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3-12-29

出版广角 2013年21期

[评刊]

《出版广角》,美丽前行!

文/王谦 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友谊出版社编审

这十年,我最喜欢的刊物有三个:《收获》《万象》《出版广角》。如果从专业的角度给三刊的策划、组稿、编辑难度作一连线,所成折线或曲线,由前向后必然呈上升状。《收获》依托海派文化,每期作品数最有限,一部长篇小说就占去半本的篇幅;《万象》倾向于读书界的小资味儿,海外作者就占一半的固定作者群。《出版广角》立足于全国出版业,而策划、编辑的眼光并不止步于出版,而是具有全国性的文化视野,将这个行业刊物做得高于全国同类刊物之上。这,端的是眼光和能力的体现,硬实力、软实力缺一不可。有时老王会窃想一下:它之所以唤作“出版广角”,浅表的原因是由新闻出版局主办,但在客观操作上,编辑部一帮人其实不过是拿“出版”来作一个时代文化的具体切入口,锅里煮的其实是当下中国的泛文化。

其实,《出版广角》所涵盖的领域,完全配得上一个类似“文化月刊”的名头。五六年前,曾给“广角”的朋友建议可以搞一个刊中刊,使其中超出出版领域的文章整合起来,形成本刊在出版业之外的影响,同时使刊物的层面更丰富化。

《出版广角》当下面临的形势可能是它创刊以来最严峻的时刻。纸质书出版的式微,数字出版待发展又尚未成熟,作为立足出版现实的刊物,一定面临着种种困扰。可喜的是,《出版广角》不畏乱象纷扰,年轻编辑们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似乎总有抽丝剥茧的智慧,每期的主打选题都极切近最现实的当下,让广大读者在其引导下达到新的理解程度。

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刊物的文风。编辑似乎在努力形成一种“广角文风”,那就是排除高头讲章,提倡认真而有趣甚且调侃的写法,刊物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活泼有趣的阅读感。我与《出版广角》结缘十几年,约稿编辑对文字风格的要求总能让我处于激越、投入的写作状态,在这里发表的文章也构成我写作生涯中最认真、最重要的一个版块。

我敬重《出版广角》,为它的每一步美丽前行而欣悦。

[声音]

世界充满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是去适应它。 一个人心有不平,他就会抱怨,就会以一个完美的准则来评判周围的事物,他满目所及都是不公平。一个忙人没有时间去抱怨别人。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在抱怨世界的不公平,那你肯定是个闲人。

——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忠告

中学生出手不凡,大学生反而写的东西像小学生,原因就在于中学生能模仿。

——莫言认为,很多中学生写的东西像鲁迅,是因为他们背得多,学得多。

传统书较数字化阅读的优势在于其感性的表现方式:实物感和现实感。毕竟纸张本身就是一种信息载体。有人摈弃网络下载而选择购买图书,就是特别珍视书本持握在手的感觉:实在且耐久。

——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前主席乌塔·施奈德

名社要由名品及名编辑组成,任何一部出版史,一定是由名书、名编辑、名社写就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

中国人口那么多,孩子那么多,市场那么大,做一个童书展,能引领那么多孩子的阅读,这是童书展更大的社会意义。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谈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举办的意义。

依照尼采思想,在最缺乏方向的时代,我们需要的刚好不是“方向”,而是“力量”与“勇气”。那些自认为有资格告诉我们未来方向的人,你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们只是“偶像”,并非“真理”。

——台湾如果出版社总编辑王思迅

听到一个观点,出版业不是属于年轻人的行业。出版业的人才基石是那些经验丰富,而又人老心不老的老家伙们。第一,年轻人远离读书,读者年龄将越来越偏大;第二,书业是讲究积累的行业,知识积累,人脉积累,品位积累;第三,人老了,才能忍受这个行业的清贫和无聊。

——出版人、数字出版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任翔

早上与朋友分享出版行业的前景,真应了这三句话“要么狠,要么稳,要么滚”,狠是说要做到行业的顶尖,做到极致,出版一些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畅销书;稳是稳健经营,出版一些实用性的常销书;要么只能不做出版了。

——出版人冯睿

现在大家都在说中国梦,儿童文学也是非常好的中国梦。我的梦想就是中国的儿童文学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喜欢。——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任溶溶

[资讯]

重庆出版集团打造数字出版新平台

10月25日,重庆出版集团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助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双方将开展系列合作。例如,在确定了“电子书包”合作商务模式后,双方将向教育界和市场大力推广“电子书包”产品;通过共同整合各自拥有的资源合作运营移动增值业务;共同探索和推动校讯通业务合作;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还将为国家级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提供信息化综合配套服务。

上海交大社输出《诺丁汉的中国校长》英文版权

11月3日,《诺丁汉的中国校长》英文版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区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出席仪式并讲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版人劳伦特·贾米纳德代表双方出版社签约并致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司长张福海、土耳其出版协会副主席法里·阿里尔等出席签约仪式。这次活动是中国主宾国重要活动之一,来自中土双方出版界和教育界的数十位专业人士也出席了该项活动。

浙少社《我成了个隐身人》获儿童文学最高奖

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近日揭晓,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任溶溶童诗集《我成了个隐身人》榜上有名,成为20部获奖作品中唯一一部赢得28位评委全票通过的作品,91岁高龄的任溶溶先生也成为此奖项年纪最长的获奖者。该书收录了童心未泯的任老先生在耄耋之年新近创作的一百余首儿童诗。其中不仅有通过孩子口吻讲述的对大人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也有带着童话色彩的小故事诗,更有爷孙两代人的幽默对话、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童心发现。

接力社推出“我是夏蛋蛋”系列

著名阅读推广人,幻想文学作家彭懿创作的“我是夏蛋蛋”系列,是一套挑战儿童幻想力,充满了温暖和关爱的作品,彭懿语言幽默、故事充满幻想与温情,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好像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孩子的勇气、智慧和自信心。2013年,接力出版社隆重推出“我是夏蛋蛋”《信箱里掉出个小精怪》广播剧,并陆续在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的广播电台播出,《我是夏蛋蛋》有声读物AAP应用也将于近期在苹果商店上架并免费下载。

人卫社2013年年会在京举行

为了在医药卫生出版工作中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在深入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于2013年10月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组织召开了“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2013年年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桑国卫等有关领导,全国医学院校领导共30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在总结回顾中国特色医药学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成就的基础上,共同研讨如何以医药学教材创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和促进以“5+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如何以数字出版为引领,创新建立医药学数字教材建设新模式,推动医药出版转型升级;如何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的总体要求,全面提升医学科普出版质量,提升我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质量与水平,服务百姓健康。

《孝·亲三部曲》催人回归亲情本源

10月13日重阳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亲疼》《亲缘》《亲享》——《孝·亲三部曲》。这套丛书以孝亲精神为主题,呼吁及时行孝,提倡提高公众敬老及回馈父母的感恩意识。孝亲敬老,在家国同构的政治体系里,是最核心的社会文化,“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孝亲文化是社会告别疏离状态的重要纽带。《孝·亲三部曲》,以原汁原味的心性表达,催人回归亲情本源,可以启迪人们重拾生命里遗落的亲情,救赎渐现冷漠的灵魂。

《实用检验医学》再版

曾被中国书刊协会评为“2010年全行业优秀畅销书”的《实用检验医学》日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实用检验医学》在第一版基础上,新增了“实验室管理”和“检验医学进展”两篇,并补充更新了检验医学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标准。该书由丛玉隆教授担任总主编,其他国内十名教授为主编,内容涵盖检验医学的基础理论、检验技术、临床应用、前沿进展、标准和指南以及管理科学等,是多方位、多视角、多专业,全面实用而又具有前瞻性的大型检验医学参考书籍。

“世界经典文学分级阅读文库”问世

日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世界经典文学分级阅读文库”,依据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少儿阅读模式对世界经典文学进行儿童分级阅读的设计,极大保障了儿童阅读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该丛书共48册,分“秋之韵”和“春之声”两辑,每辑24本。每部经典作品除文本外还包括了“关于作者”“关于这本书”“精彩导读”“阅读延伸”四部分阅读指导内E8/Piw3cepDN+54Xn72l2Q==容。旨在呼应孩子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断拓展、深化的课外阅读需求。

吴淡如推出都市女性私房书

《我不要我的人生,再错过这美好》是“华人情感闺蜜”吴淡如写给都市女性的私房书,书中谈美食,论时光,说爱情,聊梦想。吴淡如亲历威尼斯、南极、巴黎、丹麦等地,将自己的各种经历、感悟写出来与读者分享。在路上,她享受了孤独与美好,旁听了故事与经历,锻炼了自我毅力,品尝了人间美味……她说,这些都是人生不能错过的美好。跟随吴淡如的文字,可以用心感知四季美好,邂逅浪漫爱情,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朱军荧屏悟语》首发

10月22日,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携新书《朱军荧屏悟语》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新书发布会,央视主持李瑞英、敬一丹、董卿、朱迅、张泽群以及朱军学画的“师傅”范曾齐来助阵。该书是朱军过去20年在央视主持的职业感悟,书中,朱军结合自身经验,着重阐述了所有主持人都关心的“在主持人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的今天,如何在受众的心中站稳脚跟,树立自己的品牌;一旦成为一名主流媒体的主持人,如何在国家舞台上发挥自身特色,施展专业技巧、传播策略,以吸引、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喜好和需求”等业内热点问题。朱军从传播学中传播者的角度,结合自身经验,着重阐述了所有主持人都关心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主持人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的今天,如何在受众的心中站稳脚跟,树立自己的品牌;二是一旦成为一名主流媒体的主持人,如何在国家舞台上发挥自身特色,施展专业技巧、传播策略,以吸引、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喜好和需求。朱军曾在微博上透露,新书是其“历时四年的心血之作”,是“一本关于主持传播的专业著作”。