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许鞍华电影现实主义风格的嬗变

2013-12-29王玲芳

群文天地 2013年10期

摘要:自1979年走上影视之路到现今,许鞍华的作品层出迭穷风格变幻莫测,给我们带来丰盛的“满汉全席”,既充满了对现实无情的批判,如《投奔怒海》,也有对残酷现实的温情关怀,如《桃姐》。虽然多变的许鞍华令我们难以给她贴上鲜明的标签,但纵观她从影三十多年来的作品,其现实主义风格的嬗变还是有迹可循,让我们一步步走进这位香港电影扛鼎之将的现实阵营,以了解她内心情感世界的流变。

关键词:许鞍华;现实主义;嬗变

一、从厚重写实到黑色幽默

作为香港新浪潮的主要电影人之一,许鞍华在影片的背后一直秉持着知识分子对国家政治命运的关心、对人情人性的关怀和对传统社会文化的喜好。年轻时候的许鞍华披荆斩棘,作品风格亦如是。《胡越的故事》和《投奔怒海》中残酷的越南战争为影片蒙上了沉重的色彩,《千言万语》体现了香港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但其透露出的香港与内地无法理解与沟通的窘迫传递给了观影者厚重的感受。

经历了人生的不惑之年后,许鞍华的情感摒弃粗枝大叶,变得细腻敏感。这时候的许鞍华面对现实的种种问题泰然处之。在她后期的作品中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将很重的人生用很轻的方式表达出来。《女人四十》、《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和《桃姐》中导演通过嘲讽的态度将周围的人事物放大,力图让人们在放声大笑中噙着眼泪。《女人四十》中阿娥公公的女儿穿了2万元的衣服公公依旧认不出来,阿娥三更半夜配合公公在屋子里玩“打仗”,给他在墙上画示意图未料公公还是把尿撒到了神像上。《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姨妈这个生活精致、有思想、会讲英文的知识分子与她后来蓬头垢面、满嘴西瓜的形象大相径庭,甚至还有更为滑稽荒诞的场面,如劣质的红毛衣染红了整个游泳池,失手捂死了水太太的猫,这些都令人捧腹大笑。《桃姐》中桃姐故意佯装不关心Roger,两人之间以“大帅哥”和“大美女”称呼,养老院里坚叔油腔滑调骗钱只为春宵一刻,徐克、黄秋生、秦沛、杜汶泽等香港大牌明星的客串也犹如神来之笔。这些幽默夸张的叙事使影片充满张力,带来了丰盈的喜剧效果。

二、传统戏剧性模式到非戏剧性叙事的转变

传统的电影叙事模式侧重对戏剧冲突的表达,其借鉴的是“好莱坞经典叙事风格”,追求人物、事件的起承转合,通过制造人物之间的矛盾来形成事件之间的鸿沟,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而非戏剧性的叙事模式灵活、自然、真实,人物的时空环境既不与角色的发展构成必然联系,也不对情节的发展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许鞍华对非戏剧性叙事的娴熟运用体现了她对艺术和生活长期的积淀与自身文化素质的积累。

许鞍华早期的电影注重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人物的命运大起大落,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主人公出生入死,朝不保夕,观众的心境随着人物的命运而跌宕。许鞍华后期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则不同,正如她自己所言:“真实的生活没那么有戏剧性”。《天水围的日与夜》从故事本身入手,多次空镜头、长镜头的使用,沉默简洁的对白、人物重复单调的生活状态让故事情节的叙事平稳和缓,但对故事、对人物简单、淳朴的感情投入为许鞍华迎来了票房的春天,用许鞍华自己的话说:“这部电影几乎重新建构了我对于电影和世界的信心”。《桃姐》亦没有过多的场面调度,没有演员独特的演技,没有夸张的色彩、声音渲染,就将普通人常态的生活画面逼真再现。不管是桃姐和Roger在家中的主仆画面,还是老人院中风貌迥异的老人群像,都将生活这杯白开水不温不火地滋润人们心田。

三、结语

许鞍华现实主义风格嬗变的背后是她对生活感悟的变化。在青春激荡的岁月她昂扬、率性,为我们谱下了充满政治豪情的篇章;经历了人间的不惑,她的思想不再为生活所累,黑色幽默试图将生活把玩;花甲之际她没有畏惧老去,在她至纤至悉的情感绿荫下,从我们身边驰飞而去的时间不再是荒漠,而是我们善待生命的一次漫长修行。

参考文献:

[1]吴新嘉.现代电影的非戏剧性特点[J].戏剧艺术,1996(01).

[2]吴思远.对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现状的探讨[J].当代电影,2007(03).

(作者简介:王玲芳(1987.1-),女,汉族,山西平遥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