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私立院校声乐表演人才的就业选择和发展道路
2013-12-29吴姗姗
摘要:自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除了公立院校之外,为了满足社会教育需求,私立院校成为了重要补充。目前国内私立院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处于不断扩大的时期,有效弥补了公立教育的不足。在音乐教育领域,许多私立院校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私立院校体制的限制,私立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选择和发展道路与公立院校的毕业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形势,保证私立院校的毕业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和正确的发展道路。探讨私立院校声乐表演人才的就业选择和发展道路,为私立院校声乐表演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私立院校;声乐表演;就业选择;发展道路
一、私立院校面临形势分析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私立院校是公立院校的重要补充,为许多无法升入公立院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就学机会,满足了社会教育需求,弥补了公立教育的不足。但是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适龄的学生数量在逐渐减少。目前许多农村的小学都在关闭和合并,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数量也呈下降趋势。未来五年内,这种形势会直接影响高等院校的招生工作。在这一形势下,私立院校的生源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其面临的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私立院校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
由于私立院校是公立高校的有效补充,因此私立院校的学生都是没有升入公立高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比公立高校的学生差一些,在基础知识、动手能力、认知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二)私立院校的生源将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逐渐减少的趋势,因此高校的学生数量也在相应减少。在这种局面下,私立院校的生源将成为较大问题,生源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私立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进行优化
由于私立院校的生源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私立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就要进行优化,需要将一些社会上需求量不大的专业剔除掉,重点发展社会急需专业,保证私立院校的地位得到巩固。
二、私立院校做好声乐表演专业定位的必要性
考虑到私立院校面临的严峻形势,私立院校必须加强专业设置和专业定位,提高专业竞争力。对于声乐表演专业而言,私立院校要想保证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能够及时就业并能够有较好的发展道路,做好声乐表演专业的定位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声乐表演专业定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在私立院校中,只有做好声乐表演专业定位,才能使专业教育的方向性更强,才能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因此,从教学实效性上来讲,做好声乐表演专业定位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二)做好声乐表演专业定位有助于提升专业竞争力
由于私立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而声乐表演专业是私立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我们做好声乐表演专业的定位能够使该专业的教学效果更理想,从而提高该专业的综合竞争力,保证私立院校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做好声乐表演专业定位有助于私立院校的整体发展
受到政策原因和生源因素的影响,私立院校的整体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从做好声乐表演专业的定位入手,强化私立院校的专业设置特性,提高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从而推动私立院校的整体发展,提升整体发展效果。
三、私立院校如何做好声乐表演人才就业选择与规划
通过研究发现,私立院校要想做好声乐表演人才就业选择与规划,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声乐表演人才的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由于私立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较大,因此私立院校应明确声乐表演人才的就业方向,从大的方向上进行准确把握,使学生能够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就业。除此之外,私立院校还要加大教学力度,提高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处于优势地位。
(二)引导声乐表演人才主动探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就业方面,私立院校不但要为声乐表演人才把握就业方向,同时还要引导声乐表演人才在就业过程中主动探索,找准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岗位。在这一过程中,私立院校应做好引导工作,应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提高声乐表演人才的就业效果。
(三)根据声乐表演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具体的职业规划
通过了解发现,私立院校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与公立高校学生不同,在专业知识掌握和个人综合素质上都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私立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与公立高校学生的差异。因此,私立院校应根据声乐表演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具体的职业规划,使职业规划能够切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取得实效。
分析可知,目前私立院校在发展形势和学生就业上面临严峻的考验,作为私立院校主要专业之一的声乐表演专业,要想学生都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且保证私立院校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就要在就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上下功夫,要优化私立院校专业设置,做好就业引导工作,并为学生制定具体的职业发展规划,保证声乐表演人才能够实现稳定就业。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