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莲的茶

2013-12-29谢德才

红豆 2013年6期

这茶,明朝时列为贡茶。

贺龙赶骡子,从这山里经过,喝了这茶,脸一笑,嘴一张,蹦出两个字:“好茶!”

这茶,曾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指定为品牌用茶。

而今,品茶人,端上茶杯,一闻,就知道这是西莲的茶!

西莲的茶,生长在贺龙元帅的家乡——桑植。近千米海拔的西莲,它在桑植东北边陲。这地方,放眼望去,除山还是山。一条河流,温顺可爱。山多也好,人们喜欢,鸟们喜欢,茶树们喜欢的程度更不用说。这里的阳光、草木、土壤、雨雾全看得见,真正看不清的是这里毫无污染的空气。人们一直没有弄明白的是:究竟是这里的茶爱上这里的山水,还是这里的山水选择上这里的茶?反正,山里的茶树落户这里,哪怕金窝银窝都不愿去,若强行将它移栽其他地方,西莲茶的原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其他地方的茶树,移栽这里,两三年后,渐渐地就变成名副其实的西莲的茶。

一株茶树长在哪里,能长多高,长上多粗,仿佛都听命于西莲三鹤园的安排。它,眷恋这里浅黑色的沙土,正如艾青诗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它不仅喜欢这里的土壤,而且喜欢这山里情意绵绵的雾。山里的雾,在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想到山里的茶树,便睡不着,爬起来,在深不可测的山沟里缓缓地行走。当走进一排排、一行行的茶林里,东瞧瞧,西看看,左抚抚,右摸摸,轻盈而惬意。茶树遇上它,什么话也不说,兴高采烈,躬着腰,亮出优美的姿势,让变幻无穷的雾紧紧地拥抱。润泽的雾滋养细嫩的叶芽,细嫩的叶芽也渗透雾的精髓。注定要漂泊的茶叶,努力地生长,一片片的叶子,不知不觉,绿遍大山!

“早一天采的是宝,迟一天采的是草。”茶叶到采摘的时候,天一亮,采茶人就挎上茶篓、背上背篓出了门。茶林里的采茶人,东一堆,西一堆,南一堆,北一堆。大人小孩在茶林中穿行,笑的笑,闹的闹,叫的叫。万绿丛中,游动的是采茶人,回响的是欢声笑语,飘逸的是清脆、悠扬、悦耳的茶歌:“清明茶树发嫩芽,阿哥阿妹来采茶;情歌飞出一串串,飞向海角和天涯……”采茶人用拇指和食指头对准茶尖,对准绿叶丛中探出来的如雀儿嘴样的茶尖,轻轻地,轻轻地捏去,无论手势还是力度,把握十分精妙,又准又快,翻飞如蝶。一片片的茶叶,细细的,茸茸的,在灵巧的手指间,犹如钢琴家弹奏歌曲一样,重复着“嚓——嚓——嚓”的乐声。一片片嫩嫩的、一片片翠翠的茶叶,无意间,染绿采茶人的手,逗欢采茶人的心。一些后生们采上茶叶后,不时丢进姑娘们的茶篓和背篓里。她们采的是茶叶,收获的是爱情。

采回的茶叶,放在锅里“杀青”,直到噼啪噼啪地响,再从锅里快速地拈出来,洒入老早就准备好的簸箕中,用手轻轻地铺开。然后,顺着同一方向,一揉,再揉,三揉,再倒入锅中,炒一炒,焙一焙,再拈出来,茶叶的香味,忍不住,溢了出来!

“选择好茶,如同选择一个好女人。”我曾喝过许许多多地方的茶,味道确实不错,也有妙不可言的韵致。但,比不上这里的茶耐泡。这里的茶,你泡它个五六遍也不会变味;杯中的茶叶七八天也不会发霉。看起来,仍是那样的透明与鲜艳;品起来,还是那般的清纯与清新!

一方茶水养一方人。红二方面军长征途中,贺龙喝了这茶,率领桑植儿女冲出去,换来人们今天的幸福!而今,这里不少人喝上这茶,消化不通的通畅了,皱纹多的减少了,内心积淀的浮躁和焦虑也消失了……这里的百姓,有了这茶,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过起来了。

如果哪天有空的话,你就到西莲走一走,看一看。到那里,你只要往椅子上一坐,茶主就会一手提着热水瓶,一手握上茶杯,笑吟吟地给你冲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西莲茶!

美哉,西莲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