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西民歌的艺术特点
2013-12-29牛琦
摘要:山西民歌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形和人文主义内容,经过多年的演变,山西民歌形成了具有浓度的生活基础,有个性的旋律、独特的风格,因此,了解山西民歌特色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山西;民歌;山歌;号子;小调;套曲
说到山西民歌,耳边就会响起《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是民歌的海洋,留存至今的山西民歌就有两万多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唐风》和《魏风》大部分都是山西民歌的原形,例如《击壤歌》和《南风歌》,据历史考证,作品是描写舜帝时运城盐湖盐池与老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民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有的歌唱劳动生活,如:劳动号子,有的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残暴、昏君形象,有的则哭诉了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更有的是描写封建帝王时期青年男女、婚姻、爱情经历的真实写照,从以上例举的这些民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歌不但能够唱出人民群众的情感,而且也可以通过民歌,讽刺一些社会不良现象,通过民歌来解释心中的愤怒和悲哀,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以及历史的发展变化,山西民歌也吸收了各地民歌的精华,通过与时代相组合,扩大民歌的内容,创出新的素材,这其中也是以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等方面来发展民歌。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吕梁山和黄河以东,被称为“表里山河”山西省轮廓是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与河北省、河南省相邻,中国母亲河—黄河,汹涌滂湃的从这片沃土流过,滋润着山西人,养育者山西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成为历史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特有的环境中,产生了山西特有的风土文化—山西民歌。
山西民歌可分为四大类:山歌;号子;小调;套曲。
一、山歌
可分为“山曲”、“开花调”、“卷席片”,这些不同的名称与它们的地域有一定的关系。
“山曲”主要流传于河曲、保德一带,以情歌为主,也有一部分“走西口”的音乐,据历史记载,这些地方贫困,百姓民不聊生,灾荒不断,百姓为了生活,走出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古长城的关口,逃荒。到关外打工挣钱养家,称为“走西口”。
“山曲”的曲调结构短小,由两句结构,旋律起伏大,是北方山歌高亢的特点,曲式结构上下两句基本相同,就是在结尾上有点变化,它的歌词表达的意义较浅,情感比较真切,不做作,真实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情感,歌词为了突出主题,常用比喻,反复叠句,以及起兴等表现手法,例如“山在水在石头在,人家都在你不在,曲调大多数是五声或六声的徵调式和商调式,大跳比较多,起伏大,体现了山歌鲜明的特色和粗狂的性格。
“开花调”左权民歌,属于山歌,代表曲目有《桃花红,杏花白》,《会哥哥》、《格旦亲》,《有了心思慢慢来》,著名原生态歌手石占明是开花调的优秀传承人,歌词中衬词衬句都堪称一绝,比如“亲个蛋儿”“亲呀咯亲呀么呆呀个呆”等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它的音乐简洁,情感丰富,容易打动人,由两个乐句构成,旋律进行以七声音阶为主,积进平稳的进行,曲中出现的大跳写作手法,用于表现情绪的起伏以及情感的转化,大大的提升了音乐的整体水平。
“卷席片”是尧传于五台县,折线,原平县,定襄县一带的山歌,意思是张口就唱,没有歌词,曲调的限制,特点是曲式结构与山歌相同,节奏较为紧凑,歌词接近生活,通俗易懂,想甚唱甚,说甚唱甚。
二、号子
1.夯硪号子:打夯号子、打硪号子。
2.船工号子,黄河船工们在劳动的时候唱的,主要分布在河曲、河津、芮城等几个县,船工号子的劳动情况不同,所以又分为“拔船号子”、“行船号子”、“拉蓬号子”、“爬山虎号子”、“推船号子”等,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呵,没有固定的唱词,都是船工在劳动时对沿途景观的怒叹,以及劳累时对情绪的释放,一般都是即兴编出的,方便于船工在从事沉重的劳动时,统一管理,振奋船工的精神。
三、小调
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多种多样,小调是指用于较轻的劳作时演唱的小曲,分布比较广泛,全省各地基本都有,有优美的抒情歌,《茉莉花》、《十样景》、《绣花灯》、《绣荷包》,有表现生活情景的,《永不能生娘家》、《姑嫂挑柴》,有歌颂人物和事件的,《下柳林》、《苦伶仃》,有适合热闹的场合演唱的《闹元宵》、《对花》、《打秋千》、《观灯》,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等等。
小调的结构一般比较规整,以三句式或四句式比较常用,一句主要为七字句,还有十字句和五子句,旋律朗朗上口,歌词贴近生活,容易记忆,这也是它广泛流传的一个原因。
四、套曲
套曲一般为声乐套曲,把一些特定的故事情节,加以不同的曲调,配上所需要的乐器,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一个完整的声乐套曲,套曲分为二种:第一种,左权“大腔”曲调悠扬、结构缜密,分为序曲、正曲、尾声,序曲又叫“蒜疙瘩”,正曲又叫“劈破玉”。正曲部分变化明显,回旋变唱。主要曲目是《红娘采花》、《赶舟》、《唤妹子》等。
山西民歌是山西的灵魂寄托,是千百年来山西人民集体劳动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劳动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唱出了百姓心中的想法,唱出咯额农民的苦难和辛酸,多个层面描写了山西人的特点,像一面镜子一样,描写着山西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山西名歌将与时俱进,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作者简介:牛 琦(1988.05-),男,山西省高平市人,本科,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