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峰峰矿区汉语方言研究
2013-12-29周宁
摘要:对峰峰矿区环境下的峰峰方言的使用、习得进行描写。通过对峰峰话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以及语法系统的描写,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峰峰话。
关键词:峰峰矿上话;语音;词汇;语法
一、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对方言的影响
峰峰矿区隶属河北省邯郸市,是邯郸市的次中心。就地理位置而言它处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的交界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厚的文化底蕴使峰峰当地的方言产生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魅力。峰峰矿区北临武安,东南西三面与磁县接壤。峰峰话与磁县西部话大致相同,属于晋语邯新片区中的磁漳小片。本土因为矿产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因此语言受冀鲁官话及中原官话的影响较大,呈现过渡色彩。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层次的差异,居民语言的变化程度不一,城乡语言的差别以及青年人与老年人出现的言语差别等影响,在峰峰境内主要存在两种语言:煤矿生活区人民说的“矿上话”与峰峰本土方言。峰峰矿上话具有独特性,是在峰峰本土方言的基础上由各方言区的人们在一起长期交流糅合而成的,因此本文具体分析一下峰峰矿上话的语音系统。
二、峰峰矿上话的语音系统
(一)元音音位系统
峰峰矿上话的元音音位有/a/、/o/、/?圮/、/e/、/i/、/v/、/y/、/?圮r/等8个。
峰峰矿上话的音位变体/a/有[a]、[?圮]、[A]、[E][']五个,[?圮]音位变体是在一些表示口语话的语言里而[']音位变体出现的条件一致都是当其单独出现的时候,例如他[t>'24];音位变体/?圮/与普通话不同只有[?圮]一个变体,出现在_n,_N,_#条件下;音位变体/v/有[u]、[v]两个音位变体,[u]出现在_# 、_o条件下而[v]则是其他以外的条件下。峰峰矿上话其他的音位变 体与普通话的音位变体一致。
(二)辅音音位系统
峰峰矿上话的辅音音位同普通话的辅音音位一致有22个,/p/、/p>/、/t/、/t>/、/k/、/k>/、/m/、/f/、/l/、/n/、/s/、/x/、/N/、/?襔/、/?荟/、/t?荟/、/t?荟>/、/ts/、/ts/、/t/、/t /、/ /清音音位占大多数,没有浊塞音,没有舌叶音,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的对立和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立区别特征显著。
(三)声调音位系统
峰峰矿上话的非音质音位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音位的变体,
峰峰话声调音位常见变体及出现条件如下:
调位 变体 出现条件
阴平 [24]
[42] 24_
阳平 [42]
上声 [55]
[21] _55
去声 [21]
(四)音位的组合规则
峰峰矿上话辅音音位不能相互组合,元音音位可以相互组合形成二合元音、三合元音。
峰峰矿上话声韵配合规律简表
三、峰峰话的词汇系统
峰峰矿上话和峰峰土语的语音系统不同但是词汇系统是一致的,都具有独特性。峰峰话和普通话的常用词是通用的,其差别只是词语的地方音变,这种音变不是杂乱的随意的,而是系统的规律的。
峰峰话的戏谑口语中有特有的女性词汇,经常出现小舅子,老丈人,妻子,姥姥等字眼,呈现明显的地域色彩,这是由于邯郸作为赵国古都很久以来一直是封建王朝的经济文化的统治中心,极力推行各种封建礼制,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峰峰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喝了峰峰西佐水,小舅子老丈人不离嘴”。这样的俗语还有很多,比如“豁牙的,背耙的,偷恁姥姥家嘞豆芽的。”小孩裤子提得太低就会说:“裤的都掉到恁姥姥家了。”峰峰话特有的助词是嘞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峰峰话里还有一个较为有特点的词就是“不咋”,它可以表示三个意思,可以表示不太怎么样了,表示程度的减轻(不咋热);句末的语气词,表示强调的意思;多用于二次动作之后形成“···不咋”格式相当于句末语气词“吧”。
四、峰峰话的语法系统
同词汇系统一样,峰峰矿上话和峰峰土语的语音系统不同但是语法系统是一致的,具有一些特有的语法特点。
(一)词缀
峰峰话的词缀有前缀和后缀:前缀“圪”与名词、动词、形容词、象声词结合,表示一定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用于名词前有小称的意味;词头“老”的用法与普通话不完全一样。“老”字放在人名前表示亲切,有爱称的意味,如“老宝林、老金生”。放在亲属称谓前则不能算作词缀了,峰峰话的“老舅”、“老姑”等表示父辈的舅、姑、奶的,是个形容词。
(二)重叠
名词的重叠式要比普通话少,连亲属称谓也不用重叠,只有儿语才用,如“菜菜儿”,“帽帽儿”等用到。峰峰话中的ABB式重叠用的特别多,如“白念念,硬梆梆,黑乎乎”等。
(三)结构助词
峰峰话中的结构助词只有一个“嘞”,在普通话中“的,地,得”分工明确,而峰峰话不论定语还是状语后面或是补语前面都用“嘞”。
(四)程度补语
峰峰话表示程度轻重的句子层次分明,格式单一,例如一般式是“冷”,较高式是 “冷得嘞”,最高式是“冷嘞很”,超高式是“冷嘞不行”,有时超高式的“不行”可以换成“没法儿”。
(五)可能补语
表示肯定式的补语习惯用“动词+补语+唠”格式,如“吃完唠”、“拿动唠”等;表示否定式的补语习惯用“动词+不+补语”的格式,如“吃不完”、“拿不动”;表示可能性的疑问习惯用反复格式,一般情况下不用是非问,如“吃完吃不完”,“拿动拿不动”等。
五、结语
峰峰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各地的多元文化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使得峰峰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由此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峰峰矿上话。本文分析了峰峰话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研究峰峰方言形成的历史所受到的环境影响,作为历史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散发着峰峰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渝光,王兴中.语言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2]侯廷臻.峰峰志/峰峰矿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3]程丽平.历史悠久的峰峰方言[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作者简介:周 宁,(1987,4-),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