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台空间在舞蹈作品上的运用
2013-12-29沈玥
摘要:以舞蹈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舞蹈空间的运用为题,从两个大的方面以新的视角对舞台的空间在舞蹈作品中运用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舞台空间;运用;整体效果;审美快感
一、引言
现在所创作的舞蹈,通常是要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也就是在剧场演出的舞蹈,正因为舞蹈主要是通过舞台传达给观众的,在舞蹈创作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舞台空间的运用问题。
舞台空间与其它艺术空间的不同之处是其特有的空间限定,演出场所剧场的固有空间的限定,演出内容与形式结构的特有表演空间结构的限定,观演关系变化中人的视觉感受等要求对空间的限定等,演出空间是限定的场所,同时也是观演存在的理由,舞台空间是人活动的空间,是戏剧人物存在的方式,是舞蹈作品诠释的场所,人和空间是不可分的,空间的组织结构与舞蹈作品结构的发展是不可分离。舞台空间就是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统一体。因此,舞台空间运用的好坏才对舞蹈作品创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舞蹈作品创作本身对空间的运用
(一)对调度,构图的横向把握
舞蹈艺术的舞台调度应该是有目的性的。通过舞台调度,编导可以突出人物的行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待人物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可以引导观众视线的转移,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以及推进戏剧性的高潮。研究舞台调度,编导先应熟悉舞台各区位的特点;一要了解区位的强弱。一般来说前区比后区强,左区比右区强,前区居中处往往用来表现紧张的冲突和高潮,许多舞蹈的结局也安排在这一区位,二要了解区位的变化,同样的动作在不同的区位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至不同的情感色调,编导应尝试各个区位的表现力而不是总在强区表演。三要了解区位的重复。这是指某一舞台调度在创作中的再现,区位的重复往往比某些动作的重复更能增强情感表现的力度,在熟悉舞台区位特点的基础上,编导对“舞台调度”的关注主要是焦点意识,线条意识,平衡意识,对比意识和场面意识。就焦点意识而言是通过对舞台调度的手段让观众注意到舞蹈表现的“要点”,这可以通过利用区位,利用距离、利用高度、利用身体面向、利用空旷等来实现。就线条意识而言,要根据不同的情节内容和人物心境来设计不同的舞台行动线;要注意横线的平稳,直线的挺拔,曲线的流畅,折线的跳荡,对角线的冲击力等。就平衡意识而言,要打破对称平衡;通过高度,区位,焦点,趣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协调来实现非对称的平衡,就对比意识而言。舞台调度中要动用动静,快慢,强弱,大小等对比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和平淡无奇。就场面意识而言,要区别出个性场面,分场场面和统一场面;场面的调度作为舞台调度的重要方面,不仅要讲究画面美观,而且要有助于舞蹈内容的表现。
舞蹈构图的基本原理,必须从表现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塑造人物的形象出发,来选取适当的表现形式,安排和舞蹈动作相结合的空间动作线,而形成不断移动的舞蹈画面。舞蹈的空间运动线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不同线条所能引起人的审美情感的体验为其标准。以直线运动所形成的斜线和竖线,都能表现强劲、有力的运势。横线则比较平稳、缓和,而有棱角的曲折线则给人一种游移跳荡和不安定的感觉;以曲线所形成的圆线,弧线和蛇形线,则能表现出流畅、圆润、柔和的情调,不过舞蹈队形画面的移动线的造取不要结合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变化的需要,所以它并没有固定的程式。总括来说,舞蹈构图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1)舞蹈构图要服从和适应舞蹈的作品内容的要求;(2)舞蹈构图要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出发;(3)舞蹈构图要衬托和展现舞蹈作品所规定的环境,(4)舞蹈构图要符合艺术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
可见,舞蹈调度与构图语言在舞蹈作品上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以著名编导家房进激,黄少淑教授编创的优秀作品《小溪、江河、大海》为例,编导在舞蹈构图调度上设计精巧,顺畅、舞蹈从一位演员场到二十四位演员的接续,始终处于连绵不断的运动之中,整体形态十分鲜明,如舞蹈一开始,就以圆场步引出单线流动,时而横向连贯来回于舞台。时而又径直向观众走来,时而向斜方向穿梭而过,时而又迂回绕弯蔓延而走,使小小的舞台上出现了千川百流的景象,有限的空间成了无限的表演场地。再以第七届荷花杯一等奖作品《守望》为例,编导把调度构图语言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做到了极致,整个舞蹈过程演员在原地从未移动过,但却充分说明了舞蹈作品的调度与构图要有目的性,要服从舞蹈作品的内容要求这一特性。因此,这个作品的出现也给很多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对演员本身动作语言空间占有的纵向把握
舞蹈演员的身体是一个三度空间的物体,所以其空间造型的潜力是无限的。当身体向各个不同方向伸展和运动时,便形成具有各式各样形状的完整形象,舞仅可以通过身体动作的前倾、后仰、上升、下降造成种种不同的空间层次,由此而造成的空间还会因动作本身的轻重缓稳和易难程度而被赋予一定的质地。经常观看舞蹈的人都知道,舞蹈演员周围的的空气似乎随着演员舞蹈动作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有时疑固坚硬,有时融化;有时稠密,有时稀薄;有时剧烈动,随之又安静下来。这就是说,假如演员动作显得沉重、迟缓、费力就会映出一种充满着巨大阻力的空间或艰难险阻的环境;反之,如果动作显得轻柔自如,便会唤起一种明朗、自由和顺畅的空间环境。
三、舞美的运用对舞蹈作品空间占有的帮助
剧场的空间有不同的维度,舞台是表演艺(下转第139页)
(上接第137页)术的物理框架,表演艺术便是对剧场空间的运用。舞台空间是限定的,表演与交流艺术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尽情展现,就必须有巧妙而科学的舞台设计的支持。
在舞台中,空间本身的大小、形状、方向以及结构关系,直接影响着舞台的视觉形象与情感表达。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中总结了当今舞台对设计的标:“?噎?噎需要的是适度的设计、清晰而不僵化?噎?噎,与架上画家使用两维空间,雕塑家使用三维空间不同,舞台设计要考虑第四维空间,即时间的推移——舞台画面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根据戏剧情节的转折或表演节奏的需要,舞台空间进行视觉效果、形体空间等变化,以创造出特有的舞台演出空间气氛,影响观众的情绪变化,构成情景、演员、观众相互影响的舞台演出内容吻合的特定空间。好的舞台美术设计对于舞蹈作品在空间的占有上起着补充作用。按照编导对整个舞蹈作品把握的要求,使舞美效果与作品本身融为一体,从而使观众得到一种舞蹈审美的快感,得到一种怡情悦性、精神愉悦的满足。反之,则不能使观众产生审美的快感。
就如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导演把舞美效果对于作品情节的处理把握的简洁而到位,舞台空间运用的充分而不繁琐,从黑衣人把女主角用中国传统的“门”围进轿子中,到灯光直照中国传统典型建筑屋檐式的轿顶以烘托一种封建社会特殊的时代感。又从洞房女主角拒绝“老爷”那段在大幕后面影子舞段的处理到女主角的“穿”出纸窗户的背景。再从把戏台直接搬到舞剧中到纱门的关上,把前台变后台的双人舞处理等等。无一不是舞美设计与剧情的完美结合,舞台空间的巧妙运用。可见舞美的运用对舞蹈作品空间的占有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更对整个作品能够使观众产生审美快感这一重要因素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作为从舞台为主要媒介的舞蹈艺术,舞台空间的运用对于舞蹈作品的创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舞台空间又以其特有的空间限定性来诠释舞蹈作品无限的表现范围。这就要求为求整个舞台艺术给观众带来审美的快感,舞台空间的运用(包括舞蹈作品创作本身对空间的运用和舞美对舞蹈作品空单间占有的帮助),就必须从表现作品的内容出发,以新鲜,恰当,巧妙的运用方式,使得舞蹈作品以整体的视觉效果给观众带来精神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谭铁志,杨琳.演剧与影视舞台空间创意[M].华文出版社,2005(9).
[2]孙天路.中外舞蹈编导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3]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人民音乐也版社,2002(1).
(作者简介:沈 玥(1986.10-),女,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学士,助教,广东海洋大学,主要从事舞蹈编导技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