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疗效观察

2013-12-29王安睿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4期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配合奥拉西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治疗组为8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4-0026-02

本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通过对其中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患者60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致伤原因:46例为交通意外,2例为高处坠落伤,12例被硬物打击头部受伤。伤者既往体健,经颅脑CT等其它检查手段证实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0~55岁,平均42.3岁;病程6h以内入院,其中伴脑挫裂伤10例,脑干损伤4例,脑内血肿11例,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22例;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0~55岁,平均44.2岁,病程6h以内入院,其中伴脑挫裂伤9例,脑干损伤5例,脑内血肿10例,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术21例。2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及患者家属同意均采取保守治疗,加强护理,常规应用脱水剂、激素等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 g,加入到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摇匀),静脉滴注,每日1次,初期慎用活血药物;对头痛难忍的患者可给予镇痛药物,药物疗效欠佳,根据情况可行腰穿,一次缓慢放出腰脊液10~20 mL,必要时重复一次等,降低颅内压,对伴发感染等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48 h后)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贵州拜特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批号:国药准字H52020959)注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稀释静注,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判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1]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功能缺损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1.4 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患者中途转院或退出治疗计入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 ±s )表示,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因并发肺部感染而需做气管切开者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中途无退出及转院患者。

3 讨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见于脑外伤的患者,一般以蛛网膜下腔脑皮层的小血管为主,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混入脑脊液,可引起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血管在血性脑脊液的刺激下很容易造成脑血管痉挛等[2]。因此,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它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现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对缓解头痛症状,防止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有肯定疗效;有效降低脑积水、癫痫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3],同时当发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使颅内体积增加而引起颅内压增高。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如氧合血红蛋白、5-羟色胺、组胺等刺激血管,可引起血管痉挛,严重的发生脑梗死。早期应同时使用对解除血管痉挛和神经保护作用治疗[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有:丹参素、川芎嗪,药理研究显示:丹参素能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全血粘滞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障碍[5];川芎嗪具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川芎嗪可使脑梗死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增高,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SOD含量,有效减轻脑梗死损伤[6]。联用奥拉西坦促进脑代谢,提高大脑对氧、葡萄糖的利用,有效改善记忆障碍,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对缺氧的大脑有保护作用,对中枢胆碱能系统具有生理性活化作用,可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奥拉西坦还能促进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突触的可塑性,调动未受损脑组织重组及功能重建,恢复神经功能[7]。因此奥拉西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贺宇波,赵建伟,李荔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25(4):280~281.

[3]金 丹,王雪涛.早期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0,21(14):57~59.

[4]吴浩亮.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6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10,30(12):114.

[5]姜开余.丹参素对CDllb、P-selectin、ICAM-1、VCAM-1、E-selectin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2000,16(6):682~685.

[6]程先超,刘新泳,徐文方.川芎嗪心脑血管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2)增刊:197~199.

[7]朱继.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型脑伤的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0):11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