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葫芦岛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思考
2013-12-30刘雅莉
刘雅莉
目前,葫芦岛市沿261公里海岸线构筑了“一线十三区”沿海经济带。辽宁东戴河新区、前所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兴城临海产业园、觉华岛旅游度假区、北港工业区、葫芦岛高新区、龙湾中央商务区、龙港海洋工程工业区、打渔山泵业园、建昌食品产业园、八家子经济开发区、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南票循环工业园区等13个园区都分别明确了主题概念,已成为葫芦岛市对外开放先导区和特色产业聚集区。
一、“一线十三区”战略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构筑”一线十三区”沿海经济带,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摆布船舶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重大产业项目,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二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利用沿海岸线、土地等资源优势,有效地开发废弃盐田、盐碱地和荒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谐葫芦岛进程。
三是有利于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沿海地区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沿海各县(市)、区间的经济合作,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沿海和腹地良性互动,加快全市经济一体化进程。
二、“一线十三区”开发开放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战略目标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要在261 公里的海岸线上,优化空间布局,加速13 个主题概念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企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构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建设新兴装备制造和新型原材料基地,力争2015 年总产值达到500 亿元;海洋工程园区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船舶修造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200 亿元;打渔山工业园区建设集产、学、研、销于一体的泵业基地,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200 亿元;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中国北方聚氨醋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总产值达到300 亿元;龙湾中央商务区打造集商务会展、康体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海洋、生态型中央商务区;兴城临海产业区建设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针织服装等产业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型产业园区,力争2015 年总产值达到200 亿元;绥中滨海经济区建设“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重点打造数字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力争2015 年总产值达到500 亿元;觉华岛旅游度假区建设集旅游度假、商务会展、康体养生、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北方生态旅游岛、中国北方佛岛,“十二五”期间,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生物化工产业,打造以铂为主的新型材料工业区和资源型矿区经济转型示范区,力争2015 年总产值达到100 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八家子经济开发区以有色金属、非金属矿采、选、深加工及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导产业,建设“中国北方铸造基地”,力争2015 年总产值达到100 亿元;南票煤炭工业区重点推进经济转型,依托劣质煤及煤歼石等资源开发,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建设煤电建材循环经济园区,力争2015 年总产值达到100 亿元;建昌工业园区打造东北最大的肉食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力争2015 年总产值达到200 亿元;前所现代化生态园区建设集科研开发、产业孵化、龙头带动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北方果树科技示范园、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生态养老于一体的现代代生态农业园区。
总之,到“十二五”末期,要把”一线十三区”沿海经济带建设成为特色突出、竞争力强、国内一流的临港产业集聚带、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投资兴业的首选区、和谐宜居的新城区,形成沿海与腹地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是港口建设为龙头,提升整体服务功能。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建设,完善港口布局,努力建设以葫芦岛新港为中心,以其它港口为辅助,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港口群;建设现代化港口基础设施体系、立体化综合运输体系、综合性服务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
二是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支撑,强化区域竞争力。重点发展船舶、石化、冶金、能源、制药等临港工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港口物流、金融、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技术水平高、集聚能力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沿海产业聚集带。
三是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构筑对外开放先导区。园区建设要加强规划引导,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较为完备的方向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集聚创新资源,向创新型工业园区方向发展;发展现代船舶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向多功能产业园区方向发展。
三、“一线十三区”战略实施的主要原则和路径选择
(一)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产业集聚、特色突出的原则。要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每个园区都要搞好产业布局,合理确定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强化企业和项目的技术创新,形成技术水平较高、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 13个主题概念园区生龙活虎,数字技术产业、聚氨酯、泳装等10大产业集群昂起龙头,相依相生的沿海新城日新月异。
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要优化配置资源,既不能单靠政府的推动而忽视市场调节、违背市场规律,也不能仅依赖市场调节而忽视政府的引导,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处于短期行为和无序竞争状态。
三是坚持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原则。要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把临港工业、沿海经济与腹地经济有效衔接,推动沿海、近海地区与腹地形成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四是坚持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要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资源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促进经济与资源、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路径选择
首先,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要改革园区管理体制,园区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应赋予其市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推进园区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园区经营事务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园区投资主体多元化。
其次,狠抓政策落实。切实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各项优惠政策,着重落实《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落实好葫芦岛市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贴息、金融服务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合理开发利用沿海经济带建设用地。
再次,加强软环境建设。一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发生案件的部门,依据考核制度严肃处理;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政务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和办事环节,提高涉外服务水平,规范各类税费征管,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国际接轨;三是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外商投资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协调制度,创造浓厚的亲商、安商的和谐氛围;四是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新闻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职能作用,政法机关要维护好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
最后, 创新人才选用机制。沿海经济发展,最终要依靠人才和科技来支撑和推进,要进一步改革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弊端,大力吸引各类人才,为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一是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园区紧缺人才,园区外经外贸、招商引资等岗位可考虑试行聘用公务员制度,对特殊岗位、特殊需要的人才实行特岗特薪;二是加强对园区现有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实行干部挂职锻炼、进修制度,创办高校实习基地,使园区人才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园区人才数据库,搭建快捷高效的人才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