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学习中的“兴奋点”

2013-12-29徐梦雅

群文天地 2013年3期

在音乐艺术中,声乐可谓是一种最古老、最让人感动、也是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声乐艺术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把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思想情感经过艺术夸张后,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当歌曲与听众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某种交流火花,从而发生共鸣后,就能使人感动或感化。然而,声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能只认为有一副好嗓子即可,还应包括歌者良好的音乐素养和丰富情感等。

声乐与其他音乐形式不同,它是一种用人的声音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所使用的只有天生的嗓音。因此,在其过程中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笔者认为:歌唱是一个“系列工程”,需要生理上各器官的配合与心理上情绪的酝酿。尤其要正确了解声乐学习中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自觉调动和充分运用好歌者精神上的“兴奋点”。

一、声乐学习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

(一)声乐学习的生理基础

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

1、胸腔肺横膈膜器官以及吸气用的口鼻。他们组成了一个气息进出的通道,气息呼出的时候作用于声带,使其发出声音。

2、声带。它有两条有弹性的上端,歌唱时气息呼出声带被拉紧,气息从绷紧的绳带间穿过引起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3、人声乐器的共鸣体。由相互连接的许多腔体组成,包括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这些腔体对声音的音量音色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们的共振能增加声音明亮的泛音音色,使声音更加柔美动听。

4、吐字咬字器官。由口腔中的唇齿舌牙腭及喉组成。这些器官的相互配合形成语言的元音和辅音词语,以表达歌词的内容。这是声乐区别于其他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

(二)声乐学习的心理因素

1、乐感。是有关音乐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能迅速用自身具有的丰富想象力、感受力将音乐情感化、形象化。又能将“音乐化”的情感,通过音乐化的文学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

2、想象。是人对原有的感性认识形象重塑而成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4、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爱恨悲欢。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可以调节、引导和帮助学习的进行。

二、构成声乐学习“兴奋点”所具备的条件

(一)正确的歌唱理念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指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阶段;第二阶段是不自然阶段;第三阶段是科学自然阶段。”对应届本科生而言,声乐学习时间大致趋于“科学自然阶段”初期,学龄6-8年,可以适当演唱较高难度的歌曲。

科学自然阶段主要因素有:

(1)平稳的喉头。喉头位置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嗓音的音质、音色、力度及声音特征。喉头不稳定,会使声音颤抖,喉头位置偏高,发出的声音会虚弱无力,音色失真,声音摇晃不稳定给声带增加压力,重者易患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弊病。笔者对此问题的见解是:在发出声音时,喉头应处于完全平静而正常的位置,可以由声音质量来判断,并且下腭可轻松自如。多数人秉承“发高音而喉头并不上缩,发低音,可如讲话一样放松”的理念,但每个人的内部生理结构各有差异,对此问题自然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2)正确的气息。“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说明气息在歌唱时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歌唱呼吸有三种形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式呼吸。而“胸腹联合式呼吸”有独特的优点是:气息容量大,控制气息能力强,呼吸均匀、有节制。在歌唱时多用此方法,运用气息支撑下丹田,支撑点尽量在靠后背腰椎处。

(3)精准的咬字。优美动听的歌曲一般是以语言(歌词)为依据而产生的,其中的意境、人物、思想感情也要通过语言描绘和表现,歌唱时字头不能“咬死”也不能太含糊不清。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教授曾说过:“咬字犹如母老虎叼小老虎,母音、子音要‘咬’的适度有力,并且语言清晰。”字腹要准确,字尾也要归韵收音。”如“猫”(mao)其字尾是“o”,不能唱成“马”(ma)。

(4)舌头放松。舌头是否放松直接影响歌唱咬字与喉头的高低位置。舌头僵硬后拉的肌肉会破坏所有元音音响的纯净,也会带来错误的声音,舌头放松,下腭感觉“白痴流口水”的状态,以放松无束缚的感觉去歌唱。

(二)情感与技巧的统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欲说问君君不会,试将此话问杨琼”的诗句。这是诗人对当时有些歌唱的人只唱声而没有感情歌唱的感慨,更是主张歌唱艺术要声情并茂,感情真挚。所谓“一声唱到融情处,毛骨萧然六月寒”(朱权《太和正音谱》)也是指一种极富情感的歌声所产生的强大的艺术震撼力。由此可见,歌唱如果没有了情感的注入,犹如没有灵魂一样死气沉沉。如何寻找音乐中激发情感的灵感呢?清代声乐理论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到:“歌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宜重;曲唱不得其情,则正邪不分,悲喜无别,即声乐绝妙,而与词曲相离,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必唱者先设身处地,模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语,然后其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另有《乐记》记载:“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就是说“音”是从人心产生的,人心的活动是外物引起的,人心感受外物,使内在情感激动起来,做出反映,就外现于声。以上所述,简而言之是说歌唱者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体验过或相类似的情感,并通过这种被唤起的情感去体验去感受。体会歌中内涵,通过声音的音色、力度、语言、表情和动作形象地传达出来。当歌唱者与听者内在思想情感发生某种交流而产生共鸣后,会使人感动或感化。

要想激发情感的灵感,歌唱技巧不容忽视以下几点:

1、语言清晰,完整表达歌词含义

语言咬字清晰,才能明确表达歌曲的喜怒哀乐,才能打动人心,引起听众共鸣。

2、细致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中心思想等

人们因思想水平、文化修养、生活经历、艺术实践及个人性格的差别对不同事物感受不同。只有准确了解词曲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时代特征,把握好情感力度与歌曲风格,才能准确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之,歌唱的情感和技巧是歌唱中相互依存的两个部分。将二者有机统一,完美结合,才能将声乐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应有的演唱效果。

(三)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声乐作品是完整的艺术品,它有感人的旋律,有赋予旋律以生命的节奏,还有描绘意境、塑造形象、烘托气氛的钢琴伴奏。一首好的钢琴伴奏曲往往把戏剧性的交响音响和情节气氛灵活深刻地表现出来,比如前奏的启示,间奏的变化等。声乐作品《昭君出塞》伴奏是作曲家王志信所配。一开始,前奏在人眼前浮现出了遥远辽阔的塞上风景,王昭君西去的队伍映入眼帘。王昭君离别中原,怀抱琵琶思念亲人的心情油然而生……间奏明显变化,把听众带到塞上边关,边塞人民的热情迎接感染了思乡深刻的王昭君,看着善良朴实的塞上百姓,王昭君希望中原与塞上百姓平安祥和,幸福生活。最后,伴奏富有激情,抒发了后人对王昭君的崇敬之情。一首普通的歌曲经作家富有意境的伴奏,变成了一首耐人寻味的优秀声乐作品。

三、西方声乐家对“兴奋点”的几点认识

美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丽塔·沙恩说过:“我没有一种打开的感觉,当我在开唱时,可能有过。我确实知道唱得好时,所有的东西都是打开的,是焕发苏醒的。如果你认为那是打开喉咙,那就是打开喉咙。”打开喉咙是声乐训练中一致主张且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喉咙打不开,气息就不能畅通,必然唱不好歌。而打哈欠的时候,喉头自然放下,面部也处于微笑状“吸气的感觉”,这时候用打哈欠的感觉来诱发,喉咙自然会打开,且下巴和舌根也就很松弛地打开。

意大利歌唱家兰皮尔蒂说过:“歌唱时,嘴不要张得太大或太宽,但上唇是抬着的,尤其是嘴角。”顾名思义,唱歌表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歌唱练习中,我们通常要对着镜子练习,目的是对面部表情的效果有个设计和正确纠正。歌唱时,嘴巴应该处于微笑状态,使嘴唇放松,能为歌词而自由地运转。并且,表演者和外扯的嘴形不仅影响人的观赏效果,还会影响歌唱声音的质量。自然和正确的发声要求表演者面部微笑,从而带动眉毛上扬。反之,极度下垂的眉毛是生理和心理上疲劳的表现,如此疲劳,身心更是无法激动,不能振奋内心情感共鸣,自然达不到“兴奋点”的正确位置。

四、“兴奋点”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

古人云:“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艺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意思是说:乐是内心活动的表现,声是乐的表现手段,文采节奏是对声音加工的组织。君子作乐时,以心为根源,用声来表达,然后对声进行加工组织。由古人之见可知歌唱是表情情感的听觉艺术,而声乐艺术来源于生活,源于人的内心深处对世上万物的感知。加之需要一定技巧与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做到歌曲把握游刃有余,以声传情,才能与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以歌唱者角度而言,“气”为歌唱之根本,歌唱的前提。有好的气息支撑,歌唱才能完善传情达意。“声”为歌唱之基础,正确的喉头位置、正确的表情与呼吸状态才能唱出好的声音。“情感”为歌唱之灵魂,是歌唱的内在核心。“兴奋点”在声乐学习中以“气”“情”“技”“声”相融合,“四点一线”贯穿于歌唱中,塑造出一个“人体乐器时”,才能“演奏”出美妙高超、扣人心弦的艺术作品。

在把握和学习好声乐学习的“兴奋点”过程中,还可以体现歌者为了准确表达歌曲作品内容,对呼吸、歌唱技巧、情感和表情动作等方面的控制调动和发挥,这是人类对自身修养的磨炼和行为支配。古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讲过:“人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学到知识去征服和打倒别人,而是为了提高人类的修养,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把握好歌唱时的“兴奋点”不仅能提高声乐演唱的艺术素养,还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自身修养。所以说,把握好声乐学习中的“兴奋点”,是声乐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声乐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和基本功。我们声乐学习者必须做有心人,下苦功夫,认证锤炼自己的唱机,适时发挥声乐学习中的“兴奋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作者单位: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