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鸣狗盗无愧解救秦难之士

2013-12-29张大文

美文 2013年14期
张大文:199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并被授予国家级“人民教师”奖章。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现为复旦大学附中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已发表文学作品1000万字左右。

孟尝君入秦后即被任命为宰相,但是秦昭王轻信谗言,不但终止任命,而且囚禁欲杀。情况十分紧急。孟尝君认为唯一的出路是派人冒犯昭君幸姬求得解脱之法。幸姬虽然答应帮忙,却要一条狐白裘为代价。孟尝君确实带来过唯一的狐白裘,确已奉献与秦王。可见形势非常困难:唯一的出路需要唯一的狐白裘来开通,而唯一的狐白裘需要唯一的人通过狗盗的形式来拿到,转手以献幸姬。幸姬才肯为之言于昭王,昭王才释孟尝君。所以,狗盗是立了第一功的。

但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孟尝君他们一行更封传,变名姓,夜半到函谷关时,按照关法,鸡鸣才放客出关!而且这时秦昭王的追兵又越来越近,如果等到正常的鸡鸣,不但狗盗之功全弃,而且孟尝君人头落地。可见,这时候如果有一人“能为鸡鸣,而鸡齐鸣”,使守关者开关放人,那么,其鸡鸣之功就不亚于狗盗之功了。

所以,鸡鸣狗盗能够在其他人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发挥特别作用,使事情绝处逢生,转危为安。他们如果申请进“士”的高级职称,能够、应该被批准吗?文章最后两句“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所反映的情况,是十分公允的;而且孟尝君早就把他们列于宾客,不但没有错,而且是有远见的。

那么,在孟尝君手下的士林里,是不是都靠这类口技吃饭呢?绝对不是。冯驩就是具有政治家眼光的一位。他曾为孟尝君到封邑薛地收债息,得钱十万,并把未能还息的债券付之一炬,“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后来,孟尝君失去齐国相位,他便游说秦王“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之,同时,又游说齐王必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而益与之邑以谢之。这样,齐国又走上了康复之路。另外,冯驩还能本着“生活无小节”的精神规劝孟尝君大度容人。在孟尝君的相位一罢一复之间,食客三千人去尽而复来,孟尝君想不通,说“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当即申之以大义,要他明白“物有必至,事有固然”的道理,希望他“遇客如故”,说得孟尝君心服口服。

但是,事情到了王安石手里,就难办了。他认为孟尝君手下没有够得上“士”一级的人,他也根本不配得士。我们把他的文章附录于此,供大家研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