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2013-12-29汪建锋

群文天地 2013年10期

摘要:当前在我国,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并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群体,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较差,需要社会及政府的大力扶持。本文对我国城市弱势群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 ;法律援助 ;住房保障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

弱势群体(social vulnerable groups)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我国的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社会成员社会关系失调或由于失业下岗、老龄化、残疾或竞争失败等原因而对社会不适应,因此产生生活困难和障碍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这个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扩展。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现如今已尤为突出。尽管各级政府已经能给予了他们一定的帮助,但这些远远不够,他们离优质的生活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正视他们的生存困境,把社会保障落到实处,真正使他们脱离困境。

二、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打造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要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不可或缺的基础之一就是社会公平——全社会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各种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其次,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现代文明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志,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关注和扶持弱势群体,提高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再次,弱势群体的规模巨大,如果他们保障更强,生活更好,那么整个社会都会充满创造力和活力。因此,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问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才能与创造力,形成庞大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三、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1.自身的原因。如社会成员有着身体或能力上的缺陷,会导致他们在体力、智力及社会机会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另外如一些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而又无所技能的社会成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人力资源需求的有限程度,这部分群体会很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

2.失调的利益分配机制。在我国经济全面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在分配过程中,收入分配失衡,是弱势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加上再分配过程中税收及社会保险调节的不平衡及不完善,又会导致他们的再次弱势化。

3.来自社会的歧视。由于我国多年存在着身份、所有制及户籍等方面的二元化结构,并已在人们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会以此为标准来进行判断。尤其在爆发过几次金融危机后,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和恐慌感,更认为弱势群体是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来源,使得这种歧视更加严重。

4.不完善的法律体制。权利供给制度的不合理、权力保护及救济制度的缺失是造成大规模弱势群体存在的原因之一。在国际上,法律是调整社会利益的最有效的途径,它通过对权力的配置、保护和救济,以调整社会成员对资源的占有和使用。但若法律的完善程度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那么这种滞后性必然会限制弱势群体权力的行使。

四、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自80年代中期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一系列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仍需不断完善:(1)根据不同的保险对象,实行不同的保险模式。(2)加快社会保障立法速度,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化、法制化。(3)扩大覆盖范围,建立多种形式的保障制度。(4)加强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确保基金保值增值。(5)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产业,完善社会保障功能。

2.完善教育制度建设,推进教育救助。首先要规范办学,切实制止和打击非法招生、违法办学行为;其次,实行收费公示制,降低高校收费标准,严格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并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最后提倡鼓励社会捐资助学和民间资本助学,引领民办教育事业有序健康发展,同时落实高等院校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及助学贷款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3.施行法律援助制度。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体,多方筹措法律援助经费。针对法律援助事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指导;呼吁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法律援助事业进行集资和捐赠;尝试施行法律保险责任制,让公民每年支付少量保险费,以备不时之需;积极倡导和推动法律援助志愿者体系,动员有识之士投入到法律援助事业中去。

4.完善征地补偿和住房保障机制。彻底消除城乡户籍制带来的权益分割现象,让弱势群体能够及时享受到相对平等的社会保险和城市低保。同时,加快完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并确保这些资产真正用于保障低收入和住房困难的家庭;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的运行制度,防止违规操作。

随着“两会”的落幕,如何改善民生,增加人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建设,缩小贫富差距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话题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这些措施的提出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平度,实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姜淑菲.试论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刘玉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问题研究[J].行政与法,2010(1).

[3]陈为智.社会资本: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一个视角[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2).

(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