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2013-12-29马舒曼

美文 2013年18期

2013年全国中考语文阅卷在如火如荼的六月里落下了帷幕,尤其是作文阅卷,让人欢喜让人忧,在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阅卷中,发现考场作文有许多硬伤:审题不准,偏题跑题;思想肤浅;立意不深;选材雷同,缺乏新意;视角单一,叙述乏陈;文体杂糅,不伦不类;缺乏文采,语言平淡……这些硬伤不知愁煞了多少考生,也不知让多少阅卷老师扼腕叹息!作文真的这么难吗?那么如何写好考场作文呢?如何让自己的考场作文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考场作文立意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鹦鹉学舌。在全国中考作文阅卷中,发现许多考生作文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缺少自己的认识,从而让自己的作文大失个性。如2013年苏州中考作文“遥远的眼神”,阅卷中发现许多考生“立意”偏差,就“眼神”写“眼神”,未见高远,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赞许;考生不能以“我”的眼神去洞彻“眼神”后面的人情的远近和冷暖,考生没有充分发挥“我”这个写作主体,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的能力,只写表面现象,通过“我”“眼神”,看到老师、家人、同学等所作所为,写的都是阅卷老师看到的千篇一律生活现象,从而影响阅卷老师对作文的判分,这样让作文没有考生自己的独特世界,题材撞车,了无新意,立意一般,得分较低。所以说,我们的考场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表达“我”的一种思想意图,即立意要有自己的主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为、所思、所悟。

考场作文要用“我”笔来充实“我”生活,我“内容”。“内容充实”是考场作文基础等级的评分要求之一,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必须引起考生的足够重视。考查作文的主题内容是我们考生激扬文字的最好舞台,阅卷中发现要想在众多的文章中脱颖而出,你的作文就必须在主体部分精心叙写每一个细节,获得满分作文的考生在写作时都有两把“剪刀”,一把是剪出自己最擅长的一件事,另一把在这件事中剪出要重点描写的部分;一人一事的记叙文由于时间单一,有的考生处理不好人和事的关系,往往会给人留下材料单薄的印象。如2013年湖南长沙中考作文阅卷发现一篇满分作文《我不相信眼泪》,本文的事件极其简单,考生不小心被蜂蛰了一下,自己忍痛流泪与马蜂作斗争,但却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材料的丰富、厚实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考生把与马蜂“斗争“的事件过程写得一波三折。具体做法是:一、文章在开篇简单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一个艳阳高照的周末)、地点(放学回家的路上)、人物(他)、事件的起因(一只马蜂落在他脖子上,他被蛰得哇哇大叫),接着集中有限的笔墨描绘”斗争“的经过,最后交代事件的结果(终于战胜了它们),从而使记叙的要素完整。二、在描绘事件经过时,考生通过与马蜂三个回合的较量,把事件写得一波三折。在描写事件的过程中,精心选择了“抄”“扫”“抓”“盯”“舞”等准确传神的动词描摹与马蜂“斗争”的动作,使语言极富张力;运用大量精妙鲜活的形容词和成语书写“斗争”时的情态,如:用“目光如炬”“一眨也不眨”等表现自己的情形变化,用“命丧黄泉”“杀气腾腾”“仓皇逃去”“铺天盖地”等描摹马蜂的不同情形,惟妙惟肖。因此,考场作文写一人一事的记叙文,要做到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行文时通过一波三折的事件描述,把事件写得波澜迭起,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充实,人物形象饱满。

作文视角要以“我”做主,不能滥用视角。在阅卷中发现许多考生的作文视角混乱,滥用视角,使文章显得平庸,难获高分。如2013年中考作文《那段孤独的日子》,本文开头针对社会上“留守儿童”的一些不良现象来写,能紧扣热点,与时俱进,但本文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从题目来看,“我”——“留守儿童”应是叙述的主体,但开头一段却从另一个名叫“小丽”的儿童来写,中间部分转为“她”的视角,写成小小说,结尾又加入“我”的评论,使这篇考场作文变成“多主体视角”的大杂烩,可谓“种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得意忘形,胡乱转换,导致视角的混乱。可见我们的考场作文应该以“我”作为叙事抒情的主体,这是获得满分的重要前提条件。

选材要发现“我”生活中的精彩,不能虚假空洞。新课标指出“多角度地区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可见选材在考场作文中的重要。在各地考场作文阅卷中,由于大部分考生平时缺乏生活素材的收集与积累,考场作文写作时,考生只能将自己接触的书籍、电视、电影等截取几个自己记忆深刻的情节套入作文,进行生硬嫁接,这样缺乏“我”生活情感体验的素材,当然这样的作文只是胡拼乱凑,作文虚假空洞,等级大打折扣。如2013年武汉作文阅卷中发现一篇题为《看见》的四类作文,在文中套入与爱迪生、陶渊明、王昭君进行对话,进行生硬嫁接,没有找出这三则人物素材之间的联系,来凸显文章主题,素材又陈旧,从而不能让自己的作文打动阅卷老师;这篇考场作文的结构、立意、语言都无可挑剔,阅卷老师说,如果考生在本文的选材上变换一下,选自己生活成长学习生活的精彩内容的素材,本文一定会或满分。所以说,考场作文素材要选“我”生活中“精彩的”“新颖的”“鲜活的”“典型的”,这样让你的作文才能具有“我”的特色,从而在成千上万的试卷中脱颖而出,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作文语言要以有情的“我”披文以情,不能索然无味。考场成功的作文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还要有好的表现形式,特别要拥有流畅斐然的语言表现形式。“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任何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深刻的立意,最后都要以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生动、形象、鲜活的、饱含“自我”情感的语言来记述,要写出佳作是很困难的。如2013年陕西中考作文阅卷中发现有这样的一篇满分作文——《热情,让我青春灿烂》文用书信体,文章用“我”亲切、自然、充满真情实感的口语,让阅卷老师看到有这样一位“爸爸”在面对面给他的“儿子”进行的谆谆教导一样。所以说,考场作文语言的亲切自然,应以“我”饱含真情实感的笔写出真情实感的生活,让阅卷老师感到我们考生在说真话,抒真情,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体验。可见,考场作文没有“我”的感情的文字,阅卷老师不会“多看一眼”,想获得阅卷老师判得高分,可谓难上加难。

从中考作文阅卷发现,你的中考考场作文写作内容要切实考虑你的成长学习生活,作文要以“我”为主,阅卷发现全国大多数考区作文命题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延伸到写作“我”的爱好、“我”的情感,“我”的生活,“我”的观点……抒发“我”的真情实感。

记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永远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一棵树要成长,必须要扎到土壤里。”这就是莫言在文学写作上成功的至理名言,也就是说我们的考场作文也要“用我手,用我笔、写我心”,即要“永远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样你的作文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