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13-12-29冉茜
关键词:天灸;膝骨关节炎;天灸机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5.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4-0070-02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上以慢性膝关节疼痛、僵硬、肿大,伴有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以中老年人多见,严重者会影响关节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目前治疗KOA的方法较多,包括中西医口服药物、关节腔注射、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天灸是非火热性灸法的一种,又称为发泡灸、冷灸,是采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甚至发泡,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是针灸疗法中“灸法”与“穴位敷贴”的结合。膝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骨痹”范畴,《济生方·痹》篇:“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因KOA的发生与气候关系密切,易在阴湿寒冷的环境下发作,故俗称为“老寒腿”。根据传统医学思想“冬病夏治”,“春夏养阳”以天灸防治缓解期的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此法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防御病邪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药物透过皮肤,发挥其有效作用,提高疗效[1]。近年来,天灸治疗KOA的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将从临床研究及机理两方面做一综述分析。
1 临床研究现状
1.1 药物组成 目前治疗KOA的天灸配方有:(1)名老中医黄宗勖教授秘验方[2](老寒腿天灸方):巴戟天、白芍、肉桂、白芥子、甘遂、马钱子、血竭、三七、川芎、威灵仙、生南星、肿节风、姜汁。(2)林氏[3]报道的斑蝥、白芥子、马钱子、血竭、甘遂、三七、姜汁。(3)陈氏[4]报道的透骨草、细辛、白芥子、桂枝、川乌、麝香、生马钱子、姜汁、蜂蜜。(4)林氏[5]报道的白芥子、元胡、生甘遂、丁香、白芷、细辛、生姜汁。从上可以看出,目前治疗KOA多选用一些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如麝香、马钱子、生姜、细辛;活血止痛、利湿消肿之品,如白芥子、甘遂;温阳祛寒、通络止痛之品,如桂枝、川乌、元胡、细辛等,都具有较强的辛散走窜之性,以达祛除“皮里膜外”之寒、湿、瘀邪。
1.2 取穴特点 洪氏[2]报道的取内外膝眼、血海、足三里、阿是穴;林氏[3]报道的取内外膝眼、鹤顶、曲泉、阴谷、阴陵泉、血海、梁丘、膝阳关、阿是穴;陈氏[4]报道的取大椎、曲池、阴陵泉、丰隆、内梁丘、鹤顶;林氏[5]报道的取内外膝眼、鹤顶、梁丘、血海、足三里。从上可见,治疗KOA的常用穴位以膝关节周围近部选穴为主,如血海、鹤顶、内外膝眼、阿是穴等,能活血通络止痛,正是“俞穴所在,主治所在”;常选用足阳明经穴,如膝眼、梁丘、足三里等,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选其穴位可补益气血,濡养关节筋肉;选用穴位特性能祛湿通络,调节水液代谢,如丰隆、阴陵泉,借助穴位的特殊功能及上述中药的辛香走窜之性,直接作用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祛除“皮里膜外”之寒、湿、瘀诸邪,使邪有去处。
1.3 治疗方法及疗效 洪氏[2]报道,对治疗组40例患者在初、中、末三伏各治疗1次,3次为1疗程,从临床症状积分、关节液测定分析,天灸治疗的有效率为90.20%,优于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38例对照组。刘氏[6]报道观察组49例采用天灸结合独活寄生汤,天灸每次贴敷1~4 h,对照组47例只服用独活寄生汤,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83.0%。陈氏[4]报道,对32例患者在三伏贴敷,每次2~3 h,3次为1疗程,有效率为75.00%。林氏[3]报道,治疗组34例采用天灸加针刺治疗,每隔10d灸1次,3次为1疗程,对照组34例只用针灸,治疗组有效率为88.2%优于对照组的70.6%。林氏[5]报道,天灸组60例在三伏天贴敷治疗,每次贴敷4~12h,3次为1疗程,对照组60例采用针灸治疗,天灸组有效率为90.0%,优于针灸组的83.33%。
2 天灸治疗KOA的机理研究
2.1 经络俞穴作用 天灸是经络俞穴与药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发挥了1+1>2的效能。穴位不仅能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特点,也是治疗疾病的刺激点。天灸可通过皮肤-络脉-经脉-脏腑,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天灸疗法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抗御病邪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药物具有发散、走窜的性质,能经皮肤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药力更专且疗效确切。
2.2 药物作用 天灸治疗KOA常用的有白芥子、麝香、细辛、生姜等动、植物药。细辛气辛香,有局麻、解热镇痛、抗炎、抑菌等作用,细辛油不仅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还能抑制炎症过程中的炎症介质释放、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白细胞游走及结缔组织增生等。而KOA的病理改变基础是关节及软组织退变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导致膝关节肿胀、疼痛发生,这恰是细辛的对应之症。白芥子性辛温,有散结通络之效,其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苄酯及白芥子苷,研究表明异硫氰酸苄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及防癌抗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属、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都具有很强的杀菌力,而且白芥子苷遇水后生成白芥子挥发油,有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其促渗透效果较好,这就增强了药物经皮透达病处的能力[7~10]。
据研究报道,麝香具有抗炎、抑菌、镇痛作用,其中尤其对炎症的早、中期效果明显,能降低炎症介质的作用,疗效与氢化可的松相似[11]。马钱子能通过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脑啡肽含量起到镇痛作用,能降低前列腺素的释放及血管通透性的升高,起到镇痛、抗炎作用[12]。另外,生姜也有杀菌、抗炎的作用。可以看出,治疗KOA的天灸药物,多具有抗炎、抑菌、镇痛作用,其气味多辛散,易于透皮达膜。
2.3 现代医学机理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天灸发泡后,表皮会变薄,从而利于药物成分的吸收。其所发水泡吸收较缓慢,形成了一个较长的化学、机械刺激作用。药物从体外作用于人体穴位,该处的组织结构、皮肤、神经、血管、淋巴等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某些中药能刺激穴位,使局部温度增高,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药理成分通过皮肤,穿过毛孔,不断地进入淋巴液、血液而发挥其药理作用。一些药物还可能通过刺激机体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直接反射性地调整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3 现状及展望
目前,临床上开展最普遍的天灸是“三伏天灸”,用以“治未病”和防复发,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及预防感冒等。检索1979年至今的CNKI数据库,获得220余篇关于天灸的文章,其中8篇关于天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报道,包括5篇临床研究,3篇综述。天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报道较少,且常与其它疗法配合使用,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疗效证据支持。
为了将天灸这一简便、有效的传统疗法广泛用以KOA,笔者提出以下想法:(1)对天灸剂型进行改革:如将天灸药物制成能保存较长时间的成品,这样,患者可以参照医嘱自行贴敷,降低成本;或者将药物制成注射液剂型,如此既不会影响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保证药效,还能避免发泡、破皮,减少患者痛苦。(2)提高研究水平:医院与学校开展合作,进行规范化的天灸治疗KO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以获得高质量证据。
参考文献:
[1]钟珊,吴曦,梁繁荣.天灸的作用机理和展望[J].西部中医药,2012,25(3):93~96.
[2]洪昆达,李利,阙庆辉,等.天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8):2227~2230.
[3]林家驹,陈利芳.天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382~383.
[4]陈志煌,孙维峰.天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2):71.
[5]林艳霞,刁利红,范丽英.针刺加天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2010,31(23):122~123.
[6]刘志文,赵淑平,陈茵,等.天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96例[J].广大医学,2010,31(13):1754~1755.
[7]李泽友,沈文涛,周鹏.异硫氰酸苄酯的防癌抗癌作用与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7):2598~2599.
[8]甘永祥,陈文.异硫氰酸苄酯研究概括[J].农垦医学,2009,31(3):261~263.
[9]刘强,陈兴兴,孙学刚,等.白芥子促进黄芩苷透皮吸收的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4):8~9.
[10]曲淑岩,英杰.细辛油的抗炎作用[J].药学学报,1982,17(1):12~16.
[11]孙蓉,杨倩,尹建伟,等.麝香及替代品药理作用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09~712.
[12]郭常申.中药马钱子的药理作用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5: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