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从课程设置与进度上看待技能教学问题
2013-12-29范德举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从课程设置和进度的角度,探索导致技能学习存在问题的若干原因,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总结,提出相关建议,期望能给一线体育教师提供帮助,提高体育课技能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设置;技能教学;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1-0015-02
运动技能是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完成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技能教学研究多侧重于课堂细节和练习方法、手段上,对于课程设置和进度上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突破,提升技能教学效果。
一、技能学习持续时间不足,建议单元之间组合教学
案例呈现:在五年级实心球投掷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安排约6课时的教学计划,每周3节体育课,两周时间即完成了实心球教学任务,随后转入下一项目的教学。
存在问题:依据运动生理学原理,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经过一定阶段和时间的积累,尤其是实心球这样一个技术性较强的项目,需要通过反复、持续的练习才能建立动力定型,形成自动化技能。但在现实的体育课教学中,很多项目的技能教学都是集中在一至两周的时间内,然后完成相关测试,结果看似很多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完成预定动作,可实际上由于缺乏持续性和时间积累,这种技能的获得很多时候是外在的假象,没有真正达到自动化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会出现运动技能的退化现象,到下一个学期,技能退化的也差不多了,还得重新从头学起,不仅造成了反复学习的现象,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对策分析:根据以上现象,可变换教学策略,将一个主题单元的技能教学拉长时间布置,不要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可将两个或更多的单元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比如:将篮球运球、跳跃、实心球三个单元组合,每周三节体育课,每次课安排一个主题内容,并结合课外活动加以适当拓展,三项内容学习完约需要6~7周的时间,在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三项技能每周都有练习,拉长了学习的时间,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让学生有消化吸收的缓解过程,有助于运动技能自动化的形成,从而提DvFGfPRn7e1HfIc40l4ihg==高技能学习的实效性,避免重复式教学。
二、单元缺乏整体设计,建议采用结构化教学
案例呈现:在小学二年级《跳跃》单元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逐项进行教学,一个课时完成一个单项,如:第一课时双脚跳,第二课时单跳双落,第三课时单双脚连续跳,第四课时立定跳远,第五课时完成相关测试。
存在问题:这种教学形式看似合理、有序,但却存在一定缺陷,没有考虑单元内各项技能之间的关联性,没有充分考虑各种跳跃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将各种跳跃形式所具有的共性原理教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也就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
对策分析:笔者主张采用结构化教学,将整个单元知识和技能看作一个整体结构,分析单元内各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将结构性知识交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学会该结构,接下来再指导学生运用该结构,最后完整呈现单元知识、技能,即达到“学结构,用结构”的有效模式。在上例中,教师首先选择单脚跳,分析跳跃的基本结构原理,跳跃是由“助跑(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组成,向学生阐述各环节的作用、价值以及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学生明确并掌握要领和方法,那么在其他形式的跳跃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指导和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该结构,让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学会各种形式的跳跃,这样不仅增强了学习效果,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内容目标制定模糊,建议目标、内容明确细化
案例呈现:笔者曾先后不同时期听过两节《快速跑》教学课,一节是小学五年级,一节是初一年级,两节课从内容和目标上来说,没有本质区别,基本都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跑的技术,发展速度素质,培养优良品质,只是依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选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
存在问题:现在很多地区都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重复学习某项技能。新课标(2011版)虽然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但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只是给定一个范围,具体内容还要由体育教师去选择和把握,但实际上却导致了另一个偏差,由于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教师在教授时,随意性较大,容易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比如,水平二的篮球原地和行进间运球,到了水平三学生依然还花费时间、精力学习这些同样的内容。导致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小学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学到什么程度,没有细致的参照;另一方面,各水平段对同一项目的学习缺乏衔接,彼此孤立。
对策分析:笔者建议,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比如以市为单位,从小学到初中各水平段,依据新课标精神,明确规定必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地方和国家的有机结合,这样,教师在教授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每个水平段针对某一项目具体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不仅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连续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时间和资源,提高了教学成效,避免重复无效的教学,实现九年一贯制教学。如篮球项目,针对学生状况,小学四年级学生可建立如下具体的标准和目标,运球:能在20秒(男)或25秒(女)内完成行进间折返运球跑;能在游戏中做出抛、投、传、滚、拍等动作,提高控球的成功率;传、接球:两人双手胸前连续传接球,30秒内11个(男)或8个(女),距离2.5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余立峰.区域内规定教学内容是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关键[J].中国学校体育,2012.11.
[4]邵伟德,刘海元,王华倬.论动作诊断与错误动作纠正技能的若干问题[J].体育教学,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