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剖析及对策初探
2013-12-29孙冬萍
【摘 要】本文剖析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阅读教学的对策:更新阅读教学观念;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可见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英语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例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听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为《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8A Unit 3的阅读课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认为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为:1)掌握重要的生词和短语:traffic,places of interest,parade,be made of,coach;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问题剖析:首先,教学目标的设计不符合阅读课的特点,不应仅关注生词和短语,而应引导学生对篇章的理解和对细节的把握,如了解此次游玩的基本情况,并学会用正确的词汇描述旅游的感受。其次,第二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太宽泛,具有不可测性,针对性不强。
【问题2】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为:1)Listen to the tape,then complete the following table.
2)Read the whole passage,then answer some questions.(12 Questions)
问题剖析:第一个教学活动缺乏坡度和层次,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听的活动安排,可以先提2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听后回答;然后设计细节理解题,让学生阅读文章,逐步理解文章;最后设计让学生理清脉络和文章结构的题目,比如填表,给句子排序,文章分几部分等题型,加深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第二个活动问题在于题型缺乏变化。让学生一次性回答十多个问题,这样单一的活动不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效果很差。
【问题3】教师逐段翻译文章,讲解语言点并进行大量的举例。
问题剖析:教学重点不突出,不符合阅读教学的特点。教师把文章的阅读当成了精读,肢解了文章内容。这种阅读教学使学生只停留在字词上,与文章的内容、结构、背景等脱节,造成学生缺乏对整体篇章的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有效阅读教学X/1ERIXknvdawx0KyTkVb+lQEIhUWDDPU3um4s+yxBA=对策初探
1.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我们老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尤其是2011年版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改变与新课程相悖的做法,真正走进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这要求英语教师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探索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规律,并以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确定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步骤,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言理解的技能。在阅读教学中,“课文的首要功能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而首先是用来阅读的;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其次是提供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程晓堂,2007)
2.优化阅读教学设计的策略。
(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学情分析和教材钻研的基础上。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这就要求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应尽可能地用可观察和可测评的语言来陈述。其规范表述应该做到:第一,行为主体学生化。即尽量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第二,行为活动具体化。即描述活动的动词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察的,我们应尽量使用学科课程标准列出的行为动词。所以在目标的描述和用词上应强调学生本位,要凸显学生主体,还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如:After learning, most students can write...;All the students can retell....etc. 而不是“Get stud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等。第三,体现阅读课的特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靠每一节课的积累逐步培养出来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2)优化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第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应多考虑这些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中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梯度和多样化。《标准》指出,活动应包括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过程,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应有助于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特别是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简单的个人观念和感受,从而提升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活动的设计切忌贪多、走过场。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机联系,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在课堂教学中,活动之间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各个活动的时间,同时要兼顾各活动间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例如可采用配对、填空、对话、表演、复述、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一步步引向深入。
第三,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而且活动的难度要适当,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阅读文章的时间和适当的思考、发现、参与、互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获得语言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把学生真正卷入到学习中来。
3.改进阅读教学方法的策略。
(1)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
学生是英语语言学习的主体,是实践者,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因此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尽量减少讲授,多采用启发、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2)加强篇章的分析
语篇的结构一般是有条理、上下连贯、前后一致的有机的语言整体。《标准》中关于“读”的五级要求中指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对语言材料做整体处理,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即:篇章分析—段落—句子—词组—单词。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浏览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主题句和重要信息,同时,加强对段落中和段落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和首尾呼应的理解。
(3)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
《标准》中关于“读”的五级要求中还指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标准》要求培养的阅读策略包括:预测、概括、略读、跳读、寻读、扫读、细读、默读、朗读、理解文章结构、了解作者写作意图等。教师要指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三、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诸多因素,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只有努力学习新课标理念,切实改进阅读教学设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重视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为主线,以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策略为核心,优化阅读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达到以读促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玉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