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果后因(创作谈)
2013-12-29杨少衡
人们对因果关系的认定从来都是“前因后果”,其顺序不能倒置,有因才有果,果由因生,这是客观现象,也是逻辑规则。但是我情不自禁试图颠覆该规则,改变因果链之顺序,并非想冒天下之大不韪,只是着眼于效果。事实上我并不可能改变什么,所能做的只是采用一种讲述方式,以突出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是许多小说作者共同的选择,大家都喜欢这么干,我充其量不外一个随大流者。
中篇小说《蓝名单》里,开篇就是已退休的前官员简增国卷入一起官员腐败案,接受办案人员讯问。简增国镇定自若,坚决否认所指控事项,最终让自己陷入绝境,使本来并不特别突出的事件,变成了一起严重事件,以其锒铛入狱告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发展?号称“师长”的简增国为什么显得如此愚蠢?其中有何纠结,有何隐情?读完小说才能知道。这就是我所谓的“前果后因”,结果置前而原因后叙,说到底是一种叙述策略,而非现实因果关系的颠覆。
我这个中篇脱胎自一个现实故事,故事中有那么一对父子,父亲曾是一位人所公认的“能吏”,仕途中呼风唤雨,有过若干辉煌,在其辉煌落幕之前也就是退休之前,他千方百计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创造机会,让儿子走上父亲即将走完的这条路。儿子上路后不负所望,步步向上,前程看好,已经退休的父亲却因为当年一位同僚之案陷入困境,这位父亲作出了选择,那就是小说里简增国的选择。我与现实中的这对父子相识,对他们留有很深印象,他们的故事让我很感慨,因此才有写小说的冲动。出于我对生活的理解和确定的表达方向,小说对真实故事作了变形与改造,《蓝名单》里的人物与细节已经大不同于我认识的这一对父子,但是情节的基本模块相当。
写作这部中篇让我颇有一种挑战感,出于所谓“前果后因”。一个故事可以有很多种讲法,为什么我的这个故事要这样讲?我已经说过是为了突出和强化效果,为此我必须冒一个风险,那就是被提前揭穿。我制造了若干个疑问,让读者感觉纳闷,我的美好愿意是他们能跟着我走,一步一步去解读疑问后边的原因,当包袱最后解开时能跟我一样感觉惆怅,有所失落亦有所认识。我自知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读者都非常聪明,他们总是会从小说的字里行间发现蛛丝马迹,抓住作者的尾巴,知道作者玩什么花招,猜出接下来以及最后会是什么结果。一旦猜出来他们很可能兴味索然,如果没有更好的理由,他们不会想要继续阅读下去。我对读者这种心理很了解,因为我除了是个小说作者,更多的时候也是一个小说读者,我读他人的小说时就是这样一种状况,由己度人,我想许多读者当与我一样,彼此甚有同感,英雄所见略同。在这种意义上,我感觉一部小说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如果我想让它如愿完成,除了必须琢磨小说各种内在要素,不能不牢记读者是最重要的外在要素。
以《蓝名单》为例,从简增国涉案开始,其隐秘其实只盖着一张薄纸,一个口风足以吹落,人们很容易便可明白简增国荣登“蓝名单”龙虎榜这笔礼金的用意,我必须避免让它过早暴露,这一点必须向“鼹鼠”也就是特殊战线的间谍们学习。但是还须清楚我们并不是为了隐蔽而隐蔽,而是为了任务才隐蔽。我要完成的是一个什么任务?或者说我要突出的效果是什么?那就是简增国的内心世界,他的真实情感。
我认为自己笔下的简增国不仅是个小说人物,他存在于现实中。他有相当丰富的正反两面性。就正面而言,他是一个“能吏”,从基层复杂环境摸爬滚打出来,任何棘手事情都能收拾清楚,于任上确是一把好手。对儿子而言他是一位严父,简氏家教无疑挺好,其子的道德观很阳光很正面,与饱受人们诟病的一些“官二代”完全不同。但是简增国亦有其另一面,说他是个贪官不为过,他的牢狱之灾并无冤枉,如果办案人员不只是惩戒性地查他两三件事,而是揪着不放,持续深挖,掘地三尺,估计还能挖出更多贪腐情节,以更大的数额判他刑。简增国这种官员的存在有何启示?如何认知?无疑值得思考,不过我在《蓝名单》里更想琢磨的是他作为一个人的柔软侧面,特别想从其父子关系演变中挖掘一个父亲的情感内容。因此我需要一直替他掩着掖着,直到最后才说出他那笔钱干吗了,以此把这位父亲突出介绍给各位读者。
显然我还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如果仅仅表现一位贪腐官员如何为父,这个故事有何意思?读者有何理由去读它?我感觉自己需要一个支点,没有支点该小说将难以成立。我构思了若干个方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还是两代人的宿命。简增国在小说里自称“老家伙”,他确实已经进入“过去时”,这个老家伙有其宿命,或称悖论:他培养了一个好儿子,这个儿子之优秀却体现在从本能地到有意识地与父亲对着干,儿子认为父亲自认为得意的那一套是需要改变的,其中有一些是不对的。儿子不仅局限于认识,还要身体力行加以改变,包括结下一门让父亲异常愤怒与尴尬的亲事,以表明自己的立场与道德观,究其根源,酿成此果的竟还是他从小所受的教育。《蓝名单》结局于简增国父子在监狱的相见,老家伙拒绝告知真相,不让儿子为此纠结,为之崩溃,但是他发了点牢骚,说“师长”当到退休,老来坐进牢里,可见他那一套确实有问题。问题症结何在他没心思多考虑,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考虑那些有个屁用?不如省点心,就此安度晚年。但是年轻人不一样,有必要认真研究,知道权力是怎么回事,引以为戒。由此可见该老家伙坐在牢里,并未如所称那样省心安度,他在思前想后,把自己的辉煌与落寞归结为权力的双刃,这或许是其故事发展的内在原因。
因此这小说有了又一个前果后因,它在内里,而那笔钱在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