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盖头来
2013-12-29李辛夷
从凤凰回来已经有些日子了,心里的挂念却越来越重。走出大作家沈从文和大画家黄永玉的魅力凤凰该如何描绘,文字写不过沈从文,绘画画不过黄永玉。战火硝烟中的镇竿城似乎已经很遥远,但是沧桑的吊脚楼依旧矗立在清澈流淌的沱江上。沉香古意的边城已经不再静宁,往昔的繁华演绎着岁月轮回。
沱江边上的吊脚楼大都翻新了,只留下靠近虹桥附近的一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吊脚楼,黄永玉的夺翠楼别具特点,风头占尽。《边城》中描述的吊脚楼与如今的吊脚楼已相距甚远,新近修建的吊脚楼中,钢筋水泥早已替代了原本的竹木结构。站在沱江边远眺,只见一串串似火的灯笼悬挂在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上,掩映在碧波荡漾的沱江水上,真得让人沉醉。沱江上的跳崖是独特的,传说是赶尸用的,尸体走跳崖,赶尸人走木桥。其实,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赶尸,都只是传说而已,跳崖就是一种简单使用的过江设施而已。由于江水不深,在江中树上一些岩石,踩着石头就可以过江了。如今跳崖依旧发挥着作用,同时也成了凤凰独特的一景。站在跳崖上留个影,背后是错落的吊脚楼,脚下是潺潺的沱江水,凤凰的美丽就在这幅照片上了。
到了凤凰首先要去沈从文先生的墓地祭拜,这位既有旧时代风骨又遭遇到新时代冲击的文人为我们留下了如水般清澈、纯美的文字。先生的墓地就在沱江边上,依山傍水,永远看着自己一生都深深眷恋着的故乡。先生的墓地旁边有一家书社,里边销售沈从文的所有作品。我们虽然已经有了几本先生的作品,这次又买了《长河》和《沈从文自传》,只为了那湿湿的思念。先生的墓地与故居相距有一段距离,第二天我们参观了故居。先生早年的生活遗迹似乎还历历在目,晚年的遗物也都从北京运回到了凤凰故居,那张破损陈旧的书桌写就了流传千古的《边城》,一张藤椅似乎还在诉说着先生的风骨柔情。凤凰在先生的笔下走出了大山,走进了繁华世界。更多的人是通过读先生的作品知道了湘西,知道了凤凰的美丽。在一定意义上沈从文就是凤凰的形象大使,没有沈从文就不会有今天魂牵梦绕的凤凰城。所以在凤凰,沈从文是家喻户晓的名人,是凤凰人的骄傲。说起沈从文,凤凰人都充满了崇敬之情,就连摆渡的船工每年清明都要到先生的墓地祭扫。一个人一座城,一片片文字一段段温情。我们不远千里来到凤凰,也是为了心中那个不灭的梦想。
凤凰一家家米酒店酒旗飘飘,一排排大酒缸叫人垂涎欲滴。我父亲是好酒之人,到了凤凰少不了喝上几杯,在这里买酒要论桶,最少三斤一桶。我父亲喝了三桶,当然是三天,一次喝上两碗,挺美。凤凰的餐饮非常发达,开发多年的旅游,吃喝已经很有档次。虹桥边上一条大街全是餐馆,旺季宾客盈门,淡季满街揽客、门庭冷落。吃食倒也不贵,花上几十块钱就可以吃得饱饱的了,还可以喝上两口,不错。凤凰是苗族聚居区,苗族的银饰和蜡染是这里最主要的工艺品,老银号铺子很多,银器和饰品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搞不清楚哪个更好,如何辨别真假银器,想买也搞不清行情。后来与一家银器铺子的小姑娘攀谈,才逐渐了解了真假银器的辨别,说起来也很容易,只要在硬纸板上划一下就可以了,真银子是会留下如铅笔一样的画痕的,假的就不会有了。苗家妇女佩戴银饰已经成为了苗族妇女的一个标志,但是其中的苦衷想必都能知道。原来历史上苗汉矛盾一直非常厉害,苗人总是在迁徙和逃命,男子战斗在前线,牺牲是常有的,所以女子就将全部家当打造成银饰佩戴在身上,逃到哪里都是家。今天看似无限风光的苗家女子满身的银饰,其实是一段段心酸的过去。凤凰的蜡染是相当著名的,染坊很多,工艺不是很复杂,但是其中的道道不少。有蜡染和扎染之分,尤其是扎染就是艺术创作,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跃然蓝色的粗布之上。在凤凰城里有名的蜡染作坊有好多家,都是自成特色,有些还是DIY,很受游客的欢迎。我非常喜欢蜡染,此次凤凰之行总算是圆了我一个梦。先是到处转着看,最后突击购买,一共买了八块蜡染,这下过春节,我家的客厅几乎就是蜡染展厅了。凤凰的蜡染艺人正在联合起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能够成功。
凤凰是湘西的一个军事重镇,苗人非常崇拜神灵。傩戏就是这种信仰的一种展现形式,我们没能目睹傩戏,但是傩戏脸谱却买了两个。脸谱看着面目狰狞,非常吓人,却可以辟邪驱鬼。我倒是不信这些,但是作为工艺品,傩戏脸谱也很有收藏价值。在芷江风雨桥上,我买到了一个傩戏老脸谱,可以算是文物了,在凤凰我从贵州人开的铺子里买了一个刚刚绘就的傩戏新脸谱。两个傩戏脸谱也算是此次湘西之行的收获。如今,苗人对巫婆神汉的崇拜已经不如过去蛮荒时代了,毕竟文化的传播在消解着迷信的力量。到了苗乡,山歌是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在苗家,唱山歌就如同吃饭一样,一天一顿也少不了。从顽皮的孩童到年迈的婆婆都是歌不离口。我们到山江苗寨,走一路唱一路,自己也能唱了。苗家人迎客就是对山歌、喝米酒。对不了歌,喝不了酒,苗家就不好进了。当然,我这两手都还可以过关,尤其是喝米酒,不在话下。一路走来,歌声不断,米酒飘香,好不自在。
走进凤凰,沿着《边城》的足迹,重温沈从文先生的童年。走进凤凰,展开黄永玉先生的画卷,徜徉在青山绿水间。走进凤凰,延续着那个神奇的梦境。走出凤凰,带不走青山的倒影、绿水的缥缈,只有深藏在心里的一份寄托。走出凤凰,走进涅槃后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