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应用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2013-12-29周丹

理论观察 2013年10期

[摘 要]教师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选取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分别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实验中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两个班前测试与后测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成对样本T检验。经过统计实验数据,并分析后得出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讨论式教学法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上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高校;应用英语;写作教学;讨论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0 — 0134 — 02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始终处于停滞或徘徊的状态。学生作文内容贫乏,段落之间缺乏连续性,整篇文章结构松散,逻辑混乱,语法错误频频出现。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英语写作教学方式过于单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地方大学英语写作教师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陈旧的教材内容,已经不再实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其次,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往往很少给予学生积极思考的机会,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往往尝试背诵教师提供的固定模板。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形式,〔1〕显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英语人才的要求。因此,本文引入讨论式教学法的研究,希冀可以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有效建议和参考。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验过程

(一)实验目的与对象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得出,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及其提高程度。

对象: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二年级的师范1班和师范2班学生。1班为实验班,有41名学生;2班为对照班,有44名学生。

(二)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1.教师的准备

首先,明确讨论式教学法要达到的目标。在英语写作课中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设计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2〕

其次,合理分组。分组时,教师根据学生以往的考试成绩,每个班级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8-9名成员,其中包括2名优等生,两名差等生,其他是中等生,并保持各组的整体水平相当,保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组内选出小组长负责把教师课前安排的研究材料和论文题目通知给每一位小组成员,在讨论中负责收集和公布讨论结果。在实践过程中,每隔一个月,教师会重新选出新的小组长,以保证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各组的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最后,精心的设计和挑选选题。本研究所选择的作文题目都是接近学生生活和反应社会现象的题目。例如:"Chatting On-Line"和"Relieving the Burden of the Students"等。在课堂讨论教学开始的前一个星期,教师让各组小组长通知组员讨论的选题和相关信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搜集信息。通过提前准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主题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2.学生的准备

为了在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需要在正式讨论之前有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主动、积极配合教师。学生必须阅读由教师事先提供的资料。只有当学生了解相关信息,他们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参与讨论;大部分参加实验的学生都能够提前作好准备,认真对待每次讨论课。在读取信息和讨论的过程中深化原有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讨论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查找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并已基本形成各自观点,在此基础上讨论式教学正式开始。

1.教师演示讨论过程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通常只要听教师的直接指导,发挥观众的作用就可以了。但是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要积极地从一个倾听者转变成一个讨论者和参与者。〔3〕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状况发生。比如:课堂过于安静,学生可能已查找了一些资料,也有自己的看法,但由于胆小、害羞等心理因素不愿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或者相反课堂过于混乱,学生都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但争议的一塌糊涂。〔4〕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利于讨论的正常进行,不利于讨论式教学法目标的实现。

2.讨论主题的引入

讨论主题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针对以给的资料,各个小组组内展开自由讨论5分钟,相互交流观点,讨论后由小组长提交给教师一个主题,并写在黑板上。然后,讨论发表意见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文题目。确定题目后,让学生再次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左右,讨论写作思路。当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长总结并阐述小组总体写作思路。教师和学生一起思索,思路是否合理,有何不妥之处。接下来,教师总结并给出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引导学生确定写作的方向和列出的写作要点,然后,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约30分钟),写出一篇完整的英语作文。最后,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方式播放已提前选取好的1-2优秀范文,给学生们逐字逐句讲解。讲解后留给学生5分钟时间修改自己的作文后提交给教师。每堂课留有5分钟给学生解答疑惑。

3.讨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教师不要解释太多。在开始讨论之前,如果解释太多,不经意间就会流露了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潜意识中受到教师的影响。这将使讨论失去原来的意义。二是教师不要有任何偏见。在实施讨论式教学之前,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偏见。无论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差等生发言过程中都要认真倾听。

三、数据分析与研究结论

本研究为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把学生的写作考试成绩结果输入计算机,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

1.讨论式教学法实施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比较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学之前,教师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前测试,比较了学生的英语写作分数。在前测试中实验班的平均值是6.112,控制班的平均值是5.798。然而,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标准差分别为2.181和2.093。通过使用独立样本检验,显示双尾检测= 0.762> 0.05(P> 0.05)。虽然这两个班不同,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这表明在实验前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基本持平。

2.对照班的前测试和后测试成绩之间的比较

本研究采用了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验对照班的前测试和后测试分数平均值。对照班的前测试平均值为5.978,后测试平均值为6.174。我们可以看到对照班的后测试的平均值稍微高于前测试的平均值。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效果一般,前测试与后测试的标准差分别为2.09和2.46。学生的分值差距有所拉大。但双尾检测值为0.261明显大于0.05。显然,因为对照班学生从学期开始到结束一直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从其前测试和后测试成绩比较来看,效果不是很显著。

3.实验班的前测试和后测试成绩之间的比较

关于实验班的前测试和后测试成绩的比较,本研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表1实验班的前测试和后测试成绩比较

表1数据显示实验班的前测试平均值为6.112,后测试平均值为8.301。后测试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前测试的平均值。可见,实验班的前测试和后测试成绩有着非常显著的区别。但是,前测试中的标准差为2.181,而后测试中的标准差为2.435。这说明,学生的分数差距明显加大。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式教学的几名学生成绩提高非常显著,其中讨论中不够认真的两名学生和一名因生病未参与讨论的学生成绩都有所下降,其他学生成绩提高很多。双尾检测数值为0.000小于0.05,可以显示出讨论式教学效果显著。因此,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4.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后测试中的写作成绩比较

对于在后测试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写作成绩的比较,本研究采用独立样t检验来确定实验后两个班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后测试中的写作成绩比较

表2显示后测试中实验班的平均分8.301,高于对照班的平均分6.174。相比之下,还是讨论式教学法更有效。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标准差分别为2.435和2.461,相差不大。而双尾检测值为0.000,明显低于0.05。这意味着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后测试中的写作成绩有着显著地差异。

根据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讨论式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把语言知识和技能主动转化为交际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5〕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增进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上所述,讨论式教学法在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上有显著效果。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对于高校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张彩霞,杨保存. 大学英语作文新型模式教学法的探索与研究〔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4).

〔2〕 周剑雄, 苏辉, 石志广. 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04).

〔3〕江安凤, 吴锵. 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4〕李媛媛.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讨论方法的运用〔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5〕任文硕. 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运用〔J〕. 教学与管理,2001,(17).〔责任编辑:卜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