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的方式及建议

2013-12-29王贵琴

群文天地 2013年10期

摘要:文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详细论述了图书采购的多种方式及方法,并提出了多种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逐步提高图书采购的质量和数量,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采购方式和建议

一、定义和特点

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的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针对儿童到成人,以及所有的普通居民;为其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等。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负责收集、整理图书及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信息,了解各科室及读者的需求,结合馆藏特色,听取流通及阅览部门的意见,为选书、购书提供依据,它担负着收集国家重要出版物和全面收藏地方文献的任务,是评价图书馆价值以及管理者成效不可或缺的方面,是直接影响图书馆藏书的数量与质量、读者需求的满意程度、读者人数以及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工作流程的重要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相比,公共图书馆更加贴近广大的普通读者,其藏书内容的综合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要求公共图书馆藏书内容要涉及各个学科、各种等级和各种类型的文献。近年来,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图书馆采购工作的主要特点是:采购方式和渠道多样化,采购手段现代化、信息化,采购速度方便快捷。

二、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主要方式

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主要有政府招标采购、现场采购、书目订购等多种方式采购文献资源。

1.政府招标采购。

图书招标采购是一种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根据各图书馆采购前对采购的要求、方式、条件和程序等公开地向有潜力的书商发布公告、通告或邀请函,本着公开透明、公开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最符合要求的书商作为图书供货商,并与之签订采购合作协议的采购方式。它一方面可促进图书市场的有序化竞争,促进书商在价格上给予更多的优惠,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如免费图书加工,提供采访、编目数据等,另一方面也使图书馆依法规范采购管理,增强透明度,有效使用购书经费。近几年,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对图书采购都采用了招标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近年来,随着图书市场的逐步放开,各种各样的图书销售商应运而生,呈现出新华书店、出版社、民营书店、个体书商多渠道并存的态势。为了使日益增长的图书购置经费能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避免图书采购中的漏洞,也为了从众多的图书经销商中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供应商,图书馆已普遍开始采用政府采购方式采购图书资料,实行阳光采购,以增加图书采购的透明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政府采购的图书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采购者过于注重价格因素。在图书资料政府采购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图书发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对价格因素过于重视,因为价格是竞标成功的重要标杆,而质量往往被忽视,从而使采购过来的图书出现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有旧书、烂书、散页等情况出现。

(2)参与竞争投标的图书供应商为了最终获得订单和占领市场,一方面不得不低价竞争,甚至采取低于成本价报价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方法竞标,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尽可能多的配套附加服务来吸引图书馆。在过度的低价格策略及优厚的附加服务条件之下,意味着中标供应商在实际履行合同时将要付出过高成本,供应商为了赢利,他们最终会将这些成本以各种方式转嫁掉,导致他们对采购图书的不负责而使所采图书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2.现场采购。

现场采购也叫现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的采购,就是工作人员直接到图书现场去采购。另一方面是便携式采集器的现场采购。图书采购人员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图书品种太多,采购的时候很难记清楚哪些品种采过,哪些品种没有采过,即使记住某个品种,也很难判断现有库存剩下多少。而传统的现场采购比其它所有采购方式都显得更加直观、准确,采购人员可直接根据图书的内容进行鉴别从而知道馆内是否有藏书然后决定是否购买,但现场采购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相对较高。因为采购人员去现场采购不可能立刻就能把所需要的文献采购回来,而是根据读者需要、馆藏是否有藏书以及借阅数量去鉴别哪些文献是否应该购买,因此,完成这项工作靠一个采购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有着相当大的工作量,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地文献采购,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便携式采集器的现场采购。现代化的现场采购是便携式采集器采购,采购的时候是运用采集器上面预先导入的原始数据,查询被采图书在自己库房或馆藏中是否存在?存在多少?避免采购人员对已有图书进行重复采购的弊端;对于新书的采购,采集器具有查新功能,可以直接扫描新书的条码,屏幕上显示的是新书的相关信息:书名、作者、价格、出版社、版次、印次。并提示是否要进行采购,用户只需要根据实际馆藏的需要,进行相应数量的选择或者选择放弃,即可。完全避免了对于新书无法识别的情况。采购工作结束后,将采购数据上传至电脑,整理后书商进行图书订购。本采购方式不仅有效地缩短了采购人员在工作环节上的工作时间、提高了采购服务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我们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实操能力,更使采购工作变得科学有序、有条不紊。使之最终全面适应新型的图书采购的服务方式。

3.书目订购。

书目订购是以预订的方式采选书目信息源,包括纸质征订书目、光盘征订书目和网上征订书目等。当前,图书馆征订书目的主要来源有:《科技新书目》、《上海新书目》以及《社科新书目》等,这些书目内容全面、周期固定,也是图书馆采集中文图书的基本信息来源。但它们涉及到的出版社及文献品种不够齐全,不能全面反映各出版社的出版动态,并且一些专业性强的学术性图书和地方特色书目也相对缺乏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图书馆的馆藏。因此,它不是公共图书馆最主要图书采购方式。

三、文献采购的意见和建议

1.图书采购要以“读者为本”。 “以读者为本”、“为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宗旨,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信息资源,比如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网络以及读者意见簿等多种方式,积极了解读者需求,把读者的需求和建议辐射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图书采购工作也不例外,图书采购工作如果没有读者的积极配合,加上采购人员的专业背景、知识面的高低以及兴趣爱好的局限等,最终将会导致采购与需求的脱钩,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之所以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采购工作当中来,是因为这样不仅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文化修养,也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了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这样对图书馆来说不仅是一种无形的宣传,也能让图书馆把真正爱书的人、懂书的人吸引进来,并让他们体现“自豪,担当,热爱,快乐”的参与理念,让读者自己感觉到去图书馆不仅有书选还要有好书选。

2.为预防读者采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读者参与图书现采工作前,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告知大家:此次采选图书的专业及重点,采选图书大概的种数和册数等,对于读者感兴趣的一些图书,采访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少量的选购,以缓和与读者的关系和提高读者的积极性[2]。为了提高他们对图书馆的满意度,采购结束后,可以以现场图书优惠的形式直接让利给参与者,让参与者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或为参与者赠送纪念品等。

3.采购人员要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及各流通借阅部的设置,图书馆的馆藏基础和各部门工作需要,并通过网络和参加流通阅览服务,积极了解读者借阅倾向,认真征集对藏书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购书方向。

4.正确判断所订图书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严格按照本馆的馆藏结构和副本量规定选书:大型工具书一册(套),小型工具书1-2册(套),教学参考书及一般图书2册(套),用量大的参考书3册(套),这样以来,就逐渐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藏书体系。

5.选好的图书必须查重后再订购,避免有重大漏订和误购,对缺卷文献要及时补购。对于本馆已经收藏的文献,除非读者特别需要或发生破损或丢失等情况需要补购外,一般不再重购。订构多卷书时要认真谨慎,避免缺卷;订多卷单本时,注意配套;对于长期订单的多卷连续出版物,要及时查重,避免中间有漏卷现象,如有发现,应及时与出版商联系,做好图书的鉴别工作,严厉打击盗版,坚决杜绝内容不健康的图书进入本馆。

6.负责接收社会各界或个人捐赠的图书。对捐赠和交换来的书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并提出取舍意见后,方可著录入藏。

7.对于一些冷门的、特殊的、急需的文献类型,在采购方式上可以从多种渠道采购:直接从出版社订购、网购或直接从书店、邮局购。一句话,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只要是在正规的购书渠道里购到所需图书既可。

图书馆是科学的殿堂,知识的海洋,人格的熔炉。图书馆工作是需要热情和激情的,而图书采购工作则是复杂而细致的,因为它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采购人员不仅担负着图书馆的重任,也担负着读者的重托,因此,采购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增加图书信息量,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更新图书采购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采购模式,做到专门采购与专业采购相结合、现实采购与虚拟采购相结合、集中采购与零星采购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好同书商、出版社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多注意观察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确保图书采购的质量和数量,为读者和图书馆藏书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源。

参考文献:

[1]温雅娟.对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招标采购的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10(1).

[2]方丛蕙.学科馆员与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J].新世纪图书馆,2010(4).

(作者简介:王贵琴(1982- ),女,郑州图书馆采编部,从事图书编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