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方法
2013-12-29张林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妙在变化,重在得法。所谓得法就是符合教学原理,取得教学效益。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在美术课堂上如何实现此目标呢?笔者在美术教学中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想象法。美术学科是一门需要丰富想象力的课程,如果在学习中善于调动想象,死的知识就会变得活泼起来,学生会学得兴趣盎然,有限的知识领域会变得无限宽广。
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不论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都非常重要,如初中线造型教学中的漫画练习,我引导学生采用“夸张变形”原理练习,先出示动物(或人物)的真实图,进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让对象变形,使变形的对象符合“长的更长,短的更短,肥的更肥,瘦的更瘦”的原理,让变形后的形象既活泼、夸张,又不失原有的特征,可谓有理有据。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蓝天,收获很大。通过想象与思考,发展个性,能使学生具有勇于标新立异、开拓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批判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借助想象可以预见学生学习的进程和结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从而使学习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2.记忆法。记忆是指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保持和重现的心理过程,是人脑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记忆是智力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基础。例如在欣赏课上,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赏析,引导学生观察范画,了解蒙娜丽莎的形象特点——嘴、手、眼神、神秘而永恒的微笑等,再讲一段关于蒙娜丽莎的故事使学生带着思考,主动观察,找出自然规律,在大脑中记录下人物的特点,为以后相关的创作做准备。由此可以引导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观察事物,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探讨,从而逐步培养发现美的能力。经常以这种方式引导和训练,可使学生逐步养成细致观察、寻找规律、及时有意识记的习惯。通过记忆,学生就会不断地积累丰富的感性形象、创作技巧和理性知识。记忆造就了学生无比丰富的知识库,使之有了不断接受知识的可能。正因为有了记忆,人的智力才能不断发展。让学生多欣赏古今优秀作品是丰富记忆库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陶冶心灵、激发创作欲望的方法。这里所述的欣赏必须是按照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特点,多让学生看一些好的美术作品。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师生来讲,要去画展现场看作品是不太容易的,故而我们欣赏作品的来源主要依靠书本,如果较好地挖掘书本上的作品资源,同样也能达到相应的审美要求。
3.故事法。教学方法力求丰富,其中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鉴赏能力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比如,鉴赏课——中国古代人物画,笔者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先请学生静听一则关于南唐时期中书侍郎韩熙载的故事,学生很开心、很专注地看图片、听故事,通过视听活动,对韩熙载纵情声色的颓废生活方式有了正确的了解,然后教师结合教材范画,指导学生从画面形象、作画技法上赏析,最终学生在对人物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欣赏不再是空洞的了,对技法要领的领悟也上了一个层次,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
4.游戏法。在初中线造型“风景”练习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带到户外,到小河边、到大树旁、到田野里,学生平时对大自然的景色一般都不会十分留意,而此时是带着学习目标来的,在看似“玩”的户外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对大自然作有意观察和领略,辅以教材关于风景练习的技法要点,这堂风景写生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反之,如果教师把思维局限在教室里和课本中,学生只能机械模仿,而且十分乏味,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学生在喜爱的课堂形式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巧,这种寓玩于学、寓乐于学的教学方法不仅使教者教得轻松,也使学生学得愉快,真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好事。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很容易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5.实践法。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造”是美术学科的目标之一,因为美术的灵魂就是创造,实践则是创造的基础。引导学生对生活和自然进行仔细观察,通过实践去发现生活和自然的美。例如初中明暗造型中的圆柱体的练习,我要求学生观察柱体的高是直径的几倍,如果在视平线以下,柱体上端横断面椭圆形的长半径和短半径是圆柱体高的几分之几等。教师的演示加上学生自己写生实践,同时熟悉并掌握练习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又增强了动手能力。在手工制作“关于纸的立体制作”教学中,学生们用卡片纸或白纸按事先的构思设计,运用卷、折、刻、粘等方法,组合制作成各种形式的立体造型,如动物造型、家具造型、建筑造型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6.激励法。人有渴求奖励的特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进步,哪怕是自己很小的进步都希望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在课堂上肯定学生的成绩,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不仅有助于提高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课堂区别于其他科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不能以简单的“对错、好坏”来衡量,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鼓励语言。在教学每个环节中,对待学生的点滴进步要不吝给他们“戴高帽”,因为表扬和鼓励能够充分发掘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同时表扬和激励必须真诚、及时、措辞得当,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分寸,而且表扬鼓励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涉及诸多方面,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多钻研教育方法,多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实现培养综合审美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学科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