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地方

2013-12-29陈有仓

群文天地 2013年3期

如果没有痴迷地爱过,就不会有刻骨的渴望。如果没有大自然的亲吻,就不会醉倒在南山中。

南山之美、之艳、之奇特,不禁让人感叹于天地造化之灵秀。翠山秀水逶迤蜿蜒,古树松林遮山蔽日。它既是一幅天然的画卷,又是一处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宗教圣地,还是一处种类繁杂的动物园。对于它,我的心中时时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在湟源县城西南,沿白水河来到和平乡马场台村,远方一座大山一字排开,在晴朗的天空下,清明亮丽,像一幅巨大的画卷挂在西边。谷底,一条银色的小溪汇聚了几道沟脑中的泉水,若隐若现,涓涓流淌。右边的半山腰中松林苍翠浓密,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似一道绿色的帐幔铺向天际,这便是经房湾。

走进经房湾,脚下荆棘丛生,耳边松涛声声。越往里丛林越茂密,一些不知名的红的、蓝的、紫的、白的野花绽开笑脸,像着装艳丽的姑娘迎接我们。西山茂密的松林宁静而幽雅,山顶浓浓的乳雾从岩石罅间泼下来,悠悠地弥漫,旋即被峭壁上横生斜长的杂树的枝杈和虬状的石崖裁成辫状;忽儿又风起云涌,坡地上的青草像卷起的被卷在滚动;无数只鸟雀时而像落叶般飘落下来,时而又像支响箭,直插云天。顿时,一种无比高远、无比酣畅的情愫溢满心胸!不远处各种鸟的鸣叫声传来,好像一种美妙的天籁之音。同去的文友们面对此情此景,无不惊叹“观此山,何必去黄山、五岳呢!”

经房湾蕴涵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清雍正元年,青海蒙古族首领罗卜藏丹津起兵反清,雍正得知便派大将年羹尧率兵围剿。罗卜藏丹津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遂向日月山方向逃逸,年羹尧以为罗卜藏丹津的残兵败将还躲藏在县城以东的东科寺内,便放火将东科寺焚毁。在情急中,该寺的僧众及时抢救出未毁的经卷,驮在一匹白龙马上,重找佛地。当白龙马来到一处环境幽雅的山湾里,停止了脚步,不肯行走,于是众僧便卸下经卷,搭建护经房。月余后的一天,白龙马突然长嘶几声,转身向山下走去,一直走到日月山下寺滩村对面的山脚下,再也不走了,跟在马后的僧众们知道那儿就是他们的佛地,于是又取走了经卷,这里只留下几间空房。后来,人们把这道湾称为经房湾。

其实,道教文化在南山、在经房湾流传源远。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站在那里,看人,便觉得人是仙人道骨;看山,便觉得山是仙山道气。道是一宗高深的学问,这学问的内涵与外延,既广泛又深湛。道者,崇尚自然,这对我们保护环境,弱化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颇有启发。道教,追求的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便是意志。就像真武真君,丢弃太子的位置来到武当山千辛万苦地修炼,修了好多年,道德经背得滚瓜烂熟,可还是没有得道,要不是铁杵磨针的老太婆的启发,他也会半途而废。他从早到晚,静心端坐,任鸟儿在头上做窝、生蛋、孵化,任荆棘从他的脚下长出、开花、结果,就这样一修又是四十年,最后终成正果。可见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多么坚强的意志?

早年,晁仙道在经房湾修炼,直到羽化成仙,她也是付出了何等的毅力。是她,才使这里的古树、苍松得以存活,乃至生生不息。

经房湾那片生长了几百年的松树林,在红崖绝壁的映衬下,翠绿中透着灵秀,在微风中跳动着美妙的音符。进入茂密的松林,松林的树冠似撑起的大伞,遮住了全部的阳光,偶然遇到一缕缕光斑透过树枝斜斜而下,碎碎地洒在地上。地下厚厚的苔鲜,踩上去软绵绵如绒毯。

在林中行走,心中虽然一时有些恐慌,但不一会儿反倒觉得自己成了超俗脱凡的世外仙人。那些人间的恩恩怨怨、磕磕碰碰,此时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身体与肺叶同时舒展,痴迷与快乐在周身流淌。走累了躺着或坐着,在松软的针叶铺满的林地里小憩、假寐或抬头看那从树冠中透过来的阳光,听那松树委婉的歌唱,自己仿佛就化为光柱在树枝间轻轻飞扬。我的心已经跃上了枝头,快乐得有些晕眩。我醉了,在这密林深处。

来到山顶,放眼望去,一座座绿色的土丘把红岩巨石映衬得格外艳丽。高山峡谷或雄壮魁伟、秀逸诱人;或层峦叠嶂,多姿多彩。天瓦蓝瓦蓝。大地像一个绿色为底的调色盘,又似一幅幅抽象的油画。那青绿、墨绿、淡红、深红在肆意地泼洒或渲染。大地被勾勒得美丽、和谐、热烈。在这里我听到大自然在低语、欢笑、跳动、舒展。我敏感纤细的心灵,被这伟大而神秘的力量吸引征服。闭上眼让大自然的风韵在心中肆意蔓延。山头,那一棵棵在岩石中坚韧挺拔的松树不由得引人深思,感慨万千。

松树的种子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后,它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那么,它是靠什么力量来维持生命的呢?我通过查资料,询问专家,得知:山崖虽然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松树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了。

经房湾的山石形态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怪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中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松与石,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天然画卷。

每当夏季的雷雨过后,奇峰怪石与古树松林隐现在云雾之中,更为经房湾增加了美感。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天地浑然一体,云雾缭绕,大小山峰全都湮没在云涛雾浪里。阳光下,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雾波平如镜,映得山影如画,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魅力无穷。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之势。

走出经房湾,向西行走数十米,便到了神仙洞。神仙洞就坐落在盘腿而坐的大佛身上,恰似大佛的肚脐眼。洞顶有一凹陷的大脚印。相传,盘古王开天辟地时,为了让神仙下凡有个藏身之地,便轻轻一脚,踢出了一个洞穴,那只脚印便深深地留在了洞顶。后来,西王母初到人间时,住在了此洞中。数年后,又离开此洞,来到邻近的一道山湾的洞中久居。那洞便叫神仙洞。那湾便叫神仙湾。

数十年前,一位姓陈的仙道来到这里,看到神仙洞背依大佛,面对高大雄奇且呈凤凰展翅状的大山,立马在神仙洞修炼。在神灵的保佑下,仙道苦度数年后,建起了庙宇,请来了神灵,香烟终日缭绕,岩洞中黝黑闪亮,游客如织。

凤凰山,苍山翠岭,雄奇秀丽,东西延伸数千米。东头有一天然石缸,石缸的壁部流淌着清泉水。据当地老人介绍,石缸真像一口大缸。有一年,由于雷击,石缸被劈为两半,一半留在山腰间,另一半由于年长日久,看不到影踪。关于石缸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一日,天晴如明镜,午时刚过,突然,黑云翻滚,电闪雷鸣,只见石缸的顶端两股青烟从天而降,尔后,天气又转为晴朗。那奇怪的现象,便是青蛇护送白蛇从遥远的峨眉山而来,在石缸中蜕皮修炼,并在凤凰山背部安下家。经过数年的苦苦修行终成正果,回到青城山后被封为白玉菩萨。那口石缸中本来渗着清清的泉水,经白蛇一蜕皮便成了白水。白水从此一直汩汩流淌,汇入药水河,哺育着两岸的万物生灵。

站在神仙湾对面,再向北瞭望,峰峦险峻,怪石嵯峨,岩洞幽致,九座奇峰形似莲花,巍巍壮观。狮子峰、乌龟山构成了一幅幅雄伟、奇特、险峻的天然画卷。正是造物主巧夺天工的奇妙布局,才使我们流连忘返。

沿着南岔沟向里行进,便是我们去了却梦寐以求的观看南山冰瀑的最大心愿。

初去南岔观冰瀑还是今年四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前几天,一场中雪覆盖了整个田野,这天天仍不见好转,远处一片灰蒙。但处于对梦的虔诚,我们依然踩着厚厚的积雪,沿着冰冻的河面向前行进,约莫两个时辰后,便来到了南岔冰瀑前。爬上两层分别高约2米的冰瀑,来到了宽约10米、高约20米的大冰瀑跟前,心中的愉快难以言表。自然界中不是没有美,而在于缺少搜寻美的眼睛。这是一种发现之美,探险之美。

禁不住天造地设的大美的诱惑,第二个周末我们依然相约又扑入了敞开胸襟的南山怀抱中。真巧,这天天随人愿,格外晴朗。一周前的冰雪几乎化尽了,冰冻的河面已失去了往昔的坚硬,踩上去,松软得像面包一样。天蓝蓝的,洁净得近乎透明,天幕下,那座高大的天山上一片石林起起伏伏,像清纯秀丽的村姑,挽着手迎面而来,离石林不远处,一只雄狮蹲在山头,直视前方,形态如镇守边关的将士,坚守着岗位。往南看,一位寿星站立在山头,一只卧虎守在身旁。一道酷似长城的石墙盘亘而聚集在入云的山梁。

在这里每一座山有每一座山的雄姿,每一道沟有每一道沟的奇妙。真是峰险、沟幽,千姿百态,峥嵘万状。山脚下,刚出土的新苗黄白葱嫩,清澈得不带一点污染杂质的溪水,哗哗流淌。我们时而走在河沟,时而爬上半山坡,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冰瀑前。阳光下,冰瀑像挂在山涧数丈宽、十丈高的白纱帘,在悠悠荡漾的云影下,银光闪烁,洁白无瑕,翻滚着层层轻波。流水在冰瀑中涓涓流淌,声音里浸润着晶莹的水珠。

南岔瀑布,其实在那里真真切切地存在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知道黄河上的壶口瀑布,知道因李白诗词而闻名的庐山瀑布,甚至知道横跨美国、加拿大两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不知道这里还有这样一个流水潺潺、波光粼粼、鸣如琴弦的南岔瀑布。南岔瀑布只是一任自己在夏季赤身裸体敞亮而痛快淋漓地飞驰着,在秋冬春的三个季节里宛如害羞的村姑裹上一层层白白的纱巾,藏在深闺中。北面约五六十米高的山崖顶端,那个通天的眼,似一面高悬在半空中的镜子,终日让瀑布梳妆打扮,永葆青春。

夏日的南岔风光旖旎,千峰沟壑被绿色浸染吞噬,一些羽毛艳丽的鸟儿或在凌空自由飞翔,或在杂草荆棘间跳跃、嬉戏。一丝丝温润的气流从山谷深处流泻而来,直入肺腑。一条条清亮的小溪汩汩地欢叫着顺沟谷深处缓缓流出,险峻处成为瀑,瀑下成了潭。水底下,因流水的终年切割、剥蚀,磨痕光滑而清晰。

自然界的风光,其美丽不在于人们知道以后,对它的赏识,而在于自身在寂寞中成全了自己的处女地。人们不知道它之前,哪怕经历了成百上千万年的悠长岁月,它依然能神奇地保持着自己的青春,而当人们一旦知道了它之后,使它极其容易地迅速衰老。

到南岔瀑布,让人感受到了都市里已经断然没有的这一派自然壮观的景象,也让人感悟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三面是苍茫的群山和茂密的草木,起伏着,摇曳着,在静寂的大山中诉说着无声却动人的语言;它的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和灿烂的太阳,没有喧哗,没有夸张,只有白云飞过,花香弥漫;它的天地间飞旋着各种鸟儿,奔跑着无数野兽。南岔瀑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年复一年地流淌着,喷洒着花香,携带着云朵,吸收着山脉和树木的精华,融化着太阳和蓝天的热量,将每一颗水珠挥洒得那样淋漓尽致,那样自由自在,那样和平安详,那样得天独厚。

入夜,苍山无语,密林静寂,一弯新月,漫天繁星,点缀得夜色美丽如同动人的童话。万籁俱寂,只有南岔瀑布那悠扬的歌声在飘荡,最后又静静地融化在浑厚的夜色和苍茫的山谷中。

南山,到处弥漫、渗透着一股空灵飘逸、浓郁醇厚的气息,自然的风光纵横交错,星罗棋布,与人文气息浑为一体,营造出别样的景致,让我回味隽永。步入它的怀抱,感到一切是那么的新鲜而充满诱惑,我的心中是那样的充实和自然。生命的轨迹,虽然近乎相似,但在不同的时空中,又是那样的不相似,我因有了它,才活得那样开心,那样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