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山的爱情图腾
2013-12-29谭小萍
广西上思的十万大山,我一共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去年的秋天。听说在十万大山深处有一方石壁,壁上长着两棵树,一棵是雄性的紫荆木,一棵是雌性的小叶榕。从树的上部看,两棵树毫不相干,各长各的,但往下一看你会发现,它们的根系已经挣扎出石缝,盘在石上,就像龙的虬爪,相缠相绕,紧紧连在了一起。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人们给它取名“石上根缘”。我跟爱人说,籍着远离城市喧嚣、享受大自然的名义,我们上山朝拜这棵连理树吧。
一路上,我们默念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想象着连理树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情景。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我们一到那里就遇上了暴风雨,山洪汹涌,没法上山了。本来,如果等到雨过天晴,被秋雨洗涤过的大山会格外翠绿,连理树也会格外地明艳动人。可是爱人手头有些事情,等个三天两天,恐怕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于是在电话的阵阵催促中,我们怅然而返,留下一个遗憾。
遗憾过后,就是无休止的后悔。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多等几天呢?难道那些物质上的东西就那么重要吗?难道我们来这里的初衷不就是为了逃避物欲横流的世俗?难道爱情在物质面前真的无处藏身?人生在世,遗憾和后悔常有发生,李商隐在《无题》诗里就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让我一点都没想到的是,时间仅仅过去一年,今年的八月半,这个遗憾就有了弥补的机会。我接到上思县委宣传部的邀请,上山采写“2012年广西·上思十万大山森林旅游文化节”征文,行程四天,如果不够还可适当延长。接到邀请的时候,我心里头的那份感激,都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再次来到十万大山。刚在云雾山庄安顿好,我就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对同行的防城港作家林宝说,我们上山去看连理树吧,她说好。她三岁的女儿欣瑜听了,就说,看连理树?我也要去。我们带上水和一些吃的,就沿山边小路往上走。越是往上,就越感觉到空气的湿润和清新,深深吸一口,就有一千多种植物混合的香味顺着鼻腔,进入喉管,进入肺腑,进入血液,然后随血液在我们身上流动循环。走了不大一会,那方苔迹斑斑的石壁就在眼前了。赫然在目的,还有那棵一直生长在我心中的连理树。
“石——上——根——缘”,当欣瑜学着她的妈妈,用清脆悦耳的童音唱出连理树的名字时,我粲然笑了。“石上根缘”,这名字是谁起的呢?起这名字的人,是否想到若干年后会有一个懵懂未开的女孩,唱诗班小囡一样站在树下,仰起她的童花头,将这名字高声咏唱?此情此景,要说缺点儿什么,只缺一袭唱诗班的黑袍。
一般来说小孩子都是好动的,不能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欣瑜也是这样。唱完树名之后,她就抢过妈妈手里的相机,嚷着要到有流水、有鹅卵石的地方,帮妈妈照美美照片去了。我目送她们离去,直到欣瑜粉红色的T恤消失不见,这才转过身,独自面对“石上根缘”发呆。
“石上根缘”,让人魂牵梦绕的连理树!虽然我十分敬重你,可是对你我却不甚了解,现在你来跟我说说,你是经历了怎样一场变故,甚至是生死别离,才从两棵树蜕变为一棵树。或者说,从两颗灵魂,蜕变为一颗灵魂的呢?或许是曾经的痛苦太痛苦,今天的幸福太幸福,“石上根缘”一时无语。这时天上刮过一阵风,向我讲述有关它们的前世轮回,今生相逢。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当地有个瑶族姑娘磨水英,出生在大户人家,才貌双全。她爱上了一个叫韦石头的英俊后生,两人情投意合,私订终身。可是水英的父亲嫌弃石头家里穷,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并强行把女儿许配给了一户官宦人家。水英宁死不从,要与石头私奔,其父知道后把她关在闺房,企图强迫其就范。水英吞金自尽,以表忠贞,死前大喊:韦郎,九泉之下与你成亲!而几乎就在同一时刻,石头也一尺白绫吊上房梁,魂赴幽冥,墙上留下几个字:水英,等等我!家人含着眼泪将他们葬在十万大山一处石壁之下。不久以后,石缝中长出两棵树,根系粗大,暴露石上,相互缠绕,难舍难分,此事有梁东所作五言诗为证:
岭上紫荆木,泉边小叶榕。时无桑中契,却自两情浓。乡关玉岑封,漫漫十万峰。石雨天外落,奔泻忽如龙。一石踞涧中,暌隔各西东。相望苦相守,魂梦两处同。日日羡双鸿,夜夜望星空。秋山太枯淡,春岭似血红。银河犹可渡,一年一相聚。坼石胡不为,石坚何所惧?流水大江东,心通路必通。使令顽石烂,誓求根脉融。十年不及寸,平添离愁恨。千载夺天工,万世偕秦晋。根缘铸石上,连理复相望。朝暮浴春风,酒浓更新酿。此日生彩虹,巨石也玲珑。
此类民间故事,在神州大地还有很多很多,虽然时间、地点、人物各不相同,但核心事件却极为相似,一切皆与爱情有关。生前相亲相爱,死后也要相依相拥。
连理树形形色色的传说,深刻的美学意义,辐射了今天的生产、生活、民俗、伦理、道德和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连理树盘踞在世人心中,成了一个爱情的图腾,一个朝圣之后让人涕泪交流,荡气回肠的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