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新形势下改进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

2013-12-29王海燕

群文天地 2013年10期

摘要:如何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实现与企业的充分的了解和接触,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辅导员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等两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各类高校的就业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除了社会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之外,高校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也是一个不能尽快解决的棘手问题。针对当前的这种状况,让高校大学生走出学校象牙塔,尽快与社会和企业接轨,应当是社会发展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实现与企业的充分的了解和接触,笔者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辅导员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等两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1.企业要求高,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社会发展快速而多元化,对企业要求高,企业的发展必须顺从社会发展的大潮流,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企业用人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品德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单薄,实践环节少,实践能力比较弱,传统教育往往注重学习、忽视素质教育,也使大学生在综合素质上有些欠缺,比较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要求。加之很多大学生存在好高骛远的心态,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够、对自我定位不准的状态。社会人才结构呈金字塔状态,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只能处在金字塔的中低端,望“高”兴叹。

2.当代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就业观念不够多样化。

当代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不关注与自己相关专业的企业信息,不注重提升自我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导致在就业时被动地迎合企业的要求。另一个方面,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观念不够开放,在就业严峻的情况下,应带拓宽就业思路,拓展就业新渠道,如选择更现实的平台,选择中小型企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作为高校来说,应当努力促进校企合作,增加企业对学生的了解。企业不应当对大学生做盲目的高要求,大学生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业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但这些都不完全是大学生本身的错,这是跟我们国内总体的教育环境相互关联,因此,企业应当对大学生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对其加以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合理引导,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发挥高素质人才的潜力和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当代大学生终生学习的观念不强,不适应多元化的开放的就业环境。

很多大学生对于大学学习,没有全新的认识。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恰恰相反,大学应当是新起点,是大学生由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桥梁,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个桥梁,大学期间,大学生应当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适应企业对高知识人才的要求,同时,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适应岗位的新要求,适应就业环境的灵活要求。作为辅导员就业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意识,没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就不能适应就业的灵活要求,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社会的新知识,注重自我知识结构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多变的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就业工作重点在于引导观念,加强管理。

鉴于大学生对就业现状的认识缺失,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工作,应当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的观念,让就业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不能将就业工作变成督促学生找工作,而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社会、认识自我的价值,既不能过分夸大就业的难度,使学生产生过多的就业压力,产生恐惧和厌倦社会的心态,也不能盲目乐观或者视而不见,对学生听之任之,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应当从实际社会情况出发,客观的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认清现状,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完成向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人才的过渡。

2.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大学生需要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注重培养勤劳诚信、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注重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就业环境的多元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大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甚至职业道德意识很淡薄,如没有诚信观念,缺乏团队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等等,影响了大学生在企业中的形象,没有发挥出大学生应有的实力和能力。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将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作为重要方向,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职业法律知识,能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员工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以及职业角色相应的职业心态和能力要求,树立正面理性对待企业的职业心态和专业的职业形象。让学生了解如何与同事简历良好的合作关系,融入团队参与协作的方法与技巧,学习不断改善自我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职业成长铺垫基础。

3.梳理就业途径,总结方式方法,做好大学生的引路人。

为了做好高校就业工作,必须要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第二:大学生对企业的认识是什么?

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企业会说出无数个理由,来说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但是我认为,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永无止尽和不切实际的,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是逐年递增的,对于一个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这种要求是有失公允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包庇和永远保护学生,应当鼓励他们走上社会,但是对于企业,我们也应当进行沟通和交流,降低他们对大学生不切实际的要求,改变他们对大学生的偏见,只有这样,企业才会认认真真的去改造和尊重我们的学生,把培养他们当成是一种责任。高校就业工作,应当把这种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作为重要的努力方向,与企业平台的成功搭建,是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大学生对企业的认识是什么?可以说,企业对大学生的认识很清楚,但是大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基本等于零。很多大学生,几乎连社会上有哪些行业划分,哪些职位岗位都搞不清楚,这样的大学生,怎么能做到主动出击,去选择企业和平台?单纯的大学实习,只能是作为看一看的镜中花、水中月,根本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所以,高校就业工作应当侧重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社会,认识企业,如开设行业、职位介绍课程等等,避免学生认识狭隘,大胆尝试让学生和企业接轨,帮助大学生知己知彼。

4.如何实现大学生和企业平台的建立?

大学生和企业平台的建立,从校方的角度来考虑,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①如何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行业,能真实的与各种岗位职业打交道,提升能力?②如何在学生实习期间,让更多的企业来了解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学生?③如何选择合适的企业,实现企业长期的对学校学生进行各种行业上岗培训?④如何细化热门行业与职位,成功实现学生的专业转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如何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行业,能真实地与各种岗位职业打交道,提升能力?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职位岗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如何开展对学生就业知识的培训?

很多职位在招聘信息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秘书,业务代表等等,这些职业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是它们却是大学生重要的平台和跳板,它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是却对应聘者有非常高的要求,大学生首先要能胜任这样的工作,才能向更高的平台发展,当代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专业转型的能力,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梳理就业信息,学会对各种行业、职业和岗位进行分析,填补就业知识的空白。同时,我们应当避免单纯的监督管理,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提供实战的机会,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轨。

参考文献:

[1]田光哲,张 元.就业技能的基础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王 军,刘 慧.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具体途径[J].黑河学刊,2006(5).

[3]朱巧芳.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5(1).

[4]陈绍奇,叶梓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调查与对策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5]汪忠武.大学生就业实用手册[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