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资源的选择

2013-12-29刘玲玲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11期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上过一节公开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拟就开课的感想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中国是一个拥有54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而这些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相信不少教师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都为选择哪些资源而感到为难。什么是教学资源?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为了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所选取的一切材料都叫教学资源。在音乐课中,包括乐曲、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都是教学资源。那么如何选择教学资源呢?

一、所选的资源都要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

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课中,根据《课程标准》的方向要求,我设置了学生在45分钟教学中能够达到的短期行为与实际效果的具体目标:

1.认真欣赏本课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在聆听、体验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美。

2.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通过探讨、演唱等方式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以及认识这些地区的代表乐器。

3.通过互动拓展练习,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为了达到此教学目标,我选择了包括蒙、藏、维吾尔、朝鲜、苗、佤六族的音乐,如,《辽阔的草原》《嘎达梅林》《青春舞曲》《酒歌》是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代表性的民歌,选择这样的音乐对体验和探索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很有帮助;《万马奔腾》及维吾尔族乐器演奏视频可以让学生认识这些地区的代表乐器;《十二木卡姆》视频、一组少数民族音乐视频片段以及结束时播放的56个少数民族图片和背景音乐《爱我中华》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愿意去感受他们的音乐文化并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有时很多教师为了达到一个目标,也选择了多个看似新颖的资源,但是如果运用不得当,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二、所选的资源要被最大限度地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只有被最大限度地运用,在运用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并被灵活掌握,这样的教学资源才是有生命力的。如,在学习维吾尔族音乐文化时,我选择的“新疆之春”资源,是一段维吾尔族乐器演奏视频,它既是一个导入,由对蒙古族的学习进入到维吾尔族的连接;又是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认识了维吾尔族的代表乐器(艾捷克、手鼓、热瓦甫)和它们的音色特点;还是一个互动环节,师生共同打手鼓,既了解了切分节奏又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它又作为一个分析材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和探索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热情、富有动感的特点。教学资源的选择不在多,而在于落实。

三、所选的资源要有代表性和感染力

通过欣赏,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特点与风格,最好选择有代表性的、原汁原味的音乐资源。如,讲蒙古族音乐时欣赏的《辽阔的草原》,是由蒙古族最著名的长调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演唱的,这是蒙古族经典的长调民歌,很有代表性。歌手在演唱时用的蒙语、特殊的拖腔滑音和音色等特色手段,最能反映当地的音乐风格。

若要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选择的资源也应该是有感染力的,能吸引学生并使之产生共鸣。如,在学习藏族音乐之前,播放藏族同胞去布达拉宫朝拜的电影片段,那雪域高原的神秘景色以及虔诚朝拜的藏族同胞,一下子就把学生的视线和思绪吸引了进来。巍峨的雪山让学生领略到藏族歌曲的高亢嘹亮,虔诚的朝拜让学生领略到藏族人的善良、淳朴,这时已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解释,学生已经能感悟到藏胞生活地域的特点和风俗。

四、所选的资源要能体现出教师的特点和专长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专长,在授课过程中会显示出教师的个性和风格,这就导致同一个教案和课件,不同的教师用,所达到的课堂效果不一样。我在这堂课中,考虑到自己的特长,欣赏《青春舞曲》时,我没有放录音,而用琵琶自弹自唱,学生也跟着合唱,情绪高昂。学生看到我的演奏,也让我接下来引导他们总结音乐节奏特点变得很容易。因此,在选择教学资源时,也要考虑教师的自身情况,切忌照搬照抄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