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球训练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3-12-29李众民
摘要:乒乓球看似小巧,但在学习上需要掌握的技巧性是非常高的,所以乒乓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本文将对多球训练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球训练;乒乓球教学;应用
一、多球教学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多球训练的方法非常简单,通常都是在学生训练的球台边摆放一个大筐,然后在筐中装满乒乓球,保证筐内的乒乓球能供应上学生的练习。在进行多球训练时,可以选择一球连用,也可以进行一球一用,通过不同落点以及不同性能的供应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乒乓球训练。从训练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多球训练收到的效益是非常高的,不仅避免了捡球的时间,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对乒乓球的球感。同样的训练时间,多球训练所收到的效率要比普通训练高很多,因为普通训练在捡球上的时间占整个训练时间的比重比较大,而且一味的捡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耐性,训练本身就是一项比较枯燥的事情,再进行捡球环节,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球训练的优点非常多,从客观上讲不仅避免了捡球的时间,而且提高了训练节奏与训练的密度,在同样的时间内训练的效率显著。
二、多球训练教学的基本理论与训练方法
多球训练教学模式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收益,不仅减少了训练的时间,并且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训练强度。应用多球训练使得乏味的训练中增加了快速击打的刺激感。多球训练的理论依据是动力定型的理论。动力定型理论的过程是指在有效的时间内,经过不断重复的训练,并且不断的加大重复的强度而形成的一种运动技术的过程。换句话来讲,可以说是在单位的时间内经过不断重复的训练,不断地冲击形成的一种强大的动力,使得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运动的技能。
多球训练教学方式所得到的效益是非常高的,为了更好的证明多球训练教学模式的优势,下面进行分组实验,将多球训练教学模式做为实验组,对照组选择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模式。实验过程中,将两组的训练情况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便于最后的比对。
多球训练教学模式,首先要对学生握拍的手法、身型以及对球的熟练进行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完后,就要对学生进行连续球的训练了。在进行训练过程中,喂球员要根据老师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定点发球,学生在回击过程中,老师要对其动作以及方法进行指导,保证训练的标准。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来进行左右不定点、回定点等环节的训练,在训练中要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训练时,首先也要对学生进行球性、手法、步型的训练,基本训练掌握后,然后进行定点给球训练,训练的次数以及训练的强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训练左右不定点以及回定点训练时,也是有所限制的,最后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
两组训练的人员素质水平相等,并且训练的时间都是一致的。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要选择供球速度快的学生,然后对供球的学生进行训练,不仅要加强供球的速度,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速度的增加,起初稍微慢一些,然后根据实验学生的水平不断的增加供球的速度。供球的点也要从起初的定点供球发展到不定点供球,速度循序渐进激发学生训练的斗志。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的手法以及相应的动作加以观察,发现动作不标准时就要及时更正,保证每个动作都在标准要求下进行,帮助学生快速的进步。在进行多球训练时,老师要确保学生的训练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多球实验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其目的是为了反映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训练水平,为了保证实验后的数据的准确性,对照组的学生也要进行同样的水平测试。实验结果测评时,对实验的学生不予公开,以确保最后评测的公平与客观。
实验结束后,通过对两组学生的比对发现,进行多球训练方式的学生对乒乓球单向技能的掌握能力与掌握的速度上明显比传统训练模式的学生好,同时多球训练模式的学生对单向训练的技巧以及规范动作掌握的也比较好。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采用多球训练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快速的掌握各项技能,对各部分的动作要领把握的也比较好。另外多球训练方式对学生的意志上有所增强,通过多球训练使得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不断地进行速度与体力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与接球的速度;在同样的时间与同样强度的训练下,传统训练的学生在移动的速度以及击打的力度上都远不如多球训练的学生;在对乒乓球进行训练时,通过速度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对于学生在掌握球技以及击打的节奏上都有很大的帮助;进行多球训练后,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对球的掌控能力、击球的准确性都有所提高。实验结果证明,多球训练与传统训练相比,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单向击打的水平,但是乒乓球是一项多种战术结合的运动项目,所以在训练时要综合训练。
三、结语
多球训练在乒乓球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给乒乓球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收益。通过多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击打的次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有效的时间内加大了训练的强度。多球训练还能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对球的掌控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多球训练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燕晓.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及考核方法再探讨[J].体育师友,2010(35).
[2]马万风.多球法与乒乓球选项常规教学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1).
[3]许世东.探析领会教学法在乒乓球公体课中的运用[J].体育教学,2009(16).
(作者简介:李众民( 198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河南中医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