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3-12-31卢晓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质疑氛围阅读

卢晓军

摘要:阅读是习惯,是语文学习的必备条件,创设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阅读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在读中质疑,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阅读;氛围;兴趣;质疑

阅读就是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用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拓宽学生视野,提升阅读水平。那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读书环境是前提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因此,环境对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家长要从小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要多读书,要给孩子示范作用,要给孩子经常讲自己的读书心得,越有趣越好,渐渐地孩子就会融入到氛围中也去读书。其次,家长要注意给孩子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引导。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给孩子不同的书籍去选择,选一些孩子“爱看”的书,使孩子对书本产生好感,如先给孩子订阅幼儿画报,让孩子徜徉在故事、绘画的乐趣中;还可以给孩子买些连环画,既有图画,又有精彩的经典故事,孩子其乐无穷。另外,孩子在学校里,教师要积极地给学生大力推荐一些中外的经典名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去阅读书籍。班级中要建立读书角,让学生踊跃收集一些有趣的书拿到班级中共享,这样,读书的氛围就会慢慢形成了。

二、读法指导是保障

教师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给学生方法的指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去精读。让学生在读书时注重积累,尤其对一些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要字斟句酌,细细体味。其次,教给学生泛读的方法,要让学生涉猎大量的科普信息、逸闻趣事、世界风貌来拓展学生视野,要精泛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享受阅读。最后,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对于经典的知识要摘录收集,反复吟诵;对于好文章要写读书心得和读后感,要写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把文章的内在实质提炼出来,锻炼学生的读书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让学生既要学好教材,完成课内作业,又要花时间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教师要先做认真的指导。

三、兴趣阅读是抓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把学生引进书籍、知识的海洋。首先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每天要做好学生课前五分钟诵读,要让学生在课前展示自己的读书所获,一是让大家共享读书资源,二是让展示学生收获自己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上好阅读课,要带学生到图书馆去分门别类地赏析好的作品。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朗读比赛、辩论比赛、读书报告活动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去阅读。另外,学校要成立读书会。学校要开发校本资源,在不同的学段成立年级读书会,学生在读书会里可以各抒己见,抒发情感。

四、读中“疑”是途径

尽信书则无书。学生要敢于否定一切。“疑”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在读中疑义,读中疑法,读中感悟情,读中感悟理,实现由“感”到“疑”,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要学会质疑。有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适当地提出问题,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学生会质疑,才会提升阅读的水平。在课内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中思,思中读,与智者的思维碰撞,于前人的思想争鸣,真正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积极的引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在阅读中感悟,让书籍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质疑氛围阅读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