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伊努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3-12-29黄英兰
摘要:阿伊努民族是曾经生活在日本北海道、桦太南部及千岛列岛的原住民,以狩猎、捕鱼、采集为主要生计方式。日本明治政府于1869年在北海道设立开拓使,开始对阿伊努民族实行殖民统治和同化政策。阿伊努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被视为陋习而受到禁止,日语成为了他们的母语,其传统文化也被迫濒临灭绝的危险。然而,随着二战后日本旅游经济的发展,阿伊努民族文化成为了北海道旅游业的一个亮点。绿球藻节是生活在北海道阿寒湖畔的阿伊努民族将其传统送灵仪式与生息在阿寒湖中的生物体——绿球藻结合在一起而开发出的源于传统而又有别于传统的节庆文化。笔者将基于实地调查,对阿伊努民族绿球藻节的举办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阿伊努民族;绿球藻节;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阿伊努民族的传统送灵仪式
阿伊努民族认为,世界分为“卡穆依莫昔里(kamuimoshiri)”和“阿伊努莫昔里(ainumoshiri)”,即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神住在神国,为了给人们提供食物和衣料而化身为各种动物和植物下凡至人的世界来居住。阿伊努民族为了感谢和回报神对人们的馈赠,进行盛大的将神的灵魂送回神国的仪式,这就是送灵仪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送熊灵”仪式。猎人在初冬至第二年早春,从熊窝中捉住刚出生的幼熊,带回家精心饲养二至三年后进行宰杀,将其灵魂送回神国。人们通过举行酒宴、祭供、祈祷等盛大的仪式来感谢熊神,并嘱托熊神将人们的心意带到居住在神国的其他诸神那里,希望诸神给人类赐予更多的恩惠。
二、绿球藻节的起源
绿球藻是生长在淡水湖中的绿藻类植物,会形成直径为1厘米到30厘米不等的球状体,外观像绿色毛绒球。除了日本,绿球藻还分布于欧亚大陆、大西洋北岸诸岛、冰岛、北美大陆的五大湖周边等地,形成一个环绕北半球的带状分布图。但呈现球状体的只见于阿寒湖以及冰岛的蚊子湖。最近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北半球各地的绿球藻极有可能起源于日本,由候鸟传至欧美。在日本,绿球藻于1921年被指定为国家“天然纪念物”,于1952年进一步被指定为国家“特别天然纪念物”。
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盗采、周边发电站的建设造成的阿寒湖水位的下降等原因,阿寒湖中的绿球藻一度面临了灭绝的危机。为了保护绿球藻,当地居民开展了设立“绿球藻爱护会”、管制盗采并呼吁人们将擅自采走的绿球藻送还于阿寒湖等运动。1950年,作为将归还过来的绿球藻放回阿寒湖的仪式,举办了第一届绿球藻节。
三、绿球藻节的举办
绿球藻节从195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2012年迎来了第63届。它是将阿寒湖“特别天然纪念物”绿球藻与阿伊努民族传统送灵仪式相互结合起来的产物,随着旅游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初为了保护自然生物体而举行的这个节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代表阿寒湖地区乃至北海道的重要节庆。
从1974年的第25届绿球藻节开始于每年10月8—10日间举行。在这里笔者所记录的是2012年第63届绿球藻节的情形。绿球藻节的具体日程如下:2012年10月8日(月)
10:30 关于绿球藻的讲演(地点:阿寒湖畔生态美术馆)
13:00 绿球藻生长观察会(地点:绿球藻馆)
10月9日(火)
13:00 绿球藻舞蹈表演、神轿游行(生态美术馆→阿伊努文化村)
迎接绿球藻仪式
19:30 进行祈祷(地点:湖岸)
19:45 火炬游行(湖岸→阿伊努文化村)
守护绿球藻仪式
20:15 进行祈祷(地点:阿伊努文化村传统住宅“齐偕”)
阿伊努民族舞蹈表演(地点:阿伊努文化村广场)10月10日(水)
送会绿球藻仪式
10:00 进行祈祷(地点:阿伊努文化村传统住宅“齐偕”)
10:30 绿球藻游行(阿伊努文化村→湖岸)
11:30 送回仪式(地点:湖岸)
舞蹈表演以及祈祷
乘圆木舟将绿球藻送回阿寒湖
绿球藻节由阿寒町、阿寒观光协会及阿寒湖阿伊努协会共同举办,具体事务主要由阿寒观光协会和阿寒阿伊努协会负责。其中,阿寒观光协会负责宣传及整个节日日程的安排、组织与协调,阿寒湖阿伊努协会担任与绿球藻的“迎接”、“守护”与“送回”仪式相关的具体事务。
下面笔者将主要介绍绿球藻节的核心环节——“迎接”、“守护”、“送回”的仪式。这三个仪式的依次进行恰恰是对传统社会中对熊的信仰行为——捕捉熊、饲养熊和送熊灵这一全过程的新的演绎。所不同的是,首先,熊是神,而绿球藻并非被现代的阿伊努民族认为是神。绿球藻节的第一代祭司山本多助先生曾经说过阿伊努民族举办绿球藻节是为了感谢养育绿球藻和人类的大自然,而并未将绿球藻视为神。其次,对熊的信仰行为体现的是人与神之间“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绿球藻节体现的是在现代旅游经济的促动下阿伊努民族与阿寒湖畔的“和人”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一)“迎接”的仪式
10月9日晚7点半,“迎接”绿球藻的仪式正式开始。一艘圆木舟从漆黑的湖面上缓缓驶向湖岸,圆木舟上坐着三个人,一个人手里举着火炬,一个人在划船,坐在中间的人用双手捧着摆有绿球藻的用树枝编织成的圆形托盘。这个绿球藻是为了举行仪式而获得特别许可后采来的。湖岸的第一排站着迎接绿球藻的几名男子,站在其后面的是从北海道各地集聚到阿寒湖来参加绿球藻节的150多名北海道阿伊努协会各支部成员,所有的人身着民族盛装,女性们唱着绿球藻歌。①当圆木舟靠岸时,由岸上的一名男子接过绿球藻将之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祭坛上,随后由祭司②说一些表示迎接的祈祷语。说完祈祷语后,祭司便将摆有绿球藻的托盘捧在双手中站在队伍的最前方离开湖岸朝着阿伊努文化村的方向驶进。紧随其后的所有阿伊努民族成员站成两列,手里举着火炬③,唱着绿球藻歌曲慢慢驶向阿伊努文化村。游客们或者站在队伍的旁边一边观看一边进行拍照,或者索性跟着队伍一起行进。除了游客,还有很多新闻媒体人士始终跟着队伍进行拍摄。大约30分钟后,游行队伍到达阿伊努文化村广场。
(二)“守护”的仪式
到达阿伊努文化村后,祭司将绿球藻放在搭在传统房屋“齐偕”前的祭坛上,随后在“齐偕”里举行简单的守护绿球藻的祈祷。这个时候在屋外的广场举行阿伊努民族传统舞蹈表演。表演是由专程来参加绿球藻节的北海道阿伊努协会各支部的成员分别展示流传于当地的舞蹈,有剑舞、弓箭舞、鹤舞、丰收舞、甩头舞等。参加表演的人不仅有大人,还有小孩儿,整个场面充满欢愉与和谐。这时众多游客也在旁观赏,为了使游客加深对阿伊努舞蹈的了解,在每个表演开始前由报幕员介绍舞蹈的来历和寓意。在舞蹈表演结束以后,绿球藻将被拿到“齐偕”里存放。游客们观看完表演后,在阿伊努文化村的工艺品店购买一些礼品。
(三)“送回”的仪式
10月10日上午10点开始举行“送回”绿球藻的仪式。作为“送回”仪式的第一个环节,在“齐偕”举行祈祷,这是绿球藻节的第三次祈祷④。“齐偕”的上座上摆放着各种祭品,如茄子、牛蒡、胡萝卜等蔬菜,苹果、葡萄、梨等水果以及米饼和各种糖果,绿球藻被置于各种祭品的中央。“齐偕”的地炉的一侧坐着祭司和阿伊努文化村的其他长老,对面坐着来自北海道其他地区的阿伊努民族长老。先由两名专门负责斟酒的年轻男子给在座的每一位长老的碗中倒入被称为“陶脑陶(tonoto)”的神酒,每位长老用神筷将碗中的酒蘸一些后洒在地炉中的火上面,意味着给火神献酒,然后将碗中的酒喝掉。长老们喝完后来自各个地区的阿伊努民族女性代表到地炉边用同样的方式给火神献酒。祭司一边向火神献酒,一边用阿伊努语说祈祷语。整个仪式在庄重而严肃的氛围中进行。祈祷结束后,同样由祭司手捧绿球藻并形成以阿伊努民族组成的长长的队伍离开阿寒湖文化村。队伍中的每一个人穿着民族盛装,排成两列慢慢行走在阿寒湖畔的中心商业街上,行驶在队伍前方的面包车里通过扬声器播放着绿球藻歌。游客们停住脚步观看游行队伍,各家酒店的老板和职员在酒店门前一齐拍手欢迎队伍的到来。
游行队伍的目的地是湖岸,队伍首先到达的地方是前田正名胸像前,这个胸像是于1961年为了纪念前田正名先生为阿寒湖畔的开拓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建的。首先由财团法人前田一步园现任理事长迎接队伍的到来,祭司将绿球藻放于胸像前,然后用神筷献酒。献酒结束后,几位男性长老一同站在胸像前进行阿伊努式敬礼。献酒和敬礼结束后,由一名男子在胸像前跳弓箭舞来表示对前田正名先生的敬意。
离开前田正名胸像后,游行队伍前往阿寒岳神社。到达阿寒岳神社时,由神社的神官接过绿球藻将其拿到神社的前殿里进行日本神道式祝词仪式。然后,神官将盛着酒的大腕递交给祭司,祭司和站在其旁边的阿伊努民族男子们每个人轮流喝一口碗中的酒,并击掌示礼。
神社的仪式结束后,游行队伍继续前行来到湖岸。到达湖岸,首先进行舞蹈表演,这次表演主要是由阿寒湖阿伊努文化村的人们担当。随后在设于湖岸的祭坛前再一次进行祈祷。祈祷结束后,由祭司捧着绿球藻坐上停靠在湖岸边的圆木舟,另外还有两名男子坐在祭司的一前一后的位置划船。湖岸上的阿伊努民族以及游客们目送着圆木舟缓缓离开湖岸。在离湖岸大约十几米处,祭司将圆盘中的绿球藻轻轻地抓起并小心地放回湖水中,全部放回后圆木舟返回到湖岸,意味着绿球藻节圆满结束。
四、结语
整个绿球藻节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以阿伊努民族以外的阿寒湖畔居民为主的活动,如绿球藻舞蹈表演、神轿游行;二是以阿伊努民族为中心举行的“迎接”、“守护”、“送回”的仪式,后者将阿伊努民族的传统信仰文化与当地的旅游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了绿球藻节的核心部分。从漆黑的湖面上缓缓驶向湖岸的圆木舟与绿球藻、祈祷、火炬游行、在阿伊努文化村广场以及湖岸上的阿伊努民族舞蹈表演、乘圆木舟将绿球藻放回阿寒湖,这些仪式的所有流程都是在游客的参与下进行,具有浓烈的“表演”色彩。可见,绿球藻节是借助绿球藻这样一个生息于阿寒湖中的生物体及阿伊努民族传统信仰仪式,以“表演”的方式呈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通过举办绿球藻节,阿伊努民族的传统送灵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传承,同时众多游客的到来为生活在阿寒湖畔的阿伊努民族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可谓是一箭双雕。
注:本研究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
注释:
①绿球藻歌是将一首传统的阿伊努语神歌歌词中的“卡穆依”(神)改成“玛丽茂”(绿球藻)而形成的专门在绿球藻节上唱的阿伊努语歌曲。
②沿袭传统,绿球藻节的祭司是由在阿伊努文化村里最具有威望的阿伊努民族老年男子担任。
③笔者向当地人询问过为什么要举火炬,他回答说火神是阿伊努民族心目中最重要的神,举火炬是其传统信仰的体现。
④在一次仪式中进行多次祈祷是对传统送灵仪式的沿袭与传承,在传统送灵仪式中,仪式每进行到一个阶段都会进行一次祈祷,祈祷的目的是向神报告仪式进展的情况。
(作者简介:黄英兰(1979-),女,朝鲜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