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天乌云霏霏雨,满心追怀暖暖恩
2013-12-31孙晓娅
第一次去采访牛汉老师,他和我比个,孩子一般笑着说,我比你高一头还多!那天我们一气对话了四个小时,烧水的小壶开了半天都听不见。他问我能听懂他浓重的山西口音吗?真奇怪,没有半点障碍,竟然亲切熟悉。
第二次去牛汉老师家,他说他一身毛病,就是骨头硬,在那张靠窗的沉旧书桌上,我们掰手腕,我输个落花流水。他说自己一辈子不改的臭毛病是不会低头:在汉中监狱,不低头的他被打坏脑袋,落下梦游的毛病。五十年代,审查胡风前让他交待胡风的问题,他只说了一句:“胡风是个好同志。”为此六十度电灯始终照着他的眼睛不让他睡觉,他不低头。咸阳干校艰苦的劳改生活他不低头,与家人牢狱相隔,他不低头……说着说着,他沉默了,良久无言,然后猛然从记忆中走回来,痛苦地问我:“你知道什么是梦游吗?”他放眼窗外。这一个细节久久记忆,以至2003年我将自己的博士论文整理成书时当即确定书名为《跋涉的梦游者》。
第三次,他拿出“文革”期间几大堆的检讨书,用放大镜对照着回忆,他喜欢说“绝不含糊!”可是采访中他偶尔会说,刚才那一段你还不能发表。他向我介绍他曾经编辑的刊物《流火》,《新文学史料》,《中国》的细节,有些发表出来己成为珍贵的史料。
第四次第五次……我们逐篇探讨其诗写作的背景和文本外的生成因素。不管什么时间去,采访持续多久,问题多稚嫩,啰嗦,重复,他从未嫌过麻烦。
他带我去过人民文学的新文学史编辑室,他带我参加诗歌研讨会,他向我介绍他和胡风,冯雪峰,丁玲,端术蕻良,萧军,成仿吾,郭小川,韦君宜,卡之琳,北岛等人的交往往事,他还毫不遮拦地“骂”他记忆中的人格矮子!
那时,我只是在读博士生!真的,重未想过一米九多的他,会倒下。
真的,重未想过积蓄满满生命热力的他,会冰冷。
真的,重未想过给诗歌以人格,给语言以血肉,给意象以骨架的他,会离开,这个世界。
牛汉老师,今晨七点半您跋涉完这磨炼您,给予您苦难比幸福还多的尘世,九十载春华秋实,您播散了多少光明!留下多少不朽的伟岸!
恩师,晓娅一个月前刚送走公公,今天再送您一程:一路安好,光明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