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研究

2013-12-29陈瑞莲涂映

群文天地 2013年10期

摘要: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状况,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存在的问题,从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三方面作出了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问题;对策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师年轻化的特征愈加明显。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状况,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重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师团队。”如何培养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突出,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现状,本课题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题型分选择题和开放题两种,共计29道题,其中1-27题为选择题,28-29为开放题。调查样本来自江西省6所高职院校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152份,有效回收率为89.4%。样本基本情况如下:男教师占 42.7%,女教师占57.3%;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师占67.1%,公共课教师占32.9%;本科学历占57.9%,研究生学历占42.1%;教龄为0-5年的占19.1%,5-10年的占55.3%,10年以上的占25.6%。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青年教师自身方面

1.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仅有46%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而在教龄为0-5年的新教师中,仅有19%对职业进行了具体实施步骤的设计,高达54%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人生没有规划,也不具备较好的职业成长意识,只是盲目地、完成任务式地工作,把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

2.职业满意度较低。

首先是待遇方面。青年教师由于毕业实践不长,职称不高,工资收入普遍较低,而此时的他们面临着结婚、购房、赡养父母、小孩教育等需要大额支出的问题,因此常常捉襟见肘,收支失衡。如表1所示,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的青年教师仅有2%,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满意。对物质待遇的不满意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其次是职业认同方面。许多青年教师认为,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只是类型的区别,但是社会的约定俗成很难改变,高职院校教师的受尊重程度和社会地位远远不如本科院校的教师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均有一半以上的青年教师认为现有工作满足不了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见表2)。

(二)高职院校方面

1.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视不足。

一般地说,学校的重视程度与青年教师的优秀程度成正比。表3数据显示,目前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视。

2.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如表4所示,大多数青年教师能够胜任或基本胜任教学工作,超过60%的青年教师在近三年里做过科研,尽管大多数教师做科研的动机是职称晋升或评优评先。被评为“院级骨干”的青年教师占6.6%,评为“市级及以上骨干”的仅占2.6%;从未获得过专业上的成果奖励的占65.8%,这说明,大多数的青年教师都是合格的教师,基本能够满足岗位要求,胜任教学工作,但是,优秀的年轻教师仍显淡薄,需要高职院校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以培养。

3.进修培训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业务培训、进修学习、企业锻炼等方面应该加大覆盖范围,增加培训力度,实现青年教师由知识型向知识技能型的转变,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见表5)

4.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困难重重。

职称的评聘和职务晋升是青年教师的两大难题。高职院校教师职称的评聘标准对科研能力要求较高,而申报课题对于资历尚浅的青年教师来说并非容易之事,这从正、副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可见一斑(见表6)。另外,高职院校给与青年教师的职务晋升机会也较少,被调查者中,担任副科级干部的仅占5.9%,担任科级及以上级别干部的仅占1.3%,高达92.8%的青年教师无任何职务。

(三)社会方面

主要是认可度有待提高。在“您选择教师职业的最初动机”一题中,选择“工作难找”的占9.9%,选择“教师稳定”的占57.2%,选择“职业神圣”的占11.8%,“出于无奈”和“其他因素”的为11.9%。不难看出,最初选择职业时对教师充满热爱之情的并不多。加上薪水待遇不尽令人满意等诸多因素,使得很多青年教师只是把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当作事业来发展,缺乏源自内心深处的强大内驱力。要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

以上方面的问题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与职业发展,阻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延缓高职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促进高职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途径思考

(一)青年教师方面

1.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成长意识。青年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估周围环境,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制定具体的成长步骤,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馈和修正,将教师职业当作终身事业来发展。

2.正确认识高职教育,提高职业认同感。高等职业教育做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发展时间不长,发展空间很大。如何将自己培养成适应高职发展的、具备双师素质的高素质教育人才,是青年教师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因此,青年教师应主动加强业务学习,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发挥优势,补足劣势。如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需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专业课教师要增加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业务上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掌握高职学生的规律和特点,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只有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社会才会予以认可,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才能大大增加。

(二)高职院校方面

1.提高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学校的重视是其顺利成长的前提。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负责青年教师培养的部门,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并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专项经费,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学历提升、教学科研、企业锻炼等方面予以保障,相应地提高青年教师的待遇,以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引导,提高业务素质。高职院校要通过讲座、培训、访谈、宣传栏等引导青年教师加强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提高青年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鼓励他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积极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帮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更加健康、快速地成长起来。

3.健全培训体系,搭建成长平台。首先要做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做好职前教育。岗前培训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是要通过培训,使新加入高职队伍的青年教师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规范,初步懂得高职教育规律,尽快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其次要做好在职培训。第一,学校要积极支持、鼓励青年教师采用进修、函授、在职攻读学位等途径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学历层次。第二,由于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性特点,高职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可利用寒暑假开展以实践技能、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方法、能力等内容的继续教育培训;根据岗位的不同,给予教师1-6个月不等的企业实践,鼓励教师下企业开展顶岗锻炼,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与实践技能。第三,学校还要开展科研能力培训。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一样,肩负着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使命。科研是高校发展的支撑点和生命力,学校可有计划地组织由教授、专业带头人举办专业讲座和培训;聘请高水平的校外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以便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术科研的平台。第四,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开展听课活动、说课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等丰富的教研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进取精神,促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4.完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保障。学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评聘机制、干部培养机制、收入考核制度和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适当地向青年教师倾斜,从根本上激发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科研项目、企业实践的积极性,规范与推动青年教师科学的职业发展管理。

(三)社会方面

社会的认可是教师对自己职业认可的基础。因此,要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和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实际情况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要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师资培养、学历提升体系,全面促进高职教师的职业成长与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瑞贤.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王维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探析[J].中国培训,2010(2).

[3]刘桂辉.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成长机制研究[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2).

[4]宋兰香.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吴天钧.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5).

(作者简介:陈瑞莲(1981-),江西赣州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与思政教育;涂 映(1960-)江西南昌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