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物理教学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2013-12-29申洁
审美体验是人们感受、鉴赏乃至创造各种美好事物的一种自觉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品质较高的意识活动。教育理应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物理科学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的形态,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有着密切联系,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审美。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经历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的熏陶,能够有效提升科学审美能力,激发科学创造力,从而丰富其理性积淀和科学人文素养。
物理教学中的审美,主要体现在简单、对称与和谐、统一。翻开中学物理教材的篇章,可以发现许多跳动着的美的音符,以对称性为例,有“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天平平衡”“单摆的摆动”“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等,体现了物理科学美是客观现象与人的主观感受的和谐统一。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是无边界、无止境的,物理现象形象地展示了科学美,能够激发起学生对物理科学的浓厚兴趣。
“平面镜成像”就是一个典型的对称性案例。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平面镜成像的各种对称情景图片,以获得“对称”的感性认识;然后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分组实验,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和搜集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能够直接体验到物理实验现象的对称美;进而教师启发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让他们感悟实验现象的对称美。为促使学生进一步将这种审美体验从主观感受引向理性领会的水平,教师应及时点拨,如根据实验现象的对称性总结成像大小特点,又依据成像对称的统一性确定物到镜面距离及像到镜面距离大小的关系等,通过点拨,使学生领略到事物内涵的规律美。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方案安装仪器、操作、读数、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还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假设、推理等思维活动,这些不仅是学生领会物理实验思想、形成科学实验意识的过程,也是丰富和感受物理科学之美的审美体验过程。
和谐给人以一种恰如其分、浑然一体、轻松自如的美感。如,电磁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称与和谐美的启示。当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以后,法拉第萌发了“电既能生磁,磁也必能生电”的思想,经过10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做出了发电机模型。可以说,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是一个洋溢着对称和谐美的杰作。教师在进行“电磁感应”内容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向学生介绍并说明法拉第在研究电磁现象问题时所运用的对称与和谐的思想方法。
物理教学中和谐美的内容具体而且宽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公式这些抽象的方法去描述一个完整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物理世界的完美和谐图景,如欧姆定律公式、焦耳定律公式、振动图像、波动图像、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图像等。
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课内演示实验、课外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等,组织学生参加“物理小制作”及“科技吉尼斯”等创新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欣赏,从中品味出“劳动创造美”的深刻意蕴。
马克思曾指出,人类是按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的。物理教学应更多地体现它的科学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念: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最简单、对称、和谐、统一的美——物理科学美,期待着他们进一步去欣赏,去发现,去揭示……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