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2013-12-29李玉玲
[摘 要]新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阵地,夯实新疆长治久安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把握新疆高校法治文化的特点,围绕主题主线发展校园法治文化,引导师生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坚定的信仰。
[关键词]新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0 — 0132 — 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法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中体现的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源于法治文化的涵养和培育。加强新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疆依法治校的方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要求,贯穿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加强法律法纪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努力建设法治社会,夯实全面推进新疆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一、凝聚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1】。新疆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导,以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阵地为重点,以依法办事和自觉守法为基础,以构建和谐校园的法治秩序为目标,引导师生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牢固树立国家至上法律至上的坚定的信仰。
1.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604eb275181ddc26010494544a8bfe24化方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繁荣新疆文化事业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由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要求的法治价值、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思想、法治理论等精神文明成果,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治机制等制度文明成果,以及自觉依法办事和尊法守法等行为方式共同构成的一种先进文化现象和法治进步状态【2】。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培育和法治精神的牵引。
自治区党委结合新疆实际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是要以现代价值观为核心,以科学的先进的文化为引领,树立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导新疆的社会进步。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就是要发挥文化铸魂的功能,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培养各民族师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培育法律精神,树立法律信仰。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看待问题、认识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2.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阵地的需要
目前,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难度在加大,复杂性在加深,各种矛盾的关联性、集聚性、突发性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宗教极端势力在新疆不断蔓延,鼓吹伊斯兰“教法”是神造的,是永恒的法律,国家的法律是人造,是虚假的谬误,以“教法”的形式诋毁、污蔑、不执行、不遵守国家法律的行为在新疆一些穆斯林师生中蔓延〔3〕(P19)。这既给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压力,也是法治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 ,就是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充分认识在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政治责任意识和稳疆的阵地意识。在师生中要牢固树立国家法律是评判人民社会行为是非曲直、正当与不正当、合法与非法、违法与犯罪的根本标准,是评价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的根本依据,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
3.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具体举措
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是一项庞大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带有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严密防范破坏新疆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培养各民族群众法律意识,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社会环境。重点在防范、基础在教育、贵在机制的创新,处理好打击、防范、教育之间的关系,筑牢新疆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石。
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把广大师生期待改革发展的良好诉求引导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上来,把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的不同认识引领到新疆长治久安的总体布局上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种矛盾,加强民生建设,用法治方式、法治思维并在法治轨道上积极推进高校稳定工作。
4、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形势,法律素质是师生全面发展的第一素养,是履行职责的必备条件。各民族师生的法律意识不是朝夕间形成的,而是文化传承和生活积淀的产物,其产生于法律的约束和行为的养成,需要自我学习、自我体悟、自我评价,也需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塑造、社会评价等外在因素冲击而在价值观念上不断积淀、反复直至定性养成。
加强高校法律文化建设,致力引导师生正确理解和认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原则。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不仅要敢于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勇于承担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不仅依法维护本民族群体的利益,更要维护国家利益,助推师生的全面发展。
二、把握新疆高校法治文化的特点
新疆高校法治文化既具有一般法治文化的普遍性,又具有校园文化的特殊性;既具有高校法治文化的特点,又具有新疆区域性特色,只有准确把握特点,自觉遵循规律,才能更好的掌握新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实效性。
1、文化建设环境的时代性。文化需要历史的积淀、更需要与时代同频共振。加强新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就是要挖掘各民族传统法治文化,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坚持辩证取舍、则善而用,建设与信息化社会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新疆长治久安目标实现、师生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创新文化,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和层次。
2、文化建设主体的群众性。各民族师生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主体。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既符合各民族师生现实利益,又符合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的各民族师生的力量,持续开展群众性的法治文化活动,使各民族师生成为高校法治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3、文化建设内容的针对性。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把法治思想理论的指引,法律制度规范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师生,把法治文化的价值追求和秩序构建实践于每一种法律关系,努力把纸面的法律变成为生活中的法律和行动,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模式,法规深化为坚守底线的内在信念,在思想深处筑起无形的“法治墙”,促进法律获得普遍信任,规章制度的得到普遍执行,法律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
4、文化建设方式的融合性。法治文化建设要与其他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相联,把法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以及新疆现代文化教育统一起来,把法治文化建设与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整合校园发展文化建设的各个要素,畅通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丰富法治文化建设资源,拓展文化建设平台,形成法治文化融合发展新空间。
三、围绕主题主线发展法治文化
“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即“一反两讲”)是自治区重要的法治原则,是新疆社会治理的最佳模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方向,体现了现代法治文化的内在要求。新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要以“一反两讲”为主题,争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表率为主线,不断筑牢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只有找准定位,聚焦主题、服务主线,才能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1、坚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师生员工,使之成为法律知识的传承者,法治精神的捍卫者,“一反两讲”的践行者;使之成为推动新疆长治久安的先锋队和排头兵,成为法治文化的守护神。
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着眼提升师生的素质,做到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遵章守纪,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着力落实“一反两讲”的要求,用法律知识充实师生,引导师生认清自己肩负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自觉性。
2、坚持师生的接受度为着力点。理论灌输式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主渠道。新疆高校汇集了多民族的师生,受个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已有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心态审视、发展需要等多种因素,对于法治教育认可和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高校法制教育教学存在着,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忽视法律精神的培养等问题。
在法律信仰相对缺失的社会环境中,新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要贴近师生的实际,把师生的关注点作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针对师生文化层次高、文化视角多维、审美情趣多样的特点,按照传播法理----激发情感----形成意志----确立法律信仰---指导行动教育规律,努力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始终,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促进法律获得普遍信任,法规得到普遍执行。
3、坚持营造法治文化建设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在高校“一反两讲”宣传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期望通过打一场大的“宣传战役”,造一阵倾盆大雨式的“宣传声势”,就能解决一切思想认识问题,注重表面的“轰动效应”。新疆发生的多起暴力恐怖事件的性质,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各民族师生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清醒的认识暴力恐怖事件的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但是把“一反两讲”宣传仅仅定位于政治价值方面,认为“一反两讲”宣传就是用政治内容和政治手段统一于师生的思想活动,仍习惯于追求“标准化”,灌输“大道理”,讲无差别的“套话”,对现实问题避而不谈或不加分析地排斥,有些师生有可能不自觉的认为,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不感兴趣、甚至反感抵触拒接接受。
在高度开放的信息化社会,新疆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就是要恰当运用新兴媒体和传统的宣传方式和手段,通过活跃师生的法律文化生活,浓厚法律文化氛围,营造依法治校、依法维稳的良好环境。在严谨正气、注重人文的法治文化养成环境和氛围中,潜移默化加深“法律制度是基本依据,依法办事是基本要求,执法懂法是基本素质,落实法规是基本职责”【4】的意识,使依法办事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而增强法律所蕴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参 考 文 献〕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李林.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09).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普法读本〔M〕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
〔4〕李晓峰.加强法律文化建设 繁荣先进军事文化〔N〕 .法制日报,2012-11-1(09) .
〔责任编辑:卜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