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雕侠侣》

2013-12-29贺美锋

群文天地 2013年3期

摘要:《神雕侠侣》是金庸最富传奇性浪漫性的一部小说,它在描写情爱、武功方面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神雕侠侣; 浪漫化;情爱

浪漫是一种情调,是一种境界。《神雕侠侣》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极致情爱的浪漫化书写。

金庸是一位“写情高手”,孔庆东曾这样评价:“金庸写爱情之广,写爱情之深,写爱情之奇,可以跟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而《神雕侠侣》几乎容纳了天下所有的感情。如果把《射雕英雄传》看作郭靖黄蓉成长的“史诗”,那么也可以把《神雕侠侣》看作一部长篇“情词”。

1.天残地缺的生死爱情。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是武侠小说里,甚至是所有小说里最为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爱情,可以媲美于千古名诗《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卿和刘兰芝,以及后世传诵的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孔庆东说他们的爱情是天残地缺的爱情——杨过断臂,小龙女失贞。他们的爱情用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千古绝唱《摸鱼儿·雁邱词》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

或许是上天妒忌杨过和小龙女这对有情人,不想让他们的爱情一帆风顺,所以让他们之间屡生风波,困难重重,几许生死后纵使再相逢,已是天残地缺;又或者是上天故意要成全他们的感天动地的爱情神话,一次又一次地考验他们。细细思量他们两人的爱情经历,简直可以让人泪流成河。

2.守候终身的暗恋痴情。遇上一个很有魅力、令自己魂牵梦萦的人,是毕生的安慰,然而,得不到他,却是毕生的遗憾,除却巫山不是云,没有人比他更好,可是,他却永远不能属于自己,那唯有拥着他的记忆过一生了!

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襄这四位年轻貌美、慧质兰心的姑娘,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郁郁终生,公孙绿萼甚至心灰意冷得不想做人,其他三位,都没有再爱上谁,她们都在十几岁时见过杨过,短暂的相交,令她们终身不嫁,她们的回忆是快乐的,可叹的是,以后的日子又如许的惆怅!

3.因爱生恨的变态魔情。“情”字是人类最大的、古往今来最不能解决的、使人类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的一个字。由于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心态不同,她们爱的模式、爱的对象以及爱的结局与命运都不同。面对失恋或单相思,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默默地承受,有的人牺牲了。而有的人却由爱生怨、由善向恶,由人而魔。她们的疯狂举动和失常心态,造成许多令人发指、匪夷所思的惨剧。

“问世间, 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从李莫愁出场到她纵身跳入火海,这首歌始终伴随着她,是她一生的写照。她的一生敢爱敢恨,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她由美貌温柔的好女子变为江湖上人人闻风丧胆的女魔头。她终其一生也没参透“ 情” 字, 她名为“莫愁”,但始终没法摆脱心中的愁思情怀,最终高歌着这首曲子昂然赴死。

二、人格化武功的浪漫书写

《神雕侠侣》一书虽然以描写情感、刻画形象为主,但其中的武功设计却也成就斐然,也是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的。

书中的武功描写,当以古墓派的“玉女心经”和杨过自创的“黯然销魂掌”最为惊人。

先来看“玉女心经”:“玉女心经”是古墓派创始人林朝英创建的一门功夫,这一派的功夫古怪之处甚多,其中之一就是小龙女和杨过练成了这套武功之后,却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巨大威力。两人总是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谜,直到第十四回才被作者揭开。那是杨过、小龙女在和金轮法王的激烈打斗的重重危机中,凭着本能和灵性突然领悟的。它的最根本的奥秘是,男女双方必须相互配合,相互激发灵感,才能发挥这套玉女心经的最大威力。书中写到:“林朝英情场失意,在古墓中郁郁而终。她文武全才,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后将毕生所学尽数化在这套武功中。”

如是,我们才彻底明白,所谓“玉女心经”,原是林朝英—小龙女—古墓派的“玉女心曲”。与其说这是一套武功,还不如说是一篇情诗。

再看“黯然销魂掌”:这一套掌法,是杨过在与小龙女别后,十多年来生死茫茫中创出来的,其名取自江淹《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套功夫是杨过博采众家之长,自己独创出来的。.因为只有一臂,武功的路子必然要“与寻常武功大异”,甚至“反而故意与武学道理相反”。这既符合杨过此时的武功状况,符合杨过一生的反叛性格,也符合他当时的独特心境。

这套武功共十七招,包括心惊肉跳、拖泥带水、徘徊空谷、废寝忘食、孤形只影、饮恨吞声、六神不安、穷途末路、面无人色、呆若木鸡等。光是听一听这些招式的名称,就足以让人感到黯然伤神的滋味。实际上,作者所要传达的,也正是这种心理上的悲痛苦涩和哀伤绝望。

三、结语

金庸能写出那么多富有传奇性浪漫性的武侠爱情故事,源于他自身的气质追求。他是一个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就如他所说:“我在三十岁稍过后开始写武侠小说,所描写的男主角为数众多,个性和遭遇颇为繁复。但写到最后,男主角的结局通常不出于两途: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飘然而去,遁世隐居。大概由于我从小就对范蠡、张良一类高人十分钦仰,而少年时代的颠沛流离使我一直渴望恬淡安泰的生活,所以不知不觉之间,我笔下郭靖、乔峰、康熙一类的人物写得较少,多数以另一类的归宿为结局。”

杨过被称为“道家之侠”,他身上的浪漫气质正契合了金庸一生的追求。《神雕侠侣》创作于1959年,这一年,对于金庸来说,是他人生道路上具有转折性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他离开了长城电影公司,开始创办《明报》,这也就意味着他最终选择了自由主义精神之路。也正是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成就了“武林盟主”金大侠,成就了武侠世界的浪漫传奇。

(作者简介:贺美锋(1981-),女,山西朔州人,聊城大学文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