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我一张明信片的时间

2013-12-29本刊编辑部

中学生天地(A版) 2013年12期

在这个时节,谈论明信片正合时宜。圣诞、新年相继来临,一张张精美的卡片,承载着手写的祝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这是多年以来常见的一道岁末风景。

在这个时代,谈论明信片又好像越来越不合时宜。我们有了电脑、手机,有了短信、QQ、微博、微信……讯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播,而这种要特地去购买、要手写、要贴邮票、要找邮筒去寄、还要耐心等待的明信片显得多么麻烦啊!

但是总有一些热爱明信片的孩子。在他们心里,明信片不仅仅是一张用来邮寄的卡片,更是似乎一切都急匆匆的生活里,难得而又美好的一份慢吞吞。

在本刊旗下的“锐角网”上,有一个“我爱明信片”的圈子,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少年在里面散片、换片、晒片,好不热闹。

今年5月,本刊举办了“第一届中学生明信片创作大赛”,以“致青春”为主题,邀请同学们拿起画笔或相机,把自己心目中的青春凝结在小小的卡片上。4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收到了800余件原创作品,经过专家评审与网上投票,最终于10月选出了其中的12张,它们将被印成真正的明信片,飞向四面八方。

这是2013年里一件温暖人心的事。让我们先从“我爱明信片”圈子的发起人吴梦静的故事讲起。

一个女生的明信片情缘

在锐角网创建“我爱明信片”圈子的时候,吴梦静刚从温州乐清白象中学毕业不久,是大家的学姐。她在锐角网的ID是“我是根啊”,于是大家都管她叫“根姐”。

根姐,你是怎么想到要在锐角网上开这个“我爱明信片”圈子的,当时对做这件事有什么期待?

当时《中学生天地》上有个小栏目叫“我在玩”,我投了一篇小稿子,标题叫《那些卡片承载的牵挂》,是写我和我的明信片的。把稿子发给编辑后,我跟他商量,能不能在文后附上我的邮箱,好让愿意和我交换明信片的读者跟我联系。编辑建议,要不你到锐角网上去建一个明信片主题的圈子吧,带着大家一起玩。

那时候锐角网刚开张,人还不多。说实话我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圈子的成员一天天增加,从个位数涨到了两位数再到三位数……作为“圈主”,看着这样的成长,心里满是感动。

你是什么时候接触到明信片的,又是什么时候喜欢上它的?

小学四年级时,我转到一个新的学校,老师给我安排的同桌是个非常文艺的女同学。她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参加各种比赛,也因此认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北方姑娘。她们互相写信,节日的时候互寄明信片。我看着她在一张小卡片上认认真真地写满字,寄给远方的笔友,过不了多久,她也会收到一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卡片。作为同桌,我好生羡慕!相距甚远的两人相互问候,互寄温暖,这大概就是我对于明信片最初的理解吧。

2010年暑假开始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突然跟我要我家的地址和邮编,我有些惊讶,但也没问原因就给了。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了来自乌镇的问候。那张明信片上写着:哥们,我出去玩儿还不忘记你呢。然后是一个笑脸和她专用的签名。那一刻我觉得特别幸福,这比得到任何纪念品都要让人觉得温暖。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别人交换明信片的?

2011年末,我在网上偶然逛到了一个明信片论坛,看到那里的很多人“盖了高楼”来晒自己收到的明信片,当时我就觉得,拥有全国各地寄来的明信片是一件很酷的事。于是我也淘了一批明信片,准备和他们交换。作为一个新人,我明白要想收到别人的明信片,就得先给别人寄。赶在期末考试之前,我把50多张明信片全部寄出,不久之后就放假了,而我留的是学校的地址。等过完寒假回到学校的时候,桌子上摆满了明信片,我数了数,有40多张。看到盖着全国各地邮戳的明信片,我开心死了。而且大部分明信片上都写满了字,有自我介绍的,有嘘寒问暖的,还有诉说心情的,感觉就像是一下子天南地北都有了熟人一样。

到现在,我已经拥有了盖着全国大部分城市邮戳的明信片,希望有一天可以集满来自世界各国的明信片。

收到这么多明信片,有没有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

除了第一次收到的,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2011年11月3日从韩国寄来的那张,这是我第一次收到从国外寄来的明信片。寄片人是一个高中学长,当时他在韩国当交换生。我们本来也只是偶尔聊聊,从那以后我们便成了比较要好的朋友。他回国后,我们曾一起旅行,一起给远方的朋友寄明信片。各自远足时,到一个目的地就给对方寄一张当地的特色明信片。这段友谊或许就是从这张跨国明信片开始的吧。

还有一张比较特别,它是2012年6月19日从西藏拉萨寄来的,寄片的人叫陈智谋,这位我们家乡的80后,从乐清出发,一路骑自行车进藏,他骑了将近三个月终于到达拉萨。我一路关注着他的微博,第一次感到勇敢的人原来就在身边。他在拉萨发微博说要给大家寄明信片,我也默默地留了地址。暑假到来之前,我收到了他的明信片。把它拿在手里的时候,我好像能够感受到他传递给我的勇气,还有无敌的青春。后来,我也背着包去了西藏。

其实印象深刻的有很多,每一张后面都有一段故事,实在没办法一一讲述。这也是明信片的一大好处,翻看它们,就是翻动记忆,重现一段段美丽的往事。

现在通信这么发达,为什么还会有人使用明信片这么“古老”的东西……你觉得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是啊,也有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笑笑说,这是文艺青年的交流过程,你不懂。

说正经的,相比短信、电子邮件什么的,明信片确实又慢又麻烦,但它的价值可能就在于“麻烦”。因为你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挑选(或自己制作),去书写,去邮寄,还要花心思去琢磨在小小的卡片上写点什么,这样的付出必然不能是随意的,也必然带着感情。所以收到明信片的人很少会看完就扔掉,而会把它收藏起来,可能很久以后还会拿出来慢慢回味。

其实等待收明信片的过程也很有意思,对方寄出的时候你会很期待,但等着等着也许就忘记了,当它某一天突然从天而降,那种惊喜的感觉真的很好。

明信片还是一种很有“质感”的媒介。俗话说“见字如面”,透过一个人写给你的字,你可以想象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字写得漂亮的,第一眼就给人好印象;字写得特别难看的,也让人过目不忘。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字,和键盘上敲打出来的字不一样,它有鲜活生动的味道。

最简单的一个理由,它们很精致,很漂亮。我的明信片们已经“挤”满了我的抽屉,我想等我以后有了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时候,我会把它们都挂起来当装饰品,想象它们挂满墙壁的景象,那该有多美!

你的“我爱明信片”后来成了锐角网人气最旺的圈子之一,它的成员大都是普通的中学生,这里也有什么难忘的事吗?

最难忘的还是圈子的成长吧。最初参与的人不太多,我除了晒自己的一些片子外,发起了第一次散片活动,没想到回复的人一下子就冒出来好多,然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每次都很火热。看到别人晒出了我寄的明信片,我就像自己的孩子有了着落一样安心。

最高兴的是一开始是我一个人散片,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上面散片,编辑当初跟我说的“带着大家一起玩”变成了现实。我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想想看,原本相互不认识、本来不太可能有交集的一大群同龄人,因为一本杂志聚到一起,又因为交换明信片而彼此有了联系,是不是很神奇?

至于故事,我想一定有很多,还是让大家来讲吧。

向“我爱明信片”的小伙伴们提问:你为什么爱明信片?

龙二太子:喜欢这手写的问候

爱上明信片是因为根姐在锐角网上开了“我爱明信片”圈子。那时候对于明信片的概念就觉得这一定是古代人用的,只是因为好奇才加入了这个圈子。有那么一段时间,不管是谁在散什么样的片子,我都“丧心病狂”地跟帖留地址。于是,每周回家总会收到一两张明信片。最后邮递员叔叔已经对我很熟了,看到我就叫:“龙二,你的明信片!”

最有趣的是,大部分明信片上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龙二哥哥,很好奇你的性别啊?然后我就像个白痴一样站在家门口嘎嘎大笑。

看着明信片上面各种各样的字体,有隽秀的,有稚气的,也有狂放的,在我拿着它的时候,总会想象某一个地方也有一双我没见过的手的主人在灯下小心翼翼地斟酌着词句给我写明信片,满怀希望而又有点担心我能不能安全收到。就像我第一次寄明信片的时候,写字都是颤抖的,紧张亢奋的心情不亚于要参加跑步比赛。

读完一张明信片,我都会小心地把它夹在书里。疲劳的时候就翻开书看上一眼,合上书以后它就静静地成为书签。一张张来自远方的卡片,牵着哪儿都没去过的我,和遥远的未谋面的朋友握手道好。

幼隽:喜欢它辗转千山万水为我而来

我最喜欢的是等待它们从四面八方寄来的感觉。每天迫不及待地打开信箱,发现片片的那一瞬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激动与欣喜。

其次喜欢的就是邮戳了。摩挲那个有着凹凸质感的邮戳,上面写了它来自何方,又经过了哪些地方,想象这是经历了多少次辗转来到了我的邮箱,这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今年我去东北旅游,千辛万苦地在内蒙古满洲里买到了明信片,盖了戳却没来得及寄,到了长白山脚下才寄出去。我寄给我的朋友们,也寄了一张给自己,写了一句“一路向北”。半个月后收到了它,上面有内蒙古的邮戳,有长白山的邮戳,还有衢州市的邮戳。千山万水啊!我想那些收到我的明信片的朋友会不会也和我一样,对它倍加珍视呢?一定会的吧。

花满陌上:喜欢旅行,喜欢分享快乐的心情

有时候觉得,明信片和旅行是一对亲姐妹。我喜欢旅行,不止一次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背起包周游世界,那个时候的我一定很快乐。于是我想把这快乐一路传递给我的亲人和朋友。每到一个地方,我就买几张当地的特色明信片,盖上当地的邮戳,寄给他们,和他们分享一路的美丽。他们一定能感受到我的心情,也能感受到一份来自远方的牵挂。这也是旅行的意义之一。

Sweet:喜欢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正能量

刚开始只是跟风在锐角网上参加了交换明信片活动,那会儿我压根不知道明信片是个啥玩意儿,甚至有点忐忑:会不会是骗人的哟?直到有一天,妈妈从门卫那里拿来一张“飞蛾片”给我,一瞬间我激动到爆!

初三这一年,学习压力很大,每天都忙得团团转。最幸福的就是收到明信片的那一刻。感谢各位片友们,在明信片上写满了各种祝福和激励我努力奋进的话语,让我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所有困难。最煎熬的时候,就拿出这些明信片来读一读,摩挲一番,满心感动,然后满血复活,继续大踏步地向前、向中考冲刺!

现在我上高中了,每个周末回家,依然会收片、寄片。这一张张小片片给予我的,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正能量。

839751544xqy:喜欢那个用心的自己

一开始给别人写明信片的时候,写得很随意、潦草,可是当有一天在邮箱里看到远方寄来的明信片,以及上面沉静、娟秀的字时,忽然觉得,片片上的一笔一画都该认真呢。哪怕只有文字,也能看见对方写明信片时的心情,更何况还有水笔细细描画的笑脸、鬼脸。

日子久了,收到的片片多了,我就腾出一个空盒子专门用来装它们。不一样的图案,不一样的字迹,不一样的性格,像我们五彩斑斓的青春。慢慢的,寄明信片也变得神圣起来。小心地贴好邮票(对了,见到不一样的邮票会很开心呢),放学路上塞进邮筒扁扁的口子里,送它去旅行。明信片塞进去的时候,会有或轻盈或沉闷的声音传来,微微的,便可以猜出邮筒里信件的多少,想到有那么多素未谋面的人坚持着用这种古老又缓慢的方式传达信息或者心情,忽然整个人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样,灿烂起来。

用心感受,就能感受到许多。我喜欢那个因为明信片而用心起来的自己。

看,我们自己的明信片

部分获奖作品以及创作者说

1. 《星空下的遥想》

作者:阮星敏(宁海县跃龙中学 锐角网ID:Ranmostar )

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无数次,复习到夜深的时候,总是会犯困,然后望望天空发发呆,想着今天怎么就过完了呀,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什么时候才能把书抛到一边呀,什么时候我的梦想能够实现呀……最后趴在桌上睡着了……

想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

妈妈,挚友,老师。他们是我生命中超重要的人,成长路上给了我很多的帮助。

你愿意和别人交换明信片吗?如果愿意,请给现在还不知道是谁的那个TA写张明信片吧。

未知的你:最近可好?蝉声渐隐,凉风袭来,注意别着凉。学习顺心吗?烦心事多吗?快不快乐呢?我的话太多,小小的框儿塞不下。总之,从现在开始,好好加油!期待你的片~ XD

2. 《再见,篮球少年》

作者:沈春逸(萧山中学 锐角网ID:橙子dream)

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初中毕业典礼的前一天,我用相机记录下这个充满了美好回忆的地方。我喜欢看球场上的热血少年,喜欢他们挥汗如雨但脸上仍带着笑容的样子。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值周,一个用来捡垃圾的长钳子不小心勾在了篮网上,某个男同学踩着凳子把钳子取了下来,然后两手抓在篮圈上,就像一个小飞侠。希望他能够实现他的篮球梦。

想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

寄给在外省工作的爸爸。爸爸常年在外,我很想念他,希望他能好好照顾自己,身体要健健康康的。也想寄给未来的自己,把现在自己的感受跟未来的我分享,看看我有否成长。

愿意和别人交换明信片吗?如果愿意,请给现在还不知道是谁的那个TA写张明信片吧。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哟。我是一个杭州人,在读高一。初中和高中有些许不同,但我在努力适应!我们教室在一楼,窗外有很多高大的树,我喜欢望着它们发呆。上学的日子每天都很充实,有时候也会静下心来想想从前的事情,想念初中里的每一个人。“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希望我可以早日做到。愿你一切安好。

3. 《青春期孤独症患者》

作者:凌 媚(宁波工程学院 锐角网ID:夏天的云)

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很多人问青春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孤独感,浸泡着忧郁的蓝。“我16岁,村上的世界尽头有纯蓝色眼睛的独角兽。我常常想象独角兽的样子,以及他们回荡在石板路上的蹄声,如同一条青色的鱼慢慢穿越我的生活……”颜歌的这篇文章,给我一种叫做“共鸣”的东西。我的十六七岁,悄悄喜欢一个男孩,爱给人写信,会写诗歌……那些我曾经觉得平淡无奇的生活,如今想起,竟闪烁着那么好看动人的光泽,它们就像是游鱼,是我的碎片,在长大这个过程中悄无声息地离开我。

想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

佑初,一个小我两岁的北方女孩。她独自到陌生的城市读书,生了病却不敢跟家人说,她身边没有可以诉说的朋友,寝室的女孩都是被宠坏的本地孩子。她说还是画画的时候好呀,没有思念,没有焦虑,没有苦楚。

她让我看到过去的自己,痛苦而且孤独的日子。我也知道会好起来的,只是希望有人把这个事实告诉我,给我一些坚定的力量。现在有这个机会,我想告诉她别人不曾对我说过的话——一切都会过去,都会好起来。

4. 《青春,我们在一起》

作者:朱 祎(天台县实验中学 锐角网ID:十月的回忆)

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这是快乐的“五人帮”,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一起看电影,一起逛街,一起分享同一份美食。要毕业了,邦邦伤感地问我们:“我们会分开吗?”啊,我们可能会向各自的理想前进吧,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那天,我们为了庆祝6周年的友谊,买了一堆气球,给每个气球画上表情,写上名字,拍了一张属于我们自己的“毕业照”。我把它画了下来,就成了这张明信片。

想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

我想寄给《中学生天地》的编辑汪元、锐角网的编辑“青灰色”,还有“夏天的云”姐姐。因为我参加这个比赛,发出第一幅作品时,没有什么人关注,点击和评论的人寥寥无几。就在我感到绝望、几乎丧失信心的时候,得到了她们的肯定,说我画得很漂亮,这给了我力量,让我有动力创作出更多作品。特别是“夏天的云”,得到“竞争对手”的赞美,真的很开心。

5. 《青春驿站》

作者:叶梦晗(杭州第七中学 锐角网ID:yemenghan)

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在锐角网上看到比赛消息的时候临近高考,无法抽身参与。到了暑假,我开始搜集素材,着笔构思。但暑假想做的事情太多,创作的进展很慢,以至于暂时搁置在了一旁。眼看离开学越来越近,想要为我的中学时代留下一个纪念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促使我重新提笔画起来。时间无法静止,我们终将长大,好在我用这张明信片,为我的中学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想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

一个远在国外的好朋友。她出国学习后,我们见面的机会便很少了。希望这张漂洋过海的明信片,让远在天边的好朋友感受到友谊的温度。

愿意和别人交换明信片吗?如果愿意,请给现在还不知道是谁的那个TA写张明信片吧。

远方未知的朋友:你好!我叫叶梦晗,是个18岁的杭州女孩。你是谁?我们未曾谋面,但小小的明信片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我们通过明信片上的图片和字迹,想象彼此的样子和性格。愿你天天快乐,并请把我的美好祝愿传递给更多的人。

6. 《折纸猫和海盗兔子的飞行棋》

作者:范 洋(嘉兴高级中学 锐角网ID:Clover)

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马上就要上中学前的那个燥热的暑假,我和邻居的小伙伴突发奇想,一起绘制了一个类似“大富翁”的原创棋。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我们一边吃着冰棍,一边攥紧手中的笔专心致志地画这副棋的场景,以及大功告成后玩得不亦乐乎的那个夏天。这副棋,我一直珍藏在身边,它是一份单纯的美好,陪伴我走过暴风骤雨般的青春期。

想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

最想寄的就是这个跟我一起画棋的小伙伴。昔日的好友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地疏离了,希望他收到这张明信片的时候,能想起那些亮闪闪的旧时光。

愿意和别人交换明信片吗?如果愿意,请给现在还不知道是谁的那个TA写张明信片吧。

其实我已经干过这事了,通过和很多陌生的片友交换,我得到了很多喜爱的明信片,也收集了许多来自各地的邮戳,最远的来自荷兰!那我就抄写一首我自己创作的小诗吧:

黎明故乡教堂/白鸽钟声敲响/缱绻绣球花的路旁/传来龙兰与鸢尾切切的语调/仿佛土壤抓紧花的执著/与倔强。

7. 《回忆过去·憧憬未来》

作者:张 藇(杭州第七中学)

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明信片上的这幅画,右边阴沉的部分是少女物质虽然丰富、内心却不乏忧郁的童年,而左边是少女一直向往并且正在迎向的光明未来。这是我自己的故事。

想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

寄给初中的班主任。在我最消极的三年里,她是除我母亲之外给我最多鼓励的人。想对她说:“我现在已经进步了,谢谢您!”

愿意和别人交换明信片吗?如果愿意,请给现在还不知道是谁的那个TA写张明信片吧。

亲爱的朋友:能够与你互寄明信片,说明我们很有缘分呢!你看到的这幅画,表达了我的内心世界,你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8. 《向前!向前!》

作者:洪健宇(宁波联合实验中学)

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我是学校摄影社的社员。那天放学后,我从窗户里看到田径场上,体育老师与学长正在练习阻力跑,夕阳拉长了他们的影子,那姿势让我看到了一种喷薄而出的无惧险阻的力量。况且,见过多种阻力跑,拖轮胎的,拖沙袋的,唯独没有见过拖自行车的。于是我赶快来到田径场,蹲在跑道边上,拍下了这张照片。

想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

寄给这张照片中的那位同学和老师。

愿意和别人交换明信片吗?如果愿意,请给现在还不知道是谁的那个TA写张明信片吧。

你好!很高兴和你认识,希望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学习到对方的优点。

9. 《梦想引导青春》

作者:蓝茹滨(缙云中学 锐角网ID:蓝蓝蓝蓝)

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关于这幅画,呃……其实是改编自《自由引导人民》,你看出来了吗?今年高考日的那一天,我从考场外走过,看到一个大大的标语:“有一种青春叫高考”。忽然觉得,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都像在经历一场战争,纷飞的考卷,挥舞的笔尖,有些人受伤,有些人“阵亡”,而更多人还是要鼓起勇气,咬着牙,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为着自己的梦想,发起冲锋。

想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

一个如今不知境况如何的初中同学。他家境很不好,听说他母亲是位精神病患者,而他还有个弟弟。他在数学方面似乎很有天赋,数学老师常常赞扬他,还说他是个怪才。但不知为何,他到了初三却日益消沉,最后辍学了。我为他感到惋惜,因而想寄一张明信片给予他鼓励,希望他的人生不要像我的画中那位倒地不起的男生一样,希望他站起来,走出低谷。

愿意和别人交换明信片吗?如果愿意,请给现在还不知道是谁的那个TA写张明信片吧。

Hi!你是一个爱幻想的人吗?你幻想过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吗?你相信有外星人吗?相信UFO吗?可以给我回信吗?让我们一起幻想,想那些可能的与不可能的事。

10. 《那些年我们胡思乱想过的琐事》

作者:杨伊岑(杭州第七中学)

作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中学时代,除了枯燥的学习、烦人的考试,就没有别的了吗?其实细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重重重压之下,我们的青春依然多彩。男生爱篮球,爱游戏,爱各种带“电”的东西,爱狂野的摇滚。女生爱时尚,爱漂亮,爱和闺蜜分享心事,爱可爱的小玩意。这些零零碎碎的快乐,是我们的年轻岁月里微小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把这张明信片寄给谁?

寄给网上认识的一个笔友。网络的世界虽然精彩,但始终脱离不了某种“虚拟感”。希望我们在电脑之外,也可以用自己手写的祝福,让彼此感受到这份真实存在的友情。

愿意和别人交换明信片吗?如果愿意,请给现在还不知道是谁的那个TA写张明信片吧。

这张明信片承载着我的祝福,已经静静地躺在你的手中。朋友,我来了,你在哪?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并不那么显山露水、惊心动魄,所以需要我们花一点时间,慢慢感受,细细品味。所以——

请给我一点挑选明信片的时间。不在琳琅满目中迷失,用心找到未必最美、但可能是最合适的那一张。

请给我一点书写明信片的时间。纸短情长,落笔之前好好想一想,然后一笔一画认真地写。

请给我一点投递明信片的时间。不拖,贴好邮票,送进邮筒,趁它还温热,做完所有的环节。

请给我一点等待明信片的时间。当焦急的心情在等待中渐渐淡定,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惊喜飘然而至。

请给我,给我们一张明信片的时间,在万马奔腾的青春里,学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