明照护者社会资源的作用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政策启示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政策启示:
1.构建多元化社会支持体系,以满足不同生存状态照护者的支持需求。针对一些年龄较轻但生计压力较大的照护者,应当实施发展型家庭政策,通过大力发展上门服务、日托服务、喘息服务、养老院服务等替代性服务,使照护者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针对经济条件较差、年老体弱的家庭照护者,应当注重资金补偿与上门服务。针对一些高失能等级的老人照护者,应当大力发展上门服务。
2.强化农村社区服务与制定鼓励直系亲属参与照护的政策,以挖掘社区资源与亲属资源对照护者的支持潜力。在家庭政策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鼓励直系亲属以及邻里帮助照护者。在社区资源上,应当重新界定村委会职能,通过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等途径,减缓照护者的照护压力。
[1] 彭荣.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老年人口护理需求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3).
[2] 吴帆,李建民.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分析[J].人口研究,2012(4).
[3] 胡湛,彭希哲.家庭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J].人口研究,2012(2).
[4] 陈卫民.我国家庭政策的发展路径与目标选择[J].人口研究,2012(4).
[5] 杜鹏.从六普数据看中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J].人口研究,2011(4).
[6] 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7] 杨团,李振刚,石远成.融入社区健康服务的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护服务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9(1).
[8] 楼玮群,桂世勋.上海高龄体弱老人家庭亲属照顾者的生活满意度:照顾资源的作用[J].人口与发展,2012(3).
[9] Hsiu H T,Yun F T.Problem-solving Experiences among Elders Living alone in Eastern Taiwan[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