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文字的筋骨
2013-12-29杨晓敏
一位小小说作家,写出一篇好作品不难,难的是摇曳生花妙笔,在各个时期都留下“雪泥鸿爪”。刘建超数度获奖,一路走来,把自己的写作步伐,迈得坚实而稳重。他除天赋之外,更多的是勤奋。细究起来,刘氏笔下的主人公,大都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为社会、家庭和责任勇于担当,即使是市井人物,也多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的角色。这种挟带着人性、尊严、道义的永恒题材,所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本身就契合着读者的阅读期待。
试看作者的成名作《将军》中“哥”的形象塑造:因当兵政审不合格,进工厂又逢企业破产,这位心怀憧憬的少年,15年后当上了爸爸。“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然而造化弄人,命运不相信眼泪。女儿因车祸丧生,妻子坠楼残疾。当厄运接踵而来,饱受磨难的“哥”,对生活愤而不怨,处之泰然,坚持以积极的心态,主宰着自己的人生。精彩的是小说的结尾:
闲暇时,哥推着嫂子出去“散步”,嫂子怀中抱着两样东西:一只折叠的小马扎,一副象棋。哥放稳轮椅,打开马扎,铺开棋盘,接受男女老少的挑战。无论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将”之后,哥便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来,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嫂子会及时划一根火柴,将烟点燃,对哥粲然一笑。哥深吸一口烟,再将烟雾从鼻孔唇缝缓缓吐出,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
雄心未泯,豪气如昨,真乃是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的典型写照。如此沉郁、硬朗的文风,时运多舛而血性内敛的人物,岂不令人荡气回肠?读这样的文字,所受到的心灵熏陶,会让有关空泛抒情的励志格言相形见绌。常有人问我,当代小小说的传世经典篇什有哪些?我想,无论如何,《将军》是应该名列前十的吧。评论家丁临一先生在品读“小小说金麻雀奖”入选作品时,对刘建超的评价是:“是对崇高信念和理想人格的推崇,站在平民立场上,痛切地针对当代社会的某些精神缺失有感而发,代表了中国当代小小说创作的主攻方向之一。无论是从朴素的大众审美需求角度,还是从理性的文学价值角度看,这类作品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我深以为然。
当过兵的刘建超,有着浓郁的军人情结,每每在笔下,流露出对于军营生活的深切眷恋。《老兵》《海边,有一位老人》《被子》《将军树》《将军印》等,主人公身上都激荡着凛然的忠勇献身精神。通过感人肺腑的故事,鲜活的细节,剔尽一切矫揉造作之态,彰显着中华民族精英团队的浩然正气。由于长期在金融系统担任基层官员,作者对推诿扯皮的机关作风,对社会各层面相互纠葛的人际关系,有着切肤的体验。《马路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仪式》《实词》《叹词》《我被时髦撞了一下腰》等,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用犀利的笔锋,直逼人性的丑恶,在不动声色中,刺激读者的神经,呼唤着良知。
然而,性格粗犷奔放的刘建超,笔下也不乏柔情。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那些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举动叫“骑士风度”。把温文尔雅、善施援手、尊重妇女、体恤老幼的举动谓之“绅士风度”。许多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念间,做与不做,是一种品质,而做起来是否得体,则属于一种养成。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通过平日里的言谈举止和内心反应,把自己镌刻在流逝的时光里,留作生命的存照,成为别人俯拾的碎片和某种传说。
《遭遇男子汉》写城市年轻女子与山里青壮汉子的无端邂逅,文字传神,铺排得缠绵悱恻,尤显儿女情长。通过男主人公原始野性的自然张扬,让长期在生理上有压抑感的现代少妇,无时无刻不感到情绪上的难以名状。其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准确到位,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通篇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侠骨香。该篇在网上网下引起一片热评,为刘建超带来了绝佳人气。上榜作品《朋友,你在哪里》,同样赢得评论家们的一致青睐。评委汪政先生的评语是:一波三折的巧妙构思,生动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深刻反映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表达了作者呼唤诚信与人间真情的美好意愿。
刘建超的写作,似乎能不断带给我们一些惊喜。他近两年创作的“老街系列”,让我们领略了特定环境里生存的市井人物风情。非花非雾在网上评说:“老街系列是悬垂于眼前的一幅中国画。悠长的经过斜风细雨浸淋过的古城老街,梦一样静卧在阳光下。伴着木板院门的咿呀,便有老字号马家羊汤的鲜香流淌,便有杂货店俏寡妇的惊艳笑靥,便有神刻张冷峻的刀上绝技。霓虹闪烁的现代歌榭楼馆,永远无法和老街的古朴风韵媲美。”在这条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街肆上,青石板铺就的地面泛着青光,斑驳的钟楼横亘街头。街两厢是特色小吃、古玩店、字画室等,游人如织,现代和古老和谐互动,鲜活而安详。老街系列是为这一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上的一记烙印,吟唱的一曲挽歌。很多时候,我们最爱讲的是创新和扬弃,当然这没什么不好,不过,有时也应该强调“固守”二字。老街汤王重新匀给两兄弟的,除那积淀罐底的浓郁汤汁外,更有对诚信品质和经营理念的文化传承。用集束式作品来多侧面、立体化穿缀、演绎生活,有效地为小小说增容,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开掘深层次的生活内涵,聚焦特定环境中的人物个性,凸现其人格魅力,是刘建超作品的一大亮点。小小说在有限的篇幅里,极难写得大气磅礴,头角峥嵘。尤其塑造时代人物,不易把握的,其实也是一个“度”数。稍一过,便概念化了。然而支撑小小说文体,却非得有此文字筋骨才行。如果小小说只能写生活浪花、人物素描和幽默讽刺之类的小品,无形中就缺乏了文学作品应有的厚重感和使命感,那么,小小说文体和专事小小说写作的作家们,还能从真正意义上“立”起来吗?刘建超的小小说创作秉承现实主义的传统写作道路,在直面人生的同时,有着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在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中,精心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其作品构思缜密,多有神来之笔,体现着难能可贵的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