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屋后的那片枞树林

2013-12-29蒋舜

美文 2013年18期

在我老家的老屋后面,是一排小丘,小丘上长满枞树,密密扎扎,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挺拔的枞树,站立在山坡上,高高矮矮,错落有致,伸出的枝叶,四季异常茂密,浓浓一片,从眼前延伸开去,视线难达尽头。

起风。枝叶在原野中狂欢,尽情摆弄它诱人的身姿,传来阵阵松涛,在耳边谱成动人的乡曲。游子归乡,立于村口,那在梦中萦绕的涛声,此刻真实地显现在耳边,平时的烦恼瞬间没了踪迹,满身的愉悦,遍体的轻松。

乡民们大都在自家土地上刨食,清早踩着草尖上的露水出门,傍晚沐浴清幽的月光回家,整天时间全花在屋前屋后的那几块土地上。他们忙内忙外,照顾着老人和小孩,无暇光顾屋后的枞树,就那么让它在那片山坡上自由快乐地生长。树木长青后,原本萎缩在它们脚边的灌木,在日渐浓密的枝叶下逐渐失去雨露和阳光,倒下,腐烂,还现出大片大片的开阔地。老去的枞叶从枝头脱落,铺在地上,厚厚一层,红红的,似地毯,那是大自然的馈赠。

天气清爽的秋天,万物成熟的季节,枞树林才到最热的时候。高大的枞树树干上,缠满藤蔓,细细的青叶丛中,长满团团的野瓜,特别是那叫人难以忘却的八月瓜,形如芒果,村庄里的人又把它叫黄狗肾,牛腰子,是多年常绿藤本植物,长于密林中,五六月开花结果,果皮淡青色,农历八月开始成熟,故名八月瓜。九十月为八月瓜成熟的旺季,满树八月瓜的瓜皮成紫红色,沿腹缝线自然炸开,露出乳白色的果肉,圆润、鲜嫩,余味悠长。

村庄里的孩子,总抗不住八月瓜的诱惑,时不时成群结队地钻进山林,爬上枞树,坐在枝头上,美美品尝野瓜的清甜。

村庄里的孩子,最喜欢假日上山放牛,钻入枞树林,找到炸开的八月瓜,如获至宝。伙伴发现,蜂拥而上,抢而食之,开心至极,山林中也由此而充满愉快的笑声。找瓜的过程,时常叫孩子沉醉,忘却时间。乐极生悲,坡地里的牛,时常顺道回家,乘虚跑进屋后的庄稼地。菜苗也好,庄稼也罢,在它们的舌头之下,一扫而光。傍晚时分,不见了牛的孩子,只得颠着滚圆的肚子回家。刚进家门,父母手中竹条便挥舞而来,还不明白是咋回事情,便先挨了一顿家伙。

季节稍后移动,绵绵秋雨中,味道鲜美的枞菌从厚厚的松针下长出,山林的魅力便再次完美地展现出来。

和其他菌类一样,枞树菌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季节一到,下过三两天细雨,那扁半球形的枞树菌便从红色的松针叶下长出,头上顶着些许落叶,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长期生活在山间的妇女,深知枞树味道鲜美,便约上几人,带上孩童,顺着曲折山道钻入密林。弯腰,伸出手中镰刀,翻开层层细叶寻找藏于枯枝败叶下的枞树菌。密林中,呼儿唤女,招朋引伴,那场景,好不热闹。

找回家的枞树菌,清洗干净之后,可炒,可炖。自己做过许多次尝试,炒熟的枞树菌,食用略苦,清炖枞树菌,味极鲜美。用枞树菌炖猪脚,在我看来,可算菜中佳肴。先把猪脚在锅中炒熟再放入高压锅中和枞树菌一道清炖,其滋味妙不可言。枞树菌的鲜和猪肉的浓相互映衬,鲜香可口,食在嘴中,连舌尖都是美的,叫人回味无穷。

屋后的那片枞树树林,它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步入我的视野,融在我的生命深处。

(指导老师:刘丽莉)

【简评】

真实的感情源于真实的生活,作者无意间忆起童年的欢声笑语,这些永恒的记忆撞击着心灵,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童年逝去的不舍之情倾泻而出,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朴实、真挚。此外,这篇文章笔调鲜活,形散而神不散,是一篇很不错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