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X”体盛行的社会文化心理探析

2013-12-29郭倩

群文天地 2013年10期

摘要:近两年,作为网络流行语之一的“XX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时至今日仍不断涌现,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XX”体的时代。语言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本文通过对2010年至2012年较盛行的“XX”体的盘点,试图探析其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XX体;网络;流行语;社会文化心理

一、“XX”体的产生及例证

(一)“XX”体的产生

网络流行语体——“XX”体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是网络流行语在逐渐嬗变的基础上产生的。

网络的普及催生了网民阶层并使其日益壮大,网民交流和沟通当然需借助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起初也只是网络使用者为传达信息而键入的文字,为交流的快捷而创造的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样式。其后各种聊天软件的开发,又为网络语言注入了表情和各种符号元素。最近两年,社会矛盾、热点事件和个体生存状态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于是包含更多社会文化心理要素的网络流行语体便日渐盛行起来。透视时下“XX”体就不难发现,机智幽默、怪异挑逗的文字句式背后,映照的正是当下社会现实的变迁,折射的正是民众的文化心理。

“XX体”起源于2010年的“凡客体”,之后,各种“XX体”开始在网络上如排山倒海之势出现,包括“咆哮体”、“淘宝体”、“Hold住体”、“蓝精灵体”、2012年末流行的“元芳体”、“切糕体”以及最近开始出现的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体”等等。

(一)“XX”体例证

通过收集到的流行语体使用情况的信息,现选择2010年至2012年网络上较流行的“XX体”进行简单介绍,引做例证。

1.凡客体

2010年7月凡客诚品(VANCL)邀请了青年作家韩寒和青年偶像王珞丹出任形象代言人,一系列的广告也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公众的眼帘。该系列广告意在戏谑主流文化,彰显该品牌的自我路线和个性形象。然其另类手法也招致不少网友围观,网络上出现了大批恶搞“凡客体”的帖子。代言人也被掉包成小沈阳、凤姐、郭德纲等名人。其广告词更是极尽调侃,令人捧腹。

正常版(王珞丹为凡客诚品代言):爱表演,不爱扮演;爱奋斗,也爱享受;爱漂亮衣服,更爱打折标签。不是米莱,不是钱小样,不是大明星,我是王珞丹。我没什么特别,我很特别。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改编版(郭德纲为Givenchy代言):爱相声,爱演戏。爱豪宅,爱得瑟,爱谁谁。尤其爱15块一件的老头汗衫。我不喜欢周立波,也没指望他会喜欢上我,我是郭德纲。

这些“凡客体”经过网民的改造后,或冷嘲热讽、或幽默风趣。此外,除了真实人物被“凡客体”外,甚至央视大楼、腾讯QQ以及网络游戏人物等也均被恶搞。

2.淘宝体

网购时代,网店卖家常对顾客说:“亲!包邮哦!记得给好评哦!”这种卖家拉拢顾客的句式因其具有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特点迅速被广大网民们效仿,甚至一些单位的招聘启示、录取通知、通缉罪犯都用上了“淘宝体”。

①2011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向录取学生发送“淘宝体”录取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211院校噢!奖学金很丰厚哦!门口就有地铁哦!景色宜人,读书圣地哦!亲,记得9月2日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上网就可以查到通知书到哪儿了哦!”

②7月15日下午,四川崇州市济协派出所发出了淘宝体微博:“亲,你今天终于来自首了,我们包接包送管伙食,你一定要给我们五星评价哦!”

3.甄嬛体

2012年4月,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剧中人物对话文艺调十足,语调不急不缓,从容大方。细细品味这古诗风韵之余,引起网友的效仿,并将这种文体称为甄嬛体。很多网友平时说话聊天时纷纷效仿,极具喜感,凭空制造出无数欢乐。

甄嬛体:“今日醒来全身酸痛,感觉很乏,想来怕是前几日玩得太尽兴所致;私心想着若是连着这三日继续歇息,闻花之芬芳,沐阳光之温存,定可心情大佳,对工作必是极好的。”

正常体:“不想起床上班。”

4.元方体

“元芳体”来源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剧中狄大人常对李元芳说:“元芳,此事你怎么看”。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固定化,“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

2012年10月,这一惯有的片断被网友吐嘈,并跟风模仿形成了“元芳体”,产生各种版本。万事皆问元芳,使得“元芳”一天被询问250万余次,形成微博热点话题。

例如某美容公司的宣传语:狄仁杰:“元芳,整容一事,你怎么看?”元芳:“大人,整容实乃私事也,女为悦己者容,你我同是男子,坐享其成便可。”

通过以上择取的几个典型例证可以看出,这些形形色色的流行体有的依赖一个语篇结构,有的涉及一个句式,有的甚至只需要出现一个或几个标记性词语。人们争先恐后地将“XX体”推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次次使用中玩味特有的形式特征并宣泄情绪表达独特的内心感受。

二、“XX体”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关注社会,求得认同

通过盘点最近两年流行的“XX”体可以发现,它们多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又通过网络这一特殊的媒介获得发展,虽然文字简练,但却鲜明的表明了自身的意指。大部分网民也往往在参与网络造句狂欢的帷幕下,持续不断地将热点人物和重大社会事件代入流行语体之中,谈笑戏谑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隐含着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丑恶现象的抨击。

例如在“元芳体”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嘲讽,对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嘲讽,对元芳在电视中狂拍马屁的嘲讽,对现代社会中居多现象的嘲讽。

此外,“元方体”也具有现实的心理意义。在这样一个安全感缺乏的时代,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疑问,人行道被人一踩就塌;大桥被“超载货车”一压就垮;得了诺贝尔奖,却买不起北京的大房子,元芳,你又怎么看?不可否认,借“元芳”来发问,其实是对种种“莫名其妙”的社会现象的疑惑。

(二)求新求异 彰显自我

根据CNNIC历次网络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网民中的绝大多数是年轻而有知识的一代,他们标新立异,追求新奇,用自己的新语言显示着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开放自由的流行语体新异简洁幽默生动,完全契合了青年人张扬个性颠覆传统的心理需求,使创作者可以自由驰骋,语不惊人死不休。“XX”体的层出不穷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青年一代传统的内敛谨慎心理的弱化,勇于彰显自我和展示个性等心理特点的增强。例如咆哮体,每句以多个感叹号加重感情,多数句子以“有木有”收尾,网友们通过这种有悖于传统表达方式的语体来发泄自我情绪,彰显自我个性。如新近聚美优品80后CEO陈欧为自己代言的一段广告词刻画了为未来奋斗的80后形象,它比凡客体更励志,更能彰显个性和自我,引发了很多人尤其是80后的共鸣,据悉,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该视频已经转发超过5000次,网友回复达1400多条。网友还根据其广告词模板,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广告体,这也是继凡客之后的又一受网友热捧的话题性广告。

(三)宣泄情感,有效疏导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一代普遍感到生存的压力增大,他们在城市的打拼中成为车奴房奴卡奴。在积极适应社会的同时,他们需要一个宣泄的端口。像玩游戏一样地随意拼贴的“XX“语体已经成为网民宣泄情绪自我解压的一种途径,人们通过幽默的调侃、夸张的表述宣泄与释放生存带来的焦虑,在戏仿中体会到了藐视和颠覆既有语言权威带来的快感。“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这首《蓝精灵》动画片主题曲是不少年轻人童年的美好回忆。随着电影版《蓝精灵》热映,这首朗朗上口的主题曲再次受到热捧,并被网友编成多种版本的“蓝精灵体”,用来描绘自己的职场生活,“吐槽”工作压力。各个版本的蓝精灵之歌也让大家发现,原来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辛苦:有寒暑假的老师要“熬夜批试卷”,令人艳羡的博士“呕心沥血不分昼夜都在research”……工程师、程序员、销售员、广告人等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工作难题。

三、对“XX”体盛行现象的思考

网民通过“XX”体这种填词造句游戏,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喜怒哀乐。如何看待这种层出不穷的网络“XX”体现象呢?

对此,有许多专家学者很是担心,他们认为在网络语体生产的过程中 ,任何神圣的东西都可以被戏弄和篡改,任何严肃的事情都可以被戏谑和调侃,长此以往也许会累积并塑造一种政治冷漠娱乐致死的社会心理。而笔者认为这些鲜活的网络流行体为汉语言文字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我们应当积极看待层出不穷的句式,但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还要视场合、语境、对象及表达的目的而定,对于它们既不应该盲目滥用或限制打击也要提防那些纯属恶搞或自抬身价的“语言垃圾”。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