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入朝参战的探照灯部队
2013-12-29叶介甫
抗美援朝初期,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空部队在夜间没有掌握制空权。为有效配合地面高炮部队和歼击机部队的夜间作战,打击来袭我重要目标的美国空军的轰炸机,中央军委遂决定扩建防空部队的探照灯团,赴朝参战。
从奉命组建部队到准备入朝参战
1950年11月,汤道成正在南京华东军大学习。一天,忽然接到上级命令,让他到东北新组建的防空部队探照灯第101团(后改为401团)2营任营长。接到命令后,汤道成和新任命的该团团长吴永安等一起由南京乘火车到锦州。这时的探照灯兵第101团,还只有几名团、营职主官。吴永安团长先到沈阳东北防空司令部接受任务。当时,东北军区指示东北防司从辽西大洼农场生产部队第168师5团抽调一些团、营副职及连、排、班干部,组成团的各级领导班子,并挑选部分老战士为部队的骨干力量。
探照灯团成立之初,全部兵员以前都是一直在陆军工作,未接触过探照灯,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由于探照灯部队是一文新型的技术兵种,要掌握这一装备,需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部队第一批招的新战士就是高中生,人数较少,第二批招的多为初中学生;又从城市抽调一批汽车司机、油机员、电工、修理工等战勤人员;还从清华大学选来一批无线电、雷达、汽车专业的大学生担任各类技师。武器装备是1951年4月从苏联运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探照灯。新组建入朝参战的探照灯团是在继上海防空司令部探照灯第121团后组建而成的。
面对这种情况,团长吴永安、政委张国力、参谋长易平等,带领全团指战员边组建边训练。部队首先对部队进行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新战士懂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明白了为什么当兵,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接着,团里选派部分有文化的老战士和少数具有高中文化的新战士到上海探照灯121团参观学习,这些同志后来都成了部队的技术骨干。通过学习和整顿,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普遍提高,组织纪律性进一步增强,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练兵热潮。当时团领导向全团官兵提出:“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练好兵”的口号,整个部队的训练搞得热火朝天。
那时的部队训练可不是一天8小时,除正课训练外,各班、排主动带领战士早晨练,中午练,晚饭后还练,真是起早贪黑,苦练加巧练。连、排常组织各灯站评比竞赛,营组织各连相应的雷达手和相应的灯手进行比赛,营、连指挥所标图员之间也进行比赛。部队各级干部每天都在训练场与战士同操练。经过几个月的突击训练,战士学会了兵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技术人员能排除兵器的简单故障,干部初步掌握了作战指挥和兵器的使用。尽管如此,这时干部、战士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更没有实战经验。
在赴朝参战的前夕,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防空司令员贺晋年、东北军区防空副司令员高鹏等首长亲临现场视察探照团的实兵演习。1951年12月23日晚,全团集中在沈阳铁西郊区,展开兵器,团、营、连组成临时指挥所,与空军航空兵第28团进行实兵演习。空军以杜一2型轰炸机连续单一跟进飞行,航向、高度不变,第1、2、3次开航行灯,第4、5次不开航行灯,到第4次以后,5连1站两次开灯照中,3连1站雷达灯一次开灯照中,跟踪灯接光连续跟踪。指战员看到自己开灯照中飞机,情绪非常高涨。军区首长对部队的训练成绩非常满意,给予了很高评价。
1951年12月中旬,第二营营长汤道成和第一营教导员张鹏,随团长吴永安、政委张国力乘车前往东北防空司令部领受任务,高鹏副司令员向他们宣布了第一营、第二营赴朝参战的命令。任务是保障高炮部队夜间作战,保卫清川江大桥。首长肯定了新组建部队在人员新、时间短的条件下,训练取得了较好成绩,勉励大家继续对部队加强思想教育,努力学习战术技术,争取在朝鲜战场上多照中敌机,为祖国人民争光,为防空部队争光。东北防司副参谋长徐逎斌向大家介绍了朝鲜战场的形势,并指示部队先派干部去朝鲜前线实地勘察,并接受具体任务。
接受任务的第二天,第二营营长汤道成随团副参谋长汤宜敬、第一营教导员张鹏,驱车前往朝鲜安州地区实地勘察。他们首先到负责守卫安州地区的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联系。指挥所设在山洞里,吴昌炽司令员接见了他们,并同时召集高炮第51从610团的领导干部一起开会,介绍了战场形势和敌情,安排他们到守卫清川江大桥的高射炮513和610团驻地了解情况。高炮部队得知探照灯部队将入朝配合他们作战,表示热烈欢迎。当时的战场形势是:美国侵略军经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5次围歼,从鸭绿江边退到“三八线”以南,敌人在陆地上受到我沉重打击,妄图凭借“空中优势”挽救其失败,采用“绞杀战术”,以频繁的空袭破坏我交通要道,断绝我后方军事运输,窒息我前方作战部队。在我高炮部队的顽强打击下,敌轰炸机白天不敢来进犯,多改在夜间偷袭。
安州、价川、熙川三角地带,尤其是安州地区之清川江、大宁江铁路桥和公路桥,是朝鲜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通的交通咽喉,是我中朝军队军事运输线的枢纽,西线部队供应的必经之地。敌人对这一战略要地竭尽全力进行轰炸。当时我高射炮部队没有雷达,对夜间来袭的敌机,只能在主要方向上进行拦阻射击,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江桥安全经常受到威胁。第二营奉命赴朝参战,以探照灯照中敌机,为高炮部队夜间作战创造集中火力,有效打击敌机的条件。
他们了解了朝鲜战场的形势和敌情,勘察了地形,第4天就返回沈阳驻地。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6/mh3ym2Uu5fyVcq7TH8iyLb.webp)
初战不利
这次入朝参战,根据东北防空司令部的决定,以探照灯第二营为主,配属部分一营的兵器和人员。第二营3部雷达探照灯(4连1站、5连1站、6连1站)和12部跟踪灯;第一营1部雷达探照灯(2连1站)和8部跟踪灯,全由第二营指挥。
1951年12月25日,部队分2个梯队(第一营所属各灯站为第l梯队,第二营为第2梯队),分乘2列火车,26日凌晨离开沈阳开赴朝鲜前线,下午7时跨过鸭绿江,22时到达朝鲜定州北5公里的下端车站,27日16时,以摩托行军开往安州。
去安州的途中多为山区,道路特别复杂,又被积雪覆盖。司机对路况不熟悉,且缺乏山地行车经验。白天敌机封锁道路,只能夜间行军。不开灯,司机无法行驶;开灯又易遭敌机袭击,前进十分困难。由于组织计划不周,器材和油料准备不充分,个别车辆途中油料耗尽,停在路旁,遭敌机扫射。第二营在整个行军途中,伤亡14人,损坏汽车4辆,部队士气受到一定影响。
到达安州后,团长吴永安和第二营营长汤道成迅速带领各级指挥员侦察阵地,熟悉道路。根据敌机袭击我保卫目标的两个主要方向45度和225度,确定了各级指挥所、各雷达灯站和跟踪站的阵地位置,区分了照射任务。1月9日,部队安全进入阵地,开始执行保障高炮部队保卫清川江、大宁江桥的夜间作战任务。
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加之指挥员对武器的性能不够熟悉,选择阵地时,灯站距保卫目标太近,纵然能照中敌机,敌机已进入投弹圈或已经投弹,高炮没有足够的射击准备时间,起不到保卫目标的作用。同时,部队以为雷达阵地越高,受干扰越小,越能远距离发现敌机,故把雷达灯阵地选择在山顶上,结果雷达显示器上全被远处高山的回波遮蔽,不能显示飞机回波。经过反复试验,在山区利用较低的小山挡住远处的高山,把雷达灯阵地选择在小山脚下,可以消除远处高山的雷达回波。各连很快调整了雷达灯阵地。
从1952年1月9日到2月3日的20多天里,敌B一29型轰炸机从45度及225度两个方向侵入,每晚两次,19时至21时来一次,凌晨l时至3时来一次,高度3000一5000米,单机纵队鱼贯而入,架次间隔l分钟以上不等;同时也间以B一26型轰炸机低空偷袭。第二营则夜夜开灯,但一直未照中敌机。高炮部队仍进行拦阻射击,不能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严重威胁着江桥的安全。
这段时间里,部队的压力很大。高炮部队埋怨探照灯不中敌机,甚至提出:“只要你们能照中,我们就能将敌机打下来。”
我志愿军前指向东北防司发电报,询问前线探照灯部队照不中敌机的原因;东北防司徐逎斌副参谋长亲自到前线视察。在这种形势下,营长汤道成要求各级干部深入到各灯站,向战士了解情况,分析照不中敌机的原因。4连干部配备最强,在国内训练成绩最好,可到前线就是照不中敌机。汤营长就不信这个邪,就到4连蹲点。白天找干部战士谈心,晚上和雷达灯站的战士一起操作。雷达长果宪金在国内训练成绩最好,多次受到表扬。可是汤营长连续几次发现他在雷荧光屏上发现了目标,却说未发现敌机。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弄清了他存在右倾情绪。在荧光屏上看到敌机距我阵地越来越近,但由于害怕敌机投弹扫射,便不敢报发现,不敢定位。
根据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召开营党委扩大会(这时团长吴永安未回国,也参加了会议),分析照不中敌机的原因:一是少数人对敌机性能不了解,听到敌机声音后感到恐慌,有右倾情绪;再是没有实战经验,战术技术水平低,不能充分发挥兵器的性能。如,有的灯站听到敌机声音后,怕敌机向我阵地轰炸扫射,开灯只几秒钟,上下左右搜索一下,看不到敌机就立即关灯了。有的排长在敌机扫射时,甚至放弃指挥,趴在地上大喊“救命”;有的排长躲到有故障不能开灯的灯站,而不去指挥能打仗的灯站参加战斗。多数干部、战士则是战术技术水平低。技术上的难点是雷达的校正问题没有解决,雷达操纵员只知道检查有无脉冲,不知道校正雷达定向系统的具体办法;对有故障的兵器不能立即修复,极大地削弱了战斗力。
针对部队存在的上述问题,营党委扩大会议决定:解决部队思想问题和解决技术问题同时进行。以连为单位,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组织现场控诉美帝屠杀、残害朝鲜人民,妄图侵略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激发干部、战士对美帝的仇恨,树立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各党支部大力开展战场歼敌立功的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党、团员的模范作用,营党委通报表扬了责任心强、作战勇敢的指战员,对一名有右倾情绪的排长也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给他降级处分。
通过教育,部队情绪高昂,士气旺盛。同时向指战员介绍了敌机性能,敌B一29型轰炸机只能水平投弹,机动性差,如探照灯能在投弹前照中,在高炮的打击下,它必然炸不中目标;敌战斗轰炸机虽然机动灵活,但只要被我们照中,它就会惊慌失措,也就顾不上投弹扫射,对我阵地威胁不大。我们探照灯部队的任务就是照中敌机,照中敌机就是战斗的胜利。营党委要求全体指战员勇敢战斗,提高操作技术,提出“照中第一架敌机,为人民立功”的口号。
这时,上级为第二营调来2个罗盘校正仪,又邀请苏联顾问别洛夫将军的2名技师帮助校正雷达天线和培训技工,解决了技术难点;还请朝鲜人民军派技工帮助修复损坏的汽车,使兵器处于良好状态。同时,部队发动全体指战员认真总结初战失利的教训,研究改进战术技术,为照中敌机献计献策。第二营还专门召开雷达手、灯手会议,研究怎样才能照中敌机,从而提出了“延长雷达开灯时间,雷达操纵手带光搜索,跟踪灯环绕雷达灯交叉协同搜索”的战术。
频繁战斗连续照中
2月3日,敌l架B一26型轰炸机,高度5000米,从我保卫目标270度方向侵入,被我4连1站雷达发现,9公里定位,8公里开灯,并未当即看到敌机,该站即带光搜索,附近跟踪灯站立即开灯交叉协同,约经20秒钟,照中敌机,其他跟踪灯站纷纷开灯接光,由于我灯光多,敌机无法逃脱,被我跟踪2分钟之久。这时,第二营其他雷达灯站也纷纷开机定位,借以校正雷达定向偏差,记住准确的光点位置。由于我入朝作战20多天从未照中敌机,使高炮部队对探照灯营失去信心,这次虽然照中了敌机,但高炮部队并无准备,未来得及开炮。
首次照中敌机,部队沸腾了,情绪非常高涨,充满了胜利信心,也取得了高炮部队的信任,为灯、炮协同作战揭开了新篇章。这次战斗的胜利,肯定了雷达带光搜索,跟踪灯环绕雷达交叉协同作战战术的正确性。由于在战场上没有反复校验雷达定向的机会,利用照中敌机记光点位置的方法,可以准确校正雷达的定向偏差。此经验在朝鲜战场和以后的探照灯部队作战中,一直被沿用着。
2月18日,敌机以6批6架B一29、B一50型轰炸机和B一26型轰炸机混合编队,高度4000一6000米,自200一270度方向入侵。第1批为B一50,第2、3、4批为B一26,第5批为B一29,第6批为B一26。第1、2、3、6批,批间相隔一二分钟,第4、5批相隔5分钟。敌机企图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消耗我部队精力,乘我不备,袭击我保卫目标。
我探照灯部队于20时55分进入一等战准备,第一批敌机临近后,探照灯雷达立即开机搜索,于21时,被我4连1站首先发现目标,9公里定位,8公里开灯,照中l架敌机B一50型飞机,跟踪灯站迅速接光照中,并连续跟踪,给我高炮部队以充分的射击准备时间,于是高炮部队集中猛烈火力,向被我照中之敌机开炮,于21时04分,将敌机击落。之后,营又连续照中其余5批敌机,高炮部队多次集火射击,敌机仓皇逃走,21时20分结束战斗。
这次战斗,我探照灯营一举照中来袭的6批敌机,并配合射炮兵击落1架B一50型轰炸机,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为灯、炮部队协同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第二天(2月19日),敌又以7批B一29型轰炸机和3批B一26型轰炸机,再次袭击我保卫目标。侵入方向270度,高度5000一6000米,批次间隔不等,前3批B一26型飞机间隔为3一5分钟,后7批B一29型飞机间隔为15一30分钟。并有护航战斗机在远处低空盘旋,当第二营开灯时,向我阵地俯冲扫射。由于刚照中和击落敌机,第二营战备有所松懈,更主要的原因是无可靠情报来源,完全靠我部队以耳听敌机爆音判断敌机入侵。敌机前3批以轻型轰炸机突然低空侵入,第二营未来得及进入战斗,待第4批敌机侵入时,便迅速投入战斗,探照灯雷达立即开机搜索,后7批敌机被第二营全部照中。
从2月3日至19日,我连续照中敌机,为第二营战斗的频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敌机战术有明显变化:B一29型轰炸机来袭时,有护航机掩护,用护航机俯冲扫射我阵地,吸引我炮火,掩护B一29型实施轰炸;敌机活动规律多变,使我难于掌握,有时几天不来,有时则连续侵入。入侵高度由原来的3000一4000米,改为6000一7000米;批架间隔短者l分钟,长者为15一30分钟;来袭方向基本未变,但有时一批2架来自不同方向,主要方向投弹,次要方向不投弹。
针对敌人战术的变化,我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在战斗动作上要求四快:搜索快、照射快、接光快、关灯快。在照射原则上提出:先照主要方向之敌机,后照次要方向之敌机;先照大型机,后照小型机。重新划分了雷达灯的警戒方向与搜索范围。为对付敌护航机冲击我阵地,每排指派对空监视哨,指定值班跟踪灯扩大弧光,散光照射敌俯冲机;组织步枪对空射击,请示上级派来了2个高射机枪连,掩护探照灯阵地;关灯后变动方位角,并加盖帆布,以免余光暴露目标。
从2月3日第一次照中,到2月19日的半个月中,共作战8次,照中敌机25架次,协助高炮击落敌l架B一50型飞机,击伤1架B一29型飞机。敌F一80、F一84型战斗轰炸机向我阵地俯投弹2次,扫射5次,第二营用散光搜索照中护航机6次,致敌机惊慌逃窜,我人员无伤亡,兵器器材无重大损坏,有效地保卫了清川江、大宁江桥的安全,结束了“敌机频繁来袭而不受到严重打击”的局面,迫使敌轰炸机40天内不敢来犯,保证了我交通运输的畅通。
仗越打越精
第二营是入朝作战最早的一支探照灯部队,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只能从战争中学习,不断摸索,改进战术技术。当时没有警戒雷达,通讯设备也很落后,情报来源主要靠部队耳听敌机的声音。一般来说,敌B一29型轰炸机的声音在20公里以外,我们就可听到。于是,营领导让各连向敌机来袭主要方向的远处派出观察哨。听到敌机声音,就立即向指挥所报告。
2月21日,营副教导员牛明州奉命率领第二营留沈阳的18部探照灯及全体指战员到达朝鲜前线。部队的兵力扩大了,战斗力增强了。在实战l个月的基础上,积累了作战经验,提高了战术技术。为保障高炮部队有充分的射击准备时间,能在敌机进入高炮火力圈之前40秒至l分钟照中敌机,部队迅速调整部署,向外扩展阵地,前沿灯站距保卫目标都在12公里以上,扩大了照射面积,全营35部灯,共组成843平方公里的照射场。
当时的探照灯雷达性能较差,故障也多。除4连1站的雷达能在18公里发现敌机、16公里定位外,其余雷达只能在八九公里发现敌机,七八公里定位。6连1站接收机故障,在组织抢修的同时,立即调用别的探照灯雷达把住主要方向的警戒,不因一部雷达发生故障而影响战斗。
有时战斗间隙较长。营的领导知道,敌机长时间不来,一定在耍什么新花招,部队必须时刻准备着。于是营领导要求全营认真总结经验,对兵器进行全面检查维护,防止麻痹思想,日夜坚守阵地,严防敌机偷袭。
果然不出所料,1952年3月28日,敌机以多批、多路、多方向的战术连续入侵。自20时至29日凌晨2时45分,先后以4批48架B一29型轰炸机,分别由45度、225度向我江桥袭来,战斗达7小时之久。敌人的确改变了战术,各批从不同方向侵入,高度由中空升到高空,均在8000米以上;批架间隔不一,有的前后2架相互衔接进入,以多变的战术,连续突击,妄图使我顾此失彼。第1批敌机被我4连1站先后发现,7架敌机全被我照中。23时48分,第2批7架被我6连1站先后发现并全部照中。次日零时40分,第3批又从4连1站方向侵入,由于探照灯雷达工作时间太久而发生故障,无法开灯。2时20分,我雷达发现第4批敌机,因江面浓雾升起,不能开灯照射。敌机先后4批,共投弹2500枚,江桥被炸毁3孔,经l周时间才修复。
事后,探照灯部队和高炮部队共同总结了此次灯、炮协同作战的经验教训,研究制定了对付多批次、大机群敌机入侵的作战方案。
4月18日21时37分,敌又以7批9架B一29型轰炸机,在F一84型飞机的掩护下,从225度方向侵入我目标,部队不顾敌护航机的俯冲扫射,照中敌6架B一29,在我高炮猛烈的炮火中,敌机仓皇投弹逃窜,从而保卫了目标的安全。
4月21日,营指挥所根据博川情报站的敌情通报,判断敌可能来袭,第二营向各连下达了命令,要求全部照中敌机。21时29分向各连发出一等警报;21时50分,命令4连1站向90-135度方向搜索,该站21时51分,于100度方向16公里发现第1批第1架敌机,13公里定位,10公里开灯即照中,邻近跟踪灯站立即接光,半分钟后,高炮向敌机射击,敌机至目标附近仓皇投弹,顺江逃跑。我跟踪照射达4分钟。21时53分,4连1站把照中的敌机交给接光的跟踪灯后,立即关灯,主动用雷达搜索第2架敌机,又于原方向16公里发现目标,14公里定位,10公里开灯照中,跟踪灯立即接光,照中达4分钟,为高炮部队创造了充分的射击条件。
第1批2架敌机全部被照中,指挥这次战斗的第二营营长汤道成在营指挥所当即用电话表扬了4连1站,指示他们总结经验,准备再战,争取全部照中来袭的敌机,并号召全营同志向4连1站学习。
22时08分,4连指挥所根据照中第l批敌机的经验,提前命令l站雷达开机搜索,2分钟后,又于原方向18公里发现第2批敌机,高度仍是8000米,15公里定位,10公里开灯即照中,跟踪灯相继接光,高炮部队向被照中的敌机猛烈开炮射击,当即将敌机击中起火。22时11分30秒4连1站将照中的第2批第l架敌机交给接光的跟踪灯后,即主动关灯搜索第2架敌机,又发现目标,14公里定位,13公里开灯照中,跟踪灯接光,高炮又一次向敌机猛烈射击,跟踪达4分钟之久。
仗越打越精。这次战斗吸取了以往战斗的经验教训,接到上级准确情报后,及早做好战斗准备;各级指挥员能机动灵活地实施指挥,特别是4连1站,灵活运用战术,雷达站提前开机搜索目标,定位后,适时开灯准确照中,当有三四支跟踪灯接光,主动关灯,搜索后续敌机;雷达距离操纵手提前定位,方位、高低操纵手协同一致,保证光点稳定,首开照中。跟踪灯配合得好,接光快,跟得准,跟得稳,不丢失目标,有力地保障了高炮部队的射击,保卫了江桥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安全,保证了运输线的畅通。
战后总结时,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通令表扬了4连1站,为其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吴昌炽司令员亲临第二营参加庆功大会,高炮第513、610团也派代表前来祝贺。在大会上,吴司令员号召探照灯部队、高炮部队都要向4连1站学习,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搞好灯、炮协同,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狠狠打击敌人,为人民多立战功。
自此以后,敌轰炸机不敢来轰炸我江桥目标达90天之久。吹嘘“空中优势”的美国强盗也不得不承认:安州地区有大口径高射炮,并有强大的探照灯部队相配合。有经验的敌飞行员也称安州是他们的“死海”,对来安州执行任务感到“头痛”。
入朝参战的第一支探照灯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威风,也在中朝人民和军队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在这种情况下,为锻炼部队,普遍提高探照灯部队的战斗素质,部队奉东北防司命令,由副团长向长清率第三营入朝与第二营换防轮战。
为减少损失,轮战方法是,换人不换武器,分批轮换,逐次移交。第三营指战员于5月6日到达前线,除进行武器交接外,第二营向第三营介绍了5个月来的作战经验、敌人的活动规律、战术手段和对策,并为第三营作了示范演习。5月11日,第二营指战员依依告别了朝鲜的土地,告别了朝鲜人民,返回了祖国,接替第三营保卫工业重镇沈阳的防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